- 年份
- 2024(8821)
- 2023(12978)
- 2022(11338)
- 2021(10938)
- 2020(9127)
- 2019(21537)
- 2018(21261)
- 2017(40645)
- 2016(21833)
- 2015(24789)
- 2014(24444)
- 2013(24516)
- 2012(22605)
- 2011(20449)
- 2010(20060)
- 2009(18347)
- 2008(17903)
- 2007(15308)
- 2006(13354)
- 2005(11837)
- 学科
- 济(89520)
- 经济(89429)
- 管理(59462)
- 业(55202)
- 企(46307)
- 企业(46307)
- 方法(41457)
- 数学(35342)
- 数学方法(34951)
- 中国(26058)
- 农(22218)
- 财(19901)
- 业经(19231)
- 学(19183)
- 贸(18305)
- 贸易(18292)
- 易(17844)
- 地方(16830)
- 制(15293)
- 理论(15210)
- 和(14863)
- 农业(14571)
- 环境(13663)
- 技术(13102)
- 教育(12833)
- 银(12812)
- 银行(12772)
- 融(12346)
- 金融(12344)
- 行(12243)
- 机构
- 大学(311280)
- 学院(305230)
- 济(127057)
- 经济(124529)
- 管理(121600)
- 研究(107999)
- 理学(105726)
- 理学院(104485)
- 管理学(102669)
- 管理学院(102114)
- 中国(80505)
- 京(67700)
- 科学(65699)
- 财(55109)
- 所(53942)
- 研究所(49389)
- 中心(47132)
- 农(46842)
- 财经(44748)
- 业大(44273)
- 北京(43629)
- 江(42107)
- 范(41835)
- 师范(41516)
- 经(41048)
- 院(39169)
- 经济学(38414)
- 农业(36729)
- 经济学院(34569)
- 州(34334)
- 基金
- 项目(211573)
- 科学(167037)
- 研究(155801)
- 基金(155346)
- 家(135509)
- 国家(134393)
- 科学基金(115034)
- 社会(99059)
- 社会科(93853)
- 社会科学(93829)
- 基金项目(82218)
- 省(79195)
- 自然(74219)
- 自然科(72541)
- 自然科学(72524)
- 自然科学基金(71240)
- 教育(71197)
- 划(68041)
- 资助(64205)
- 编号(62391)
- 成果(51556)
- 部(47892)
- 重点(47264)
- 发(44821)
- 创(43736)
- 课题(43132)
- 教育部(41333)
- 国家社会(41088)
- 创新(40731)
- 科研(40111)
- 期刊
- 济(136954)
- 经济(136954)
- 研究(94343)
- 中国(59252)
- 学报(48997)
- 科学(45926)
- 管理(45671)
- 农(42837)
- 财(39676)
- 大学(37439)
- 教育(36811)
- 学学(34752)
- 农业(30433)
- 技术(25841)
- 融(23964)
- 金融(23964)
- 经济研究(22660)
- 财经(21912)
- 业经(20266)
- 经(18803)
- 图书(17966)
- 问题(17664)
- 业(16805)
- 贸(15798)
- 技术经济(15027)
- 科技(15003)
- 世界(14633)
- 理论(14624)
- 国际(14107)
- 版(13704)
共检索到45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关键词:
手工业文化 父子相传 师徒相授 传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安成 常玉凡 曹耀
在家文化背景下,“父子有亲”的伦理规则在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实践中表现出内生性的代际推动力。本文在调研汾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以纪录片《千城百味》中种类丰富的传统技艺传承事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驱动知识传承性创新活动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首先,“父慈子孝”的代际交往产生了知识传授与继承的个人意愿;其次,“父严子顺”的代际关系之道有利于技艺性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再次,由“父子有亲”所形成的传承性动力有利于促进技艺知识继承性创新。进一步发现,随着个人身份从子辈到父辈的转变,父与子、师与徒的代际关系交往活动推动了传统技艺传承;在代际关系身份维持过程中,代际关系交往带动了新想法产生、接受与创造转化,推动了技艺传承性创新。研究表明,在“父子有亲”文化背景下,父子间或师徒间的代际交往塑造了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翔
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中国近代,随着机器工业的传入和发展,传统手工业日渐衰微,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在近代时期,机器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长期并存,而且都一直在发展。本文在此结论之上,进一步就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部近代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生产共生并存的状态,展开了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局面的成因
关键词:
近代经济,手工业,机器工业,工业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师徒授受是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历史的积淀逐步塑造出颇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的"师徒"传承文化。详细剖析"师门"文化、传"道"文化、授"艺"文化,以厘清"师徒"传承文化的合理性、局限性、精髓以及现代化问题。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视域 师徒传承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荣杰
本文利用地方档案考察新中国初期晋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研究认为该区手工业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从手工业生产结构看,消费资料类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资料类手工业比重较小。为解决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了对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政策,以此改造手工生产的落后性,进而发展现代工业,实现工业化。在走向合作化的过程中,手工业者的心态几经翻转变化。对地方基层手工业动态的研究揭示出手工业合作化历史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晋西北 手工业 心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振铎 李新春 赵勇
在中国家族企业主流的代际传承模式之下,"父子共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独特现象,但鲜有研究关注该现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基于父爱主义理论研究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决策,并将父辈为帮扶子女顺利接班进行的企业创新"布局"刻画为代际传承中的深谋远虑效应。这一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否有利于创新,转向对代际传承中如何创新及其微观机理的研究。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样本实证发现,父子共治显著促进家族企业的创新投资,同时这种影响在两代亲缘关系越近、二代年龄越小以及二代具有丰富社会资本时更为明显。拓展检验发现,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资源更多配置到低风险领域,这一创新决策不仅反映了父辈为二代未来接班自治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长远规划,更需规避当前的创新风险。进一步地,本文发现风险承担能力是父子共治企业创新投资的重要影响机制,但二代决策权力并未显著增强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并且创新投资呈现先强后弱的趋势,以及通过创新显著提升了父子共治企业的价值。本文的研究框架将父子共治、创新决策及其父爱主义的深谋远虑效应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创新的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安平
本文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按不同的服务对象、生产目的、生产方式,将史前晚期手工业的主体部分分成特殊与普通两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特点进行了探讨。初步揭示了中国史前晚期个体手工业发展所受双重制约,以及手工业与农业分工并未成为中国史前晚期社会转型主要动力的原因。
关键词:
史前晚期 特殊手工业 普通手工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龙 刘园园 郭名
本研究立足中国情境,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14家企业584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师徒关系对徒弟工匠精神的内在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师徒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徒弟的工匠精神;师徒关系主要是通过促进徒弟工作繁荣进而激发徒弟工匠精神;学习目标导向不仅正向强化师徒关系与徒弟工作繁荣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工作繁荣在师徒关系和徒弟工匠精神之间发挥的效应产生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师徒制传承的意义,发现了企业师徒关系激发员工工匠精神的路径,也为企业培养和提升员工工匠精神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清前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徐建青清前期手工业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发展状况不同,有关的数字资料又相当有限,要求对清前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作出精确估计,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传统手工业到清代发展到成熟阶段,也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承载着农耕社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诉求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业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传统手工艺赖以维系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使得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应该着重从完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解决传承人危机、拓展生产应用以及加强文化认同感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切实解决实现传统手工艺科学、有效传承、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一、涵义和界限“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Die 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小溪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发表的吴承明的这篇文章,提出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或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颇为流行,就其组织生产来说与工场手工业无异。该文主旨在研究工场手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将商人雇主制与包买商作为散工制,并包括在工场手工业涵义之内。 西欧在工业革命前有个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它为西欧的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但只有英国是“自我”完成工业化的,稍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有个或长或短的机器大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