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9)
2023(13118)
2022(11642)
2021(10982)
2020(9367)
2019(21656)
2018(21647)
2017(42640)
2016(22794)
2015(26164)
2014(26157)
2013(25821)
2012(23105)
2011(20581)
2010(20758)
2009(19231)
2008(18490)
2007(16068)
2006(13835)
2005(12004)
作者
(65353)
(54111)
(53783)
(51264)
(34599)
(25986)
(24571)
(21444)
(20620)
(19374)
(18680)
(18105)
(16986)
(16942)
(16930)
(16559)
(16245)
(16079)
(15418)
(15417)
(13335)
(13299)
(13137)
(12321)
(12124)
(11984)
(11949)
(11877)
(10820)
(10550)
学科
(92533)
经济(92433)
管理(67696)
(65962)
(54573)
企业(54573)
方法(49918)
数学(44437)
数学方法(43742)
中国(25281)
(23222)
(22708)
业经(19817)
(18499)
地方(17566)
(17076)
贸易(17066)
理论(16759)
(16572)
(16043)
(15856)
财务(15759)
财务管理(15726)
农业(14984)
(14745)
银行(14710)
企业财务(14660)
技术(14356)
(13991)
(13855)
机构
学院(323276)
大学(322936)
管理(133890)
(125427)
经济(122706)
理学(116739)
理学院(115570)
管理学(113246)
管理学院(112692)
研究(98716)
中国(76877)
(68286)
科学(62208)
(58358)
业大(48391)
(48174)
(48023)
财经(47689)
中心(46157)
(45396)
研究所(44086)
(43409)
北京(43285)
(40133)
师范(39734)
农业(37740)
(37724)
经济学(37411)
(36075)
财经大学(35808)
基金
项目(225552)
科学(177377)
基金(164118)
研究(163144)
(141961)
国家(140822)
科学基金(122707)
社会(101548)
社会科(96310)
社会科学(96284)
(88421)
基金项目(86925)
自然(82151)
自然科(80297)
自然科学(80282)
自然科学基金(78797)
教育(76207)
(74071)
资助(69998)
编号(66664)
成果(52413)
重点(49735)
(49381)
(46777)
(46409)
课题(45468)
创新(43500)
科研(43465)
教育部(42797)
大学(42412)
期刊
(128589)
经济(128589)
研究(92171)
中国(56226)
学报(49263)
管理(47791)
科学(45071)
(42957)
(41852)
大学(37682)
学学(35553)
教育(33965)
技术(31893)
(29409)
金融(29409)
农业(29296)
财经(22513)
业经(21714)
经济研究(21379)
(18935)
统计(16553)
理论(16378)
图书(16312)
技术经济(16294)
问题(16198)
(15338)
(15180)
实践(15157)
(15157)
科技(15141)
共检索到454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韩金山  张雅琼  
中国"煤-电-运"的物流系统(CET)内部关系密切,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协调运作基础脆弱。CET系统具有明显的内部闭环结构,基于这种闭环性结构构建CET系统的基本模型和物流风险模型,利用不可操作性风险模型的投人产出方法对CET系统的风险传递关系做宏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传递矩阵最大正特征值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增速在逐渐加快,这表明电力系统、煤炭系统、铁路运输系统之间风险传递强度明显加强。CET系统风险的结构、状态、演化趋势都要求在风险管理体系上需要顶层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超  田立新  贺丹  
油价波动和运价持续下跌影响到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物流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油价波动对节点城市道路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油价上涨直接和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集装箱型号不同和运输距离长短会导致燃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同,所以在模型中设立型号系数和距离系数两个政策变量,调整政策系数实现油价与运价的合理联动,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业和节点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建林  张红伟  
本文运用CCA模型方法,对2007年一季度到2013年三季度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救市"刺激、监管政策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逐步增大的运行态势,直到2013年三季度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提示应高度重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举措进行管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雯  白正玉  章琦  刘爱华  
针对无车承运人(NTOCC)的商业模式与经营特点,挖掘其物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运用物理-事理-人理方法(WSR)深入分析物流风险中的物理、事理、人理因素,构建三维度(物理、事理、人理)物流风险管理模型,形成了无车承运人物流风险管理WSR方法,最后应用实例分析了此模型在无车承运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景,对无车承运人物流风险管理实务可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梦  刘满芝  
本文运用VAR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2011-2017年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与火力发电量二者之间的动态交互效应,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对2016年煤价上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和火力发电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变化的,趋势成分在2016年4月后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周期成分表现为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和火力发电量的动态关系受季节性火电需求影响,煤炭限产及276工作日等政策的实施是促使2016年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建议建立以火力发电量监测为核心的煤炭价格预测预警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兰新  
以物流企业经营业务中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为研究重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物流企业经营业务中法律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使物流企业能够认识到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避免法律风险,同时也为以后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关政  彭建刚  吕志华  
我国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根源于经济周期和经济转型两方面,但已有研究对经济转型因素缺乏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ECTM模型,筛选出对我国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经济周期因子和三个经济转型因子,并刻画其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显示,未来我国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但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则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冲击。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对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斯  
利用中国2003年10月-2016年9月的数据,选取了包括银行、股票以及外汇市场在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化处理,并使用EGARCH-Co Va R模型测算各市场在给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损失以及其对整体市场的风险溢出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股票市场在给定置信水平条件下的损失程度最高,其次为外汇市场以及银行市场。(2)根据Co Va R的计算结果,在给定三个市场最大损失的情况下,整体市场的损失程度存在一定的收敛。(3)ΔCo Va R和%Co Va R的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市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程度存在一定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岳春  黄福宁  
本文在提出更全面和更具操作性的系统风险定义基础上,借鉴综合评价法及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系统风险状态评估的模型体系。进而运用此模型对我国资本市场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系统风险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若能得到持续、稳步推进,则2009年市场将有望维持在较低的系统风险状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乃全  
本文首次运用Merton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erton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的计算明显太低。但是,违约距离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公司信用风险存在的差异。而使用Leland-Toft模型计算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较Merton模型有更高的敏感性、有效性。依据大公国际资信评级体系评级的结果,将A股50指数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等级,对比Leland-Toft模型计算的预期违约率,不同等级的上市公司,其预期违约率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其模型的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也反映出近期预期违约率低而远期则较高的规律性。但是,计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传华  徐慧玲  杨雪莱  
在系统学习国内外现有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实情,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检验,可以对未来我国金融风险进行全面预警判断和实时预警分析,从而为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判别基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