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8)
2023(6682)
2022(5562)
2021(4917)
2020(4065)
2019(9068)
2018(8487)
2017(15836)
2016(8939)
2015(9535)
2014(9188)
2013(8995)
2012(8238)
2011(7469)
2010(7391)
2009(6724)
2008(6744)
2007(5823)
2006(5139)
2005(4255)
作者
(29370)
(24706)
(24679)
(23043)
(15643)
(11906)
(10939)
(9604)
(9394)
(8634)
(8608)
(8256)
(8044)
(7771)
(7755)
(7625)
(7501)
(7312)
(7180)
(7090)
(6434)
(5986)
(5946)
(5688)
(5603)
(5462)
(5378)
(5305)
(5052)
(5006)
学科
(34359)
经济(34313)
管理(24294)
(24070)
(18574)
企业(18574)
方法(16946)
数学(15127)
数学方法(14966)
(10180)
(9669)
(8737)
中国(8312)
(8153)
贸易(8153)
业经(8020)
(7945)
农业(7144)
环境(6100)
技术(5957)
(5743)
(5375)
(5364)
财务(5361)
财务管理(5353)
银行(5324)
地方(5306)
企业财务(5125)
产业(5092)
(5056)
机构
大学(134300)
学院(132157)
(52028)
经济(51188)
管理(48442)
研究(47535)
理学(43545)
理学院(42973)
管理学(42034)
管理学院(41822)
(33860)
科学(33727)
中国(33474)
(27628)
农业(27455)
业大(27343)
(25840)
研究所(24439)
(21468)
中心(21081)
(18874)
农业大学(18738)
财经(18302)
(16990)
(16838)
(16674)
师范(16639)
经济学(16384)
北京(16371)
科学院(15330)
基金
项目(99017)
科学(77369)
基金(73803)
(68864)
国家(68324)
研究(62811)
科学基金(56772)
社会(41556)
基金项目(39808)
自然(39707)
社会科(39487)
社会科学(39475)
自然科(38852)
自然科学(38833)
(38565)
自然科学基金(38186)
(33807)
资助(29058)
教育(28894)
重点(23062)
编号(22379)
计划(21528)
(21444)
(21063)
(20819)
科研(19963)
创新(19793)
科技(19085)
(18762)
国家社会(18072)
期刊
(49301)
经济(49301)
学报(32501)
研究(32380)
(29418)
科学(26881)
大学(23049)
学学(22294)
中国(21810)
农业(19995)
管理(15313)
(15110)
(10744)
业大(9873)
教育(9864)
(9243)
金融(9243)
经济研究(8971)
财经(8823)
(8779)
农业大学(8458)
业经(8430)
技术(8252)
(7555)
科技(7453)
问题(6919)
资源(6375)
商业(6300)
技术经济(6118)
林业(6010)
共检索到177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毅  于大力  高莉  
基于中国"热钱"存在"长线投机资金",本文以影响因素为主线,结合利率、汇率、宏观经济与资本溢价等广泛因素,对"热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钱"在次贷危机后出现大幅流出的长期趋势,且短期波动加大;"热钱"同中国经济的作用机制未发生结构转变;"热钱"与多种因素存在多重长期均衡,在长期共同因子中GDP最主要,"热钱"影响超过其他因素;对GDP和房价有显著短期冲击。"热钱"应纳入中国整体经济的流动性管理之中。"热钱"对流动性的冲击,"热钱"与经济增长正反馈形成的风险,应纳入宏观经济政策考虑的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勇  
本文运用修正后的间接公式"调整后的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外商直接投资中隐藏的热钱",估算了2006年第3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我国热钱规模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VEC模型考察了我国热钱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宇明  陶海波  
大量热钱的流入,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用直接法估算流入我国的热钱规模并分析它们的流入对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引起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影响我国汇率政策等方面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针对热钱流入渠道,提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飞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分析房地产价格、中美利差、汇率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证指数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对热钱跨境流动的影响及热钱跨境流动的宏观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初期会使热钱流出,10个月后转为流入,其他因素正好相反,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增加会使热钱净流入。热钱流入在初期导致各影响因素上升,但最终会使房地产价格和股价下跌,利差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而致使居民财富下降,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汇率预期对热钱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上证指数、大宗商品或房地产价格,最后为中美利差。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永  崔习刚  孟祥月  
热钱流向逆转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依据VAR模型,以中国热钱流动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汇率预期水平、名义利差、物价水平、房地产价格对热钱流动影响显著,而经济增长率和股票价格指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需要加强在敏感领域的调控力度,进而增强对热钱流动的调控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陈鑫  
替代性汇款体系(ARS)是各种非正常资金跨境转移的机制,包括地下钱庄、虚假贸易和投资等通道。本文首先论证了替代性汇款体系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ARS在中国的运作情况。之后,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测估跨境热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对外资产与经济活动差异分析法测估了2003—2015年基于中国的替代性汇款体系的热钱规模,并分析了影响热钱流动的因素。结果发现:国内和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变化,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心理预期的变化,对短期跨境热钱流动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控制跨境热钱、规制替代性汇款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采用节能效率测度方法,对1978至2008年期间我国绝对节能效率与相对节能效率(节能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效率变动特点,表现为:中国节能效率基本上为正值;中国节能效率具有较强的惯性。实证研究发现,对中国节能效率正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价格指数、技术进步率及市场化水平;阻碍中国节能效率提升的因素有:重工业比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使用市场手段加强节能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黎友焕  王凯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房地产、股市价格上涨预期使得国(境)外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干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本文界定了热钱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国(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热钱异常流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黎友焕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热钱流入我国的房地产,提高了房价,并助长了泡沫,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境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如何更好监管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琳  李秀玉  
从2002年开始,便有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股市、楼市和银行系统等经济领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热钱进入的渠道、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热钱流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治春  
本文在分析我国1978-2010年物价变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通胀预期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加,而货币化进程的加快则对通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资的变动对通胀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表明投资增长并非是我国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通胀的主要原因;我国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呈现出微弱的负向关系,其对通胀的替代作用并不明显;汇率变动与通胀率的变动在理论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向相关关系仍然微弱成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雪梅  刘轶芳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单位增加值的隐含碳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单位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在碳减排技术上的相对差距,因此从全球角度,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技术"转移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关键且有效的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慕濒  
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及其变动决定了一国总体投资效率的走向。根据1990-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宏观数据的测算,更新了三个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变动情况,然后构建计量模型分析资本深化、技术进步等五大因素对地区资本回报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各地区资本回报率呈现波动式下降,至2012年已低于20%。资本深化抑制了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增长,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外贸依存度的增加阻碍了东部地区资本回报率的提高,不影响西部地区资本回报率变动,但对中部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未来应根据地区经济特色与发展阶段,实施改善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与竞争政策,提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基于Novy(2013)模型及其分解,本文测度中国与欧盟各国1995-2011年的贸易成本,探讨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成本逐年下降,但幅度不同,整体趋向于平均水平;贸易成本下降对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空间距离构成了贸易成本的主要方面,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稳定符合双边贸易利益,经济开放度提升、商业经济环境改善等有助于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厚岩  梁青青  刘振中  
文章基于1993年1月~2012年2月近20年的月度数据,运用ARCH及其拓展模型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规律,探究我国CPI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短期走势进行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SCPI)与其滞后一期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一阶自回归模型的残差存在着自相关现象,而非白噪声序列。同时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未来10个月内,我国通货膨胀将会有所减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速度将会稳中有降,均在2.8%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