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
2023(1396)
2022(1151)
2021(1115)
2019(2039)
2018(1896)
2017(3559)
2016(1984)
2015(2238)
2014(2289)
2013(2319)
2012(2244)
2011(2198)
2010(2370)
2009(2410)
2008(2497)
2007(2558)
2006(2364)
2005(2195)
2004(2101)
作者
(6697)
(5661)
(5448)
(5275)
(3512)
(2700)
(2428)
(2167)
(2068)
(2031)
(2007)
(1924)
(1897)
(1880)
(1742)
(1649)
(1633)
(1631)
(1586)
(1477)
(1390)
(1375)
(1354)
(1339)
(1258)
(1250)
(1229)
(1184)
(1118)
(1116)
学科
(9695)
经济(9685)
管理(6900)
(6110)
(5851)
企业(5851)
(3420)
方法(3266)
理论(3233)
(3001)
博弈(2913)
博弈论(2913)
中国(2849)
业经(2679)
(2405)
(2395)
教育(2351)
(2202)
贸易(2200)
(2164)
(2141)
(2122)
(1961)
金融(1960)
数学(1898)
数学方法(1867)
(1851)
银行(1851)
(1788)
(1761)
机构
大学(40425)
学院(38204)
(15513)
经济(15209)
研究(12722)
管理(12610)
理学(10287)
理学院(10157)
管理学(10010)
管理学院(9929)
中国(9294)
(8394)
(8309)
科学(7340)
(6837)
师范(6821)
(6630)
财经(6618)
(6131)
研究所(5898)
(5830)
师范大学(5540)
北京(5335)
(5226)
经济学(5189)
中心(4978)
财经大学(4788)
(4610)
经济学院(4544)
教育(4148)
基金
项目(20181)
研究(16001)
科学(15946)
基金(14812)
(12678)
国家(12554)
社会(10711)
科学基金(10429)
社会科(10164)
社会科学(10161)
教育(7537)
(7206)
基金项目(7196)
成果(6512)
(6460)
编号(6460)
资助(6011)
自然(5650)
自然科(5502)
自然科学(5500)
自然科学基金(5407)
(4759)
课题(4727)
国家社会(4644)
重点(4634)
(4358)
教育部(4303)
(4175)
项目编号(4116)
人文(4082)
期刊
(19681)
经济(19681)
研究(14612)
(7490)
学报(6796)
中国(6685)
教育(6143)
科学(5747)
大学(5292)
管理(5190)
财经(4914)
学学(4754)
(4250)
(3938)
(3380)
金融(3380)
问题(3031)
图书(2937)
技术(2788)
经济研究(2692)
(2665)
业经(2446)
书馆(2389)
图书馆(2389)
农业(2384)
(2334)
国际(2188)
技术经济(2020)
社会(2012)
(1966)
共检索到6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亮  罗昌瀚  
潜规则是利益主体经过长期博弈形成的稳定的内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演化博弈分析表明,潜规则的扩散与初始条件有非常敏感的关系,同时,它一旦产生就有强烈的自加强趋势。要缩小或消灭潜规则,必须改进显规则,引进新的机制,改变潜规则的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闭明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本文认为,潜规则是区别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第三类规则。潜规则是公权力代理人违背博弈规则或背离规则精神的行为,公权力代理人对公共资源的垄断既是潜规则产生的根源也是公权力代理人在博弈结构中总是能够首先做出选择的原因。抑制潜规则的蔓延,必须从支付差异、频数差异以及对支付差异的敏感度三方面着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健  
规则与潜规则通过对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作用,造成对企业的重大影响,管理者如何权衡利弊,为企业的整体利益作出决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企业是在各种制度、规则以及复杂利益关联下存在的最为典型的规则与潜规则手段的运用者。规则与潜规则背后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时刻和各种与之有关联的利益机构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雷国雄  
主流观点认为,制度是博弈过程中参与人的均衡策略,但对避免相向碰撞的行路规则的考察发现,现实中经济行为者采纳的惯例化规则远较制度的均衡策略论揭示的复杂多样。制度博弈均衡策略论的这种不充足解释力不仅仅是因为现有的制度博弈模型忽略了一些现实的基本行为策略,也因为博弈论框架只是一个有关社会交互问题的部分性分析框架,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解决社会交互问题的方法。一个统一性的制度解释框架宜放弃博弈论的分析思路,更多地考虑制度的互补性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彩珍  
新制度主义把国际合作视为一种谈判和博弈的过程。个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 ,需要经过复杂的谈判和不断的博弈 ,谈判和博弈的结果便是国际制度的形成和国际合作的出现。但博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不同的博弈模式下 ,合作形成的条件和难易程度不同。同时 ,博弈的重复性预示着合作机制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过程。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同样如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晓东  杨治南  
股东积极主义是近年来欧、美成熟证券市场上兴起的公司治理方面的新现象 ,也是机构投资者主导证券市场的产物。本文对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 ,进而积极参加公司治理给出了一个博弈论的解释 ;并且结合我国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的趋势 ,展望了股东积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翔  程发新  龚爱清  
在有效理性的条件下,应用进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机制来分析组织内部横向信任关系的长期演化趋势。这些分析表明:通过改变得益矩阵, 鼓励和褒扬信任者、惩罚和压制背信者是组织内部横向信任关系向最理想的方向进化的两个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秀兰  唐志强  
在中国特定的营销环境下,很多企业过分追崇市场潜规则而使得灰色营销模式逐步泛滥,由此导致的营销道德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不断发展的瓶颈,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灰色营销视角,从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的角度出发,根据最优反应动态分析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条件和参与博弈的企业个数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有重要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曼琴  于达  
行业潜规则在我国经济现实中广为存在,具有既有信息极不对称、未来信息反馈机制不畅、行业内部结盟性、行政监控成本高等特点。行业潜规则会侵蚀外部人利益,产生负外部性。长远来看,它将阻碍产业的发展,对其实行政府规制是必要的。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以演化博弈为分析工具,研究得出结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潜规则具有扩散性,并存在演化稳定点。并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常用的抽查与处以罚金的方式作为规制形式,通过ESS分析,证明该规制方式有助于降低潜规则的扩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宁  张蕊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旺贵  
运用博弈论观点对潜规则的本质和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潜规则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基本结论有两点:第一,潜规则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当经济主体即行为参与人在自利偏好的激励下,预见到如果不守约而带来收益时,指导参与人行为方式的行动指南,是对特定制度的一种偏离;第二,制度创新如改革、制度设计、新政策的引入、合同变更等只是构建了新的制度环境,而新构建的制度能不能成为参与人的行为规则是由参与人博弈均衡决定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熊宁  
除了有明确规定的规章法则之外,在人们潜意识里,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没有浮出水面的潜规则。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不合理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亚楠  
从2016年年初农行爆发39.15亿元票据大案后,仅仅半年时间,国内相继爆发了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以及恒丰银行电子票据五起大案,案值累计超过百亿元。剖析大案的特征,农行案件与随后爆发的天津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的四起案件有着惊人的雷同,均为犯罪分子利用市场上公认的"封包入库"潜规则,套取资金,挪用资金投入股市,最终因投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