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1)
2023(6484)
2022(5544)
2021(5244)
2020(4299)
2019(9623)
2018(9737)
2017(17497)
2016(10180)
2015(11492)
2014(11935)
2013(11747)
2012(10587)
2011(9537)
2010(9874)
2009(9189)
2008(9453)
2007(8805)
2006(8106)
2005(7406)
作者
(29904)
(24698)
(24362)
(23599)
(15834)
(11920)
(11303)
(9606)
(9481)
(9213)
(8651)
(8456)
(8209)
(7912)
(7703)
(7513)
(7491)
(7273)
(7197)
(7124)
(6252)
(6172)
(5882)
(5831)
(5732)
(5649)
(5470)
(5456)
(5059)
(4948)
学科
(39640)
经济(39610)
管理(37976)
(26949)
(23975)
企业(23975)
方法(13510)
地方(13134)
(12794)
(12019)
环境(10392)
(10305)
数学(10171)
数学方法(9901)
中国(9494)
业经(8770)
理论(8643)
(8378)
(8374)
(8370)
财务(8340)
财务管理(8307)
土地(8298)
(7963)
企业财务(7817)
地方经济(7764)
农业(7054)
生态(6548)
资源(6423)
(6358)
机构
学院(140124)
大学(136980)
管理(53584)
(46635)
研究(45611)
经济(45006)
理学(43009)
理学院(42333)
管理学(41356)
管理学院(41061)
中国(39147)
(31423)
科学(31275)
(25374)
(25324)
(23970)
中心(22842)
(22569)
研究所(21352)
(20914)
师范(20741)
业大(20491)
(20412)
北京(19919)
(19190)
财经(18341)
农业(17529)
(17430)
技术(17262)
(16299)
基金
项目(86691)
科学(66980)
研究(64583)
基金(59235)
(51809)
国家(51373)
科学基金(43809)
社会(37822)
(36284)
社会科(35661)
社会科学(35647)
基金项目(31293)
教育(29958)
(29709)
自然(28691)
编号(28259)
自然科(27799)
自然科学(27793)
自然科学基金(27215)
资助(24222)
成果(22991)
课题(20396)
重点(20177)
(19170)
(17602)
(17200)
(16736)
科研(16281)
项目编号(16126)
创新(16104)
期刊
(63953)
经济(63953)
研究(39815)
中国(37732)
(22950)
管理(22279)
学报(20888)
科学(20628)
教育(20599)
(19647)
大学(15653)
学学(14335)
技术(14255)
农业(13292)
(12941)
金融(12941)
资源(11070)
业经(10897)
图书(9779)
(8509)
财经(8449)
财会(7891)
(7634)
会计(7564)
统计(7554)
经济研究(7482)
(7318)
现代(7150)
(7119)
问题(7103)
共检索到230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黄宏胜  
在对湖泊-流域基本概念及其管理问题综合阐述、对土地生态管理及其理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土地生态管理对"湖泊-流域"管理的启示。从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出发,结合"人-地-水"协调关系问题的处理、"点-线-面"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对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理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4个基本目标:①生态系统可持续;②土地利用可持续;③生态经济可持续;④流域管理可持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基本要素、主要内容、系统框架、管理模型和机制等,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俊峰  高永年  张志明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犹建  
生态文明理念是环境保护概念下促进制造业和产品生产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生态文明警醒于后工业时代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环境困境,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中提出的产品生态设计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生态观念所包含的绿色设计领域,是在结合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条件下提出的绿色产品概念诉求,它在更高意义上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逐步成为生态观念下生产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炜  李常敏  
将生态削减方法与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削减方法结合起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出了湖泊流域内的营养盐初始削减指标的优化分配模型,寻求流域内各地区的最优削减量,通过转移费在各地区间为初始削减指标的转移进行补偿。本模型的优化解可以充分发挥流域内地区间、部门间营养盐削减的成本优势,可以促进地区间、部门间营养盐的合作削减,降低流域内营养盐削减成本。实证研究表明,该优化模型切合我国湖泊流域的实情且具有很好的优化效果,如将该优化模型用于太湖流域的氨氮削减,可在2005年节约削减成本10 540.08万元人民币,节省比例高达16.6%。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杨蕊  
高原湖泊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的双重挑战,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替代",影响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良性耦合,可以同时获得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由"替代"到"耦合"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经济和生态良性耦合模式及其实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制度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管理,创新湖泊流域管理模式,健全国家对高原湖泊流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研究结论对促进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丰  郭怀成  刘永  贺彬  
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破坏和水资源开发失衡,最终反馈人类且制约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鉴于此,论文在对湿润区湖泊流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湿润区湖泊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4个关键点与4个层次,并采用DPSIR框架对应地确定了基本原则和“3类2方面25指标”的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模型。该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四川邛海流域及其3个子区域的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案例结果表明:在同区域不同时期,各区域的湖泊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总体趋势都是逐步上升,识别出来的相对重要的指标为富营养化程度/水质、森林覆盖率、地下水开采程度、污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军  李益敏  余艳红  
以星云湖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优化。选取海拔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覆被(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距自然保护区距离、距离建设用地和距水源距离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叠加生成综合阻力要素,根据GIS空间成本距离分析原理,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一步规划优化流域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1)从各安全等级面积比例和平均生态安全指数角度,星云湖流域中度安全占流域总面积的45.81%,高度安全为25.24%,较低安全为21.05%,不安全占7.9%,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95,流域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度安全,生态系统健康一般,但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应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坡度、水土流失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格局和距离建设用地(人类活动干扰要素)等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的主要因子;(2)识别规划了中枢生态源、核心型生态源斑块、一般生态源、多种级别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等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进行针对性建设保护,将有效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性和系统的完整性,进而加强流域生态稳定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朱军  余艳红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宏  冯徽徽  邹滨  王玉龙  
径流是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通过改变下垫面特征,强烈改变了流域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影响了湖泊水量变化。然而,受气候变化等多因子复杂交互作用,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的影响方式与贡献特征依然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成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面临的关键理论瓶颈。针对上述问题,基于SWAT水文模型,采用2001~2019年MODIS遥感数据产品,系统分析了洞庭湖流域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洞庭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和湖泊水量分别为2 371亿m~3和682亿m~3,季节上均表现为5~9月份较高、10~4月份较小的单峰型分布特征,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较弱(y=14.926x+2 222.1,R~2=0.043 9,p<0.01);(3)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具有较强影响,其对多年年均径流量贡献约为364亿m~3,约占多年径流总量的15.4%,对湖泊水量贡献约63亿m~3,占总蓄水量的9.2%。研究结果有助于正确认识与把握洞庭湖等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内在影响机制,并为流域相关水资源治理与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助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慧  崔广柏  
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临界(简称“湿地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是指湿地开发利用的边际净收益应不低于边际净损耗,也就是当生态损失发生特大变化,超出净收益,或者直接经济效益下降,小于净损耗时的湿地利用规模。其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相容性分析及其效益的经济评估,即与开发利用功能相容的服务效益作为净收益的组成部分,与开发利用功能不相容或有条件相容的服务作为净损耗的组成部分。宝应湖围网养蟹的净收益包括围网养蟹、调节小气候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净损耗包括供水、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的效益。经计算得到,宝应湖围网养殖的年净收益为37 304元/hm2,净损耗为16 222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星  李和通  武艳丽  
维护流域环境建康,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流域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各级政府为此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流域内的当地农村社区为维持流域功能也承担了一定的费用。论述了对云南省保山市苏帕河流域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可持续流域管理的一种途径,同时指出其可行性和限制性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元林  郑文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泊流域的发展,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突出协调发展,强调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流域系统角度对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永泰  金帅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使我们难以获取其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红利。在系统分析了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从复杂性认知、系统性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提升认知和分析能力、跨学科研究、"人"的行为以及水环境保护的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奇  
湖泊蕴含丰富的淡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伴随越发频繁的湖泊洪水和干旱问题,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湖泊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地理单元,具有明确的水文边界,因此,一直以来是水文研究的理想区域。针对21世纪以来湖泊流域新呈现的水文问题,基于文献调研,结合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案例,重点就流域水文极值与湖泊洪旱、湖泊水文对流域植被变化的响应、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集成模拟、湖泊流域水平衡演变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等若干水文问题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拟着重研究的若干主题。研究可望丰富流域水文学和湖泊水文学内容,对相关学科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