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9)
- 2023(4237)
- 2022(3573)
- 2021(3534)
- 2020(2821)
- 2019(6451)
- 2018(6413)
- 2017(10595)
- 2016(6990)
- 2015(7639)
- 2014(7892)
- 2013(7027)
- 2012(6318)
- 2011(5999)
- 2010(6239)
- 2009(5627)
- 2008(5552)
- 2007(5042)
- 2006(4598)
- 2005(4185)
- 学科
- 教育(19172)
- 济(14780)
- 经济(14756)
- 管理(10906)
- 中国(10339)
- 业(9502)
- 理论(8732)
- 企(7942)
- 企业(7942)
- 学(6068)
- 教学(5954)
- 方法(5917)
- 发(4946)
- 农(4577)
- 发展(4473)
- 业经(4436)
- 展(4350)
- 财(4215)
- 研究(3576)
- 思想(3542)
- 农业(3473)
- 数学(3473)
- 革(3397)
- 政治(3391)
- 数学方法(3354)
- 改革(3211)
- 思想政治(3191)
- 政治教育(3191)
- 治教(3191)
- 德育(3153)
- 机构
- 大学(88671)
- 学院(85561)
- 研究(32117)
- 教育(28370)
- 范(26425)
- 师范(26327)
- 管理(24852)
- 师范大学(22059)
- 济(21588)
- 理学(21118)
- 京(20952)
- 经济(20697)
- 理学院(20620)
- 管理学(20006)
- 管理学院(19785)
- 科学(19180)
- 中国(17472)
- 所(15580)
- 北京(14570)
- 江(14509)
- 研究所(14184)
- 职业(13652)
- 技术(13068)
- 中心(12962)
- 财(11986)
- 州(11808)
- 院(11690)
- 教育学(11191)
- 旅(9872)
- 游(9854)
- 基金
- 项目(51269)
- 研究(46060)
- 科学(41839)
- 基金(33038)
- 教育(30022)
- 家(27536)
- 国家(27088)
- 社会(26515)
- 社会科(24634)
- 社会科学(24630)
- 科学基金(22455)
- 省(21689)
- 编号(21601)
- 成果(20579)
- 划(20373)
- 课题(18590)
- 基金项目(16958)
- 年(16443)
- 规划(14113)
- 资助(13661)
- 发(12954)
- 重点(12943)
- 项目编号(12933)
- 部(12783)
- 自然(12512)
- 性(12405)
- 自然科(12142)
- 自然科学(12139)
- 自然科学基金(11939)
- 度(11916)
共检索到137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方银叶 李姗泽
儿童教育异化的本质为人的异化。教育异化现象难以直接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得到根本改善,需要回到人的本质的哲学层面进行反思。《游戏的人》和《人论》作为“游戏”和“文化”领域两部著名的人性论著作,对儿童形塑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启示。在“人是游戏者”的本质论视域下,游戏作为文化之母赋予儿童教育以游戏的精神基质,人的游戏功能打开了儿童教育的新秩序,人的游戏本体指明了儿童教育的终极目标。透过“人是符号的动物”之人性观可知,人的符号本质定性儿童教育以文化人的本质,人的符号功能打开了儿童教育的内容世界,人的符号劳作实现儿童教育的人性完善。两种人性论启示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发挥儿童个体层面的游戏性与符号性;注重社会层面的共同规则与文化传承;通过对话实现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以最终实现儿童作为人的心灵自由。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艳虹 雷显梅 胡晓毅
技术辅助教学和干预是一种自闭症个体循证实践的干预方法。其中,体感游戏作为一种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操作、具备立体显示和肢体感知的全身互动电子游戏,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在支持自闭症儿童达成目标技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梳理了体感游戏的缘起、理论基础和相关应用研究,并从体感游戏的内容设计、体感游戏干预研究的信效度和体感游戏开展所面临的挑战这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循证实践 体感游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湖 武永春
消费具有符号价值,这对认识和理解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消费者不同于传统消费者,企业在识别绿色消费者过程中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传统市场细分手段失效。企业应适应新的形势,运用消费的符号属性,满足绿色消费者深层需要,有效实施绿色营销。其基本思路:一是重新认识绿色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二是进行自我形象营销;三是操纵绿色商品的符号意义,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四是创造绿色消费氛围,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关键词:
消费 符号价值 绿色营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王正阳
童年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具有恒常性,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关联却经历了遮蔽、凸显、在趋同中显现的历史性演变。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将儿童视为“他者”,借助田野工作方法,实现对儿童的凝视。通过观察、记录与反思,以“深描”的笔触,追求主位与客位的互动与转换,对儿童的文化意义结构和层级系统提出解读。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为研究者与实践者凝视儿童真实的生活样貌并给以生动描述和抽象解读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努力实现对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关联性的转译,搭建不同生命阶段共享的本真性,从而探究以主流价值观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给以积极引导的可能性与路径。
关键词:
儿童 人类学 田野工作方法 他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史华威
《拉洋车》作为早期公共雕塑的典范,完成于王府井一期整改工程。在“追忆”主题的确立、雕塑语言的组合等完成过程中,符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解了雕塑符号的提取和创建要点,挖掘了作品成功的因素,以期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拉洋车》 公共雕塑 符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本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枫
乐趣是最基本的游戏性因素,几乎等同于游戏的魅力,但游戏乐趣的实际生成是有条件的,并非游戏行为的必然结果。本文深入分析了人们在游戏活动中生成的情绪感受和心理体验机制及其多层次的动态发展结构,试图为人们更好地把握游戏者的心理,选择、设计和创编丰富多样的游戏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游戏 乐趣 快乐体验 心理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权迎 张诗亚
符号发生教育并完成对人的影响毋庸置疑,并统一于主体之人参与的符号活动之中。主体之人参与的符号活动,包括符号的创生与传承,通过物我相和关系之外化,完成了育人理念的和谐;经由创生与传承活动的统一,实现了育人过程的完整;经历符号要素物意的融合,完成了育人内容的丰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
符号 人的发展 教育 符号生成 符号传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从儿童积木游戏到童谣表演,再到古典诗歌诵读,蕴含着儿童自我生命的初始萌动及个体生命成长的发端,其间所显明的基本路径为天赋能力的舒展、审美节奏的浸润与诗性文化的濡染。儿童生活的开启乃是从身体出发,以感性能力的激活与审美节奏感的唤起为中心,逐步敞开儿童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切实地理解儿童美好生活的内在可能性,进而引导这种可能性的展开,由此而显现一种以儿童教儿童,就着儿童美好生活敞开的内在可能性而切实地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路径。重新认识儿童,在共生关系中开启儿童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更立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育时间观 儿童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将星 胡欣月
运用精神动力学的分析,本文认为网络游戏成瘾的本质是个体的超我功能受损,在本我的动力推进下丧失了与现实世界的链接,通过对网络游戏这一过渡性客体的过度心理投注,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幻想的满足。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的教育要从原生家庭和学校互动着手,共同改进教育环境,以榜样学习、靶向动力强化等方式增加学生与现实社会的链接,加强团体动力对个体的影响,完善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帮助个体戒除网络游戏成瘾。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精神动力学 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大脑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高、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在语言、记忆和执行功能三个认知领域中的表现普遍优于低社会经济背景出身的儿童。而儿童群体之间的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孕期照料、父母教养方式和认知刺激等中介因素发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改善家庭的社会经济处境、调节中介因素、实施旨在训练大脑认知功能的项目以及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式,进行合理及时的干预,以确保儿童取得学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执行功能 认知刺激 可塑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跃玲
近年来,儿童愈加频繁地现身于各类电视节目中,除电影、电视等节目外,出镜儿童在电视中的身体形象主要有三类:灾难中残障的身体、选秀舞台中娱乐的身体以及特殊境遇中煽情的身体。儿童的成长逐渐被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传媒所把持,不仅使投身电视节目的儿童面临着身体困境,也使更广大的大众儿童面临着一种"成熟化"的身体示范。儿童的成长逐渐背离由事件和情境组合而成的生活世界,而变成一场表演化的身体仪式。
关键词:
电视 儿童身体 符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毛颖梅
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水平、游戏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呈现水平低,象征性游戏少的特点,但自闭症儿童现有的游戏水平也可以为干预提供契机。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干预有两种取向:一是以应用行为分析、关键反应训练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取向游戏干预;二是以基于发展、个别差异和人际关系的模式、整合性游戏团体等为代表的发展取向的游戏干预。研究者在分析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游戏干预中游戏的目的和作用、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及游戏干预的取向等问题。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游戏 游戏干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丹 曹中平
残疾儿童干预的一个主要宗旨是帮助他们尽可能参与社会,游戏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成人应意识到残疾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游戏特征,考虑到可以利用游戏干预残疾儿童,促使他们尽可能健康发展。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包括:选择有效策略合理干预残疾儿童的游戏过程、创设适宜残疾儿童的游戏环境、开发适宜技术提高残疾儿童的游戏质量等方面。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游戏 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