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0)
- 2023(9932)
- 2022(8091)
- 2021(7889)
- 2020(6021)
- 2019(13539)
- 2018(13063)
- 2017(24212)
- 2016(12658)
- 2015(14155)
- 2014(13618)
- 2013(13698)
- 2012(12673)
- 2011(11850)
- 2010(11677)
- 2009(10928)
- 2008(10733)
- 2007(9516)
- 2006(8747)
- 2005(7815)
- 学科
- 济(60193)
- 经济(60136)
- 农(49473)
- 业(39698)
- 农业(32943)
- 管理(27493)
- 方法(20004)
- 中国(19514)
- 业经(18537)
- 数学(18339)
- 数学方法(18243)
- 企(17709)
- 企业(17709)
- 制(13722)
- 贸(12558)
- 贸易(12550)
- 农业经济(12469)
- 发(12400)
- 易(12385)
- 地方(12260)
- 财(10648)
- 体(10608)
- 发展(10391)
- 展(10379)
- 村(9478)
- 农村(9458)
- 策(9201)
- 环境(9138)
- 银(9003)
- 银行(9000)
- 机构
- 学院(187019)
- 大学(182327)
- 济(88491)
- 经济(87070)
- 研究(69918)
- 管理(69253)
- 理学(59836)
- 理学院(59247)
- 管理学(58476)
- 管理学院(58151)
- 中国(56153)
- 农(49083)
- 科学(39242)
- 京(37874)
- 农业(36865)
- 财(35988)
- 所(34195)
- 中心(32314)
- 业大(31446)
- 研究所(31123)
- 财经(28724)
- 经济学(27835)
- 经(26550)
- 江(25852)
- 经济学院(25141)
- 范(24691)
- 师范(24416)
- 北京(24144)
- 院(24070)
- 科学院(22966)
- 基金
- 项目(126704)
- 科学(101084)
- 研究(98193)
- 基金(93485)
- 家(81546)
- 国家(80752)
- 科学基金(68579)
- 社会(66072)
- 社会科(62144)
- 社会科学(62128)
- 基金项目(49091)
- 省(47887)
- 教育(42937)
- 自然(39984)
- 划(39690)
- 编号(39426)
- 自然科(39014)
- 自然科学(39007)
- 自然科学基金(38342)
- 资助(36386)
- 成果(31582)
- 部(30062)
- 农(29915)
- 发(29886)
- 国家社会(28732)
- 重点(28679)
- 课题(27246)
- 中国(26831)
- 创(26108)
- 制(25988)
- 期刊
- 济(104036)
- 经济(104036)
- 研究(56674)
- 农(56302)
- 中国(40228)
- 农业(38547)
- 科学(28119)
- 学报(27652)
- 财(24056)
- 大学(22779)
- 管理(22679)
- 业经(22505)
- 学学(21905)
- 融(20621)
- 金融(20621)
- 业(17495)
- 教育(16879)
- 技术(15897)
- 问题(15400)
- 经济研究(15189)
- 农业经济(14787)
- 世界(14281)
- 农村(14254)
- 村(14254)
- 财经(14250)
- 经(12448)
- 版(11404)
- 贸(11246)
- 经济问题(10959)
- 社会(10711)
共检索到282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萧子扬
1928年,由燕京大学主持的"清河实验"是第一次以专业社会工作名义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验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的社会治理、农村社区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追溯"清河实验"主持人杨开道、许仕廉的乡村建设理念,梳理当前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出"清河实验"给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的经验借鉴和路径选择,即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深入本地实际情况;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化,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社会支持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入"专家治理"模式,发展、培育本土人才;转变现存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观念5点主要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大蒙 周建军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社区制度,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村民可通过村委会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设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工作核心。"村支两委"是两个性质、功能及权力来源均不相同的农村组织,共存于一个社区,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而通过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庄治理中的权威地位,是解决"两委矛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村支两委 矛盾与冲突 解决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兴杰 傅恒才
当代中国农村问题论纲张兴杰,傅恒才(兰州730000兰州大学)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本质上来说,这一问题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是农村的稳定,二是农村的进步发展。邓小平同志多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可园
当代中国农村体制变革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底层创新到上层建制的过程,农民的底层创新实践包括生存压力下对集体经济制度的"修改"、经济理性主导下对集体经济制度的突破,以及权利诉求下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政策调整和"合法化"农民创新实践两种方式实现了底层创新向上层建制的转变。上层建制受到维护政治统治、当时的国家发展战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底层创新 上层建制 中国农村 体制变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美玉 叶子龙 王成璋
文章从政权、征地权、社会保障权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出发,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产权缺陷。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变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 征地 社会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成贵
本文对当代中国农村宗法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把文化因素和社会人文条件纳入视野,剖析了农村宗族的变迁和重整的机理与过程;考察了宗族这一特殊组织的经济学涵义,认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很少有像宗族这样有效的典型例子。此外,还综合分析了宗族的绩效和局限,及其创造性转化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关键词:
农村 宗族制度 功能 演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振海 王义
在中国农村走向制度化治理过程中,以民间组织为代表的非权威性治理主体缺失成为显著现象。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历史因素。改变单一治理主体结构,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使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农村制度化治理进程,不仅是适应公民社会成长与发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农村治理结构走向更加合理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需要对农村治理结构主体进行优化与转换,实现权威性主体与民间组织有机合作与配合的良治状态。
关键词:
农村 制度化治理 主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侠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伟 费广胜
农村城市化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因而必须积极应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从提高思想认识、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完善城镇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和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不断探索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起
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地权让渡有其必然性,地权的让渡同时具有长期性。从让渡的过程入手,给出了地权让渡内涵和路径的价格解释。让渡的“约束松散的政府地权”、“约束紧密的政府地权”、“约束松散的农民地权”、“约束紧密的农民地权”四个阶段构成的让渡过程实质是以价格为杠杆而进行的利益的让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对不同阶段的地权主体做出适当的约束,是土地资源能否最优化,农民利益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弱化政府地权、强化农民地权”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基本实现;“明析地权界限,提高地权效率”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最终完成。基于上述论述最后提出了实现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地权 政府地权 农民地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强 陈丽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村特别是东部沿海相对发达农村地区的零售业逐步摆脱了传统流通体制的束缚,零售终端渠道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代农村地区的零售渠道终端呈现出竞争立体化、经营个性化和业态多元化的特点。传统观念和新兴消费理念共同影响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居民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性,农村消费者零售渠道终端的选择也变得极其复杂和难以把握,对其进行相应的统计研究成为研究中国农村市场和了解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本文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获得了第一手数据,并采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居民零售渠道终端的选择行...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于斌斌
社群信息学起源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国家的社区ICT应用活动,其主要宗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CT)推动社区发展。我国自2010年开始引介西方的社群信息学,当时国内已存在同样宗旨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即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与此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构成了社群信息学在我国成长发展的重要的本土情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伟 侯升万 符大海
文章将时间概念引入贫困分析,进而发掘农村家庭的脱贫速度及脱贫稳定性,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拟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与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1)农村家庭脱贫存在久期相依性,37.2%的贫困人口在持续1年后可快速脱离贫困,但随时间延长,持续5年后能够脱贫的人口占比下降至8.6%。(2)多数家庭在脱贫后人均收入会增长到同期贫困标准的2倍以上,但也有近15%的脱贫人口在间隔3~5年后会出现返贫现象。(3)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或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提高自有土地资产价值,可提高家庭快速脱贫的概率,也会提高家庭在脱贫后持续获取更高收入增幅的概率,但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脱贫速度更慢,脱贫后的收入增幅更低。(4)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的收入补助在帮扶脱贫、抑制返贫中的作用不显著,还会降低家庭在脱贫后赚取更高收入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