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7)
- 2023(7533)
- 2022(6209)
- 2021(6063)
- 2020(5030)
- 2019(11805)
- 2018(11523)
- 2017(23048)
- 2016(12213)
- 2015(13756)
- 2014(13303)
- 2013(13943)
- 2012(13019)
- 2011(11919)
- 2010(11763)
- 2009(11086)
- 2008(11041)
- 2007(9823)
- 2006(8798)
- 2005(7988)
- 学科
- 济(64891)
- 经济(64827)
- 农(45232)
- 业(39899)
- 农业(29811)
- 管理(26898)
- 方法(25764)
- 数学(24264)
- 数学方法(24159)
- 中国(18977)
- 企(18375)
- 企业(18375)
- 业经(15138)
- 财(14611)
- 贸(12807)
- 贸易(12800)
- 易(12634)
- 制(12467)
- 地方(10984)
- 发(10731)
- 农业经济(9901)
- 收入(9757)
- 银(9588)
- 银行(9582)
- 体(9441)
- 融(9345)
- 金融(9345)
- 行(9286)
- 村(8997)
- 农村(8988)
- 机构
- 学院(177768)
- 大学(175688)
- 济(93667)
- 经济(92504)
- 管理(68087)
- 研究(65622)
- 理学(59067)
- 理学院(58544)
- 管理学(57845)
- 管理学院(57528)
- 中国(54810)
- 农(47099)
- 财(39010)
- 京(36186)
- 农业(35580)
- 科学(34836)
- 所(32739)
- 财经(31237)
- 经济学(30629)
- 中心(29865)
- 业大(29629)
- 研究所(29490)
- 经(28902)
- 经济学院(27861)
- 江(24428)
- 北京(23089)
- 财经大学(22958)
- 经济管理(22647)
- 院(21916)
- 农业大学(21662)
- 基金
- 项目(115707)
- 科学(92889)
- 基金(88818)
- 研究(87485)
- 家(76907)
- 国家(76255)
- 科学基金(65089)
- 社会(61396)
- 社会科(57982)
- 社会科学(57971)
- 基金项目(46205)
- 省(41468)
- 自然(38229)
- 教育(37416)
- 自然科(37363)
- 自然科学(37355)
- 自然科学基金(36762)
- 资助(36617)
- 划(34472)
- 编号(34002)
- 部(28749)
- 农(28428)
- 国家社会(27586)
- 成果(27030)
- 发(26228)
- 中国(25708)
- 重点(25420)
- 教育部(24762)
- 人文(24051)
- 社科(23537)
- 期刊
- 济(105479)
- 经济(105479)
- 研究(56388)
- 农(52315)
- 农业(35729)
- 中国(35702)
- 财(28113)
- 科学(25537)
- 学报(25133)
- 融(22125)
- 金融(22125)
- 业经(20820)
- 大学(20808)
- 管理(20661)
- 学学(20076)
- 业(17045)
- 经济研究(16462)
- 财经(16286)
- 问题(15693)
- 世界(14613)
- 经(14090)
- 农业经济(13519)
- 农村(13480)
- 村(13480)
- 技术(12883)
- 贸(11785)
- 经济问题(11112)
- 技术经济(10228)
- 国际(10210)
- 教育(9961)
共检索到272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伟 刘晓萍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的本质与源泉,然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争论,最后提出一个解释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的理论框架,即"三阶段增值"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基本结论可以总结为"涨价归资本",这一结论明显不同于"涨价归公(私)"的传统争议。
关键词: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农地转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土地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曹飞
基于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地租增值来源:自然增值、资本投入增值及超额需求引致的虚拟地租,其中后二者占据了地租增值的大部分。地方政府获得了第一次地租增值收益,房地产企业获得了社会平均利润和第二次地租增值收益,农民及农民集体获得农业地租。郑州市惠济区的案例表明:农民及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地租增值部分的0.6%、58.8%和40.6%。由此说明当前的农地非农化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为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税制度来优化农地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地租增值 农地非农化 收益分配 利益主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婵
透过英美等国家的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策略,再根据中国农地集体所有的现实,反观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的现状,为解决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婵
透过英美等国家的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策略,再根据中国农地集体所有的现实,反观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的现状,为解决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谦
反思现有观点可知,两权分置下宅基地收益权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宅基地收益权却无权取得收益,原因在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控;农民集体既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亦不具有农村土地用途管制权,不能因此参与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地方政府不是宅基地所有权人,不能基于地租理论参与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集体与地方政府分别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地租理论与管理权理论,享有取得宅基地增值收益的正当基础。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应当从私法与公法之不同视角出发。私法视角下,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享宅基地增值收益;公法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征税的方式取得宅基地增值收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利益调整问题,而利益调整的关键在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三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都涉及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还是规划用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取得的出让收益与实施土地征收转用的补偿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刚 李霞
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地"非农化"产生巨大价值增值,而增值收益主要被政府和土地开发商获取,农民群体仅获极低的土地补偿金。由于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缺失,导致其经济利益受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为我们重构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架构中的重要主体,农民、政府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缺乏公平谈判机制,导致增值收益分配严重不公,无法保障农民合法收益,让农民无法公平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
农地增值 收益分配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发展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研究现行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政策对市民化推进的影响,能够厘清市民化成本分担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对应关系,理解可持续市民化的内涵。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做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有偿使用改革,完善土地税费制度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