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3)
- 2023(10155)
- 2022(8394)
- 2021(7641)
- 2020(6019)
- 2019(13549)
- 2018(13180)
- 2017(25253)
- 2016(13454)
- 2015(14890)
- 2014(14814)
- 2013(14765)
- 2012(14200)
- 2011(13129)
- 2010(13738)
- 2009(12583)
- 2008(12370)
- 2007(11476)
- 2006(10584)
- 2005(9871)
- 学科
- 济(65348)
- 经济(65298)
- 业(39093)
- 管理(37423)
- 企(30270)
- 企业(30270)
- 地方(22421)
- 中国(21830)
- 农(20858)
- 业经(17511)
- 方法(17113)
- 农业(14032)
- 数学(13873)
- 数学方法(13687)
- 地方经济(12859)
- 策(12453)
- 财(12427)
- 制(12162)
- 贸(12152)
- 贸易(12139)
- 发(12123)
- 产业(12052)
- 银(11800)
- 银行(11792)
- 易(11694)
- 行(11564)
- 融(11474)
- 金融(11474)
- 学(10837)
- 技术(10836)
- 机构
- 学院(197146)
- 大学(191156)
- 济(86938)
- 经济(85059)
- 研究(74369)
- 管理(73644)
- 理学(61330)
- 理学院(60613)
- 管理学(59825)
- 管理学院(59417)
- 中国(57378)
- 科学(42261)
- 京(41806)
- 财(39770)
- 所(37430)
- 研究所(33344)
- 中心(33240)
- 江(32850)
- 农(30748)
- 财经(29743)
- 范(28389)
- 师范(28171)
- 院(27356)
- 北京(27328)
- 经(26720)
- 州(26350)
- 经济学(25417)
- 业大(24815)
- 农业(23454)
- 省(23060)
- 基金
- 项目(120848)
- 科学(96007)
- 研究(94815)
- 基金(84598)
- 家(72112)
- 国家(71433)
- 科学基金(61192)
- 社会(60101)
- 社会科(57112)
- 社会科学(57103)
- 省(49374)
- 基金项目(43378)
- 教育(42218)
- 划(40505)
- 编号(39645)
- 自然(36249)
- 自然科(35331)
- 自然科学(35325)
- 自然科学基金(34678)
- 资助(34280)
- 发(33868)
- 成果(32889)
- 课题(29230)
- 发展(28259)
- 展(27770)
- 重点(27699)
- 部(26015)
- 创(25729)
- 国家社会(24189)
- 性(24133)
- 期刊
- 济(111732)
- 经济(111732)
- 研究(66289)
- 中国(46129)
- 管理(30909)
- 农(30662)
- 财(28267)
- 教育(26108)
- 科学(25293)
- 融(24786)
- 金融(24786)
- 学报(23384)
- 农业(21084)
- 业经(20854)
- 大学(18632)
- 技术(18316)
- 经济研究(17618)
- 学学(17274)
- 财经(14421)
- 问题(14400)
- 经(12664)
- 贸(11944)
- 国际(11141)
- 业(10722)
- 商业(10631)
- 世界(10535)
- 坛(10503)
- 论坛(10503)
- 现代(10367)
- 技术经济(10287)
共检索到32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庞玉兰 王欣
海洋是人类21世纪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海南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借鉴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结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有重点地发展海洋娱乐和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海南省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 海南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勇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海洋人才总量不足、海洋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需要从宏观角度加强对海洋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海洋学科专业的有机衔接、推进海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协同发展、推进海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兴蕾 章丽萍 艾红 于文明 张鹏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显要地位,南海渔业是落实国家"突出存在"等战略部署的首要产业和有效途径。现今的南海渔业发展具有捕捞作业集中且发展平稳、捕捞作业类型多样、捕捞作业发展空间存在差异等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南海渔业的发展明显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与渔业相关的涉外事件和矛盾冲突的高发态势印证了海洋执法效能的高低直接关乎渔业生产能否正常平稳发展。基于海洋执法机构整合的背景,分析表明南海渔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开发阻力加大、大洋性鱼类资源开发不足、非法捕捞、渔业协调平台缺乏、执法格局存在弊端、相关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提出加大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厚明 蒋晓丹
目前,我国在东海、南海海岛纠纷不断,美国控制着全球海洋运输通道,其"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但其建设是长期过程。新形势下,中国不仅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应实施西向战略,通过新疆向中亚发展,构建与新疆沿边各国及其延伸国的良好政治经济关系,扩大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新疆建立大型能源资源储备基地,调整其产业结构与布局并适时设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西部地区的维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霞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论述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在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具体路径:编写海洋意识教育通识教材;海洋意识教育进课堂;对教师进行海洋意识专项培训;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海洋意识教育;联合社区和社会团体共建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配合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学生社团中增加海洋意识主题活动,以期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国民海洋意识 海洋强国战略 航海高职院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松敏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旅游业发展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粤西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如何抓住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海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实现粤西海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提出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内循环 粤西 海洋旅游业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贵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发展全局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部署。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到强国的新高度,由此进入大战略引领的新阶段,这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琳
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全世界最主要的沿海国家都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作为本国的重要战略。总结国际上海洋强国发展的模式,提炼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要素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选择适合的模式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借鉴国外海洋强国建设经验,识别影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对策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以及科学地制定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梳理国外海洋强国的建设经验,分析其海洋强国的途径与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海洋强国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
海洋强国 发展模式 国际比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张春宇 伍桂 冯维江
现代海洋金融的基本特征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并举、开放性和排他性并存,以及产融结合与金融集聚相得益彰。现代海洋金融的工具有银行贷款和信贷担保、海洋基金、企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海洋保险。当前中国发展海洋金融面临重大机遇。建议中国政府应支持建立海洋金融要素聚集区,以"三个基金、一个银行、一个智库"的模式推动中国海洋金融业的快速崛起。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金融 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彩云 唐议
小型渔业组织化、规模化管理是小型渔业管理的国际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下放对小型渔业的管理权至渔民组织,实现小型渔业渔民组织自治,对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在小型渔业管理上出现的绩效低、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和日本渔业自治组织现状的实地调查,运用自组织理论,并借鉴性分析日本小型渔业自治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我国发展小型渔业渔民自治组织的启示,分析出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存在自治机制缺失、组织机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被动受管制缺乏内生动力、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奖惩机制缺失导致社会激励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需赋予其渔业管理权力、创新渔业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严格按组织章程规范运作、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以强化信任机制、完善奖惩机制以加强社会激励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会娟 姜秉国
作为海洋新兴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以及国家战略导向深度融合的产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位于生命周期初创期的海洋战略性产业,也是海洋新兴产业中具有战略价值的产业门类。除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基本特征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表现出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正外部性,以及技术路线不明确、主导技术尚未形成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等经济技术特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决定了应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基于技术与市场条件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培育路径,并坚持自主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福一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优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明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科技人才支撑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和金融创新支撑战略,对于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高技术产业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娟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重要的场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海洋法专业人才势在必行。海洋法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构建广义上的"大海洋法"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特色型、应用型涉海法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强基础、显特色、宽学科、重实践"课程体系为中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性地建设海洋法治实验室、开展"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涉海法律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
海洋法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支撑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文玉
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践行,但目前我国学者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文章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概念、属性、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与阐述,并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景观鉴赏业、海洋养生休闲业、海洋生态文化体验业、海洋艺术创意业和海洋节庆会展业六大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形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策略,以期能够丰富海洋生态文化理论体系,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