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7)
2023(6149)
2022(5167)
2021(5270)
2020(4448)
2019(10775)
2018(10785)
2017(20881)
2016(10935)
2015(12879)
2014(12617)
2013(12480)
2012(11226)
2011(10408)
2010(10444)
2009(9707)
2008(9453)
2007(8171)
2006(7069)
2005(6559)
作者
(30096)
(25090)
(24978)
(23986)
(15979)
(11852)
(11306)
(9800)
(9607)
(8799)
(8667)
(8461)
(8174)
(7964)
(7890)
(7856)
(7566)
(7223)
(7144)
(6892)
(6363)
(6157)
(6006)
(5696)
(5679)
(5606)
(5489)
(5283)
(5034)
(4896)
学科
(51075)
经济(51035)
方法(27332)
管理(27067)
数学(25599)
(25386)
数学方法(25098)
(20131)
企业(20131)
中国(15639)
(12525)
贸易(12516)
(12328)
(11212)
(9307)
(8665)
业经(8324)
(8247)
银行(8245)
(7970)
(7858)
(7744)
金融(7742)
理论(6994)
农业(6982)
环境(6513)
(6385)
(6328)
(6166)
关系(6100)
机构
大学(158434)
学院(155762)
(74238)
经济(73129)
管理(60468)
研究(55514)
理学(52326)
理学院(51796)
管理学(50740)
管理学院(50470)
中国(46322)
(34218)
科学(31234)
(31185)
(27402)
财经(25411)
中心(25037)
研究所(25014)
经济学(24544)
(23486)
北京(22504)
(22363)
经济学院(22077)
(20358)
业大(20328)
(19723)
财经大学(19235)
(18804)
师范(18650)
农业(17494)
基金
项目(103648)
科学(82783)
基金(78764)
研究(74734)
(69069)
国家(68657)
科学基金(58926)
社会(49689)
社会科(47427)
社会科学(47415)
基金项目(39909)
自然(37576)
自然科(36855)
自然科学(36847)
(36319)
自然科学基金(36223)
教育(35219)
资助(34865)
(32061)
编号(28435)
(24737)
重点(23455)
成果(23036)
中国(22283)
国家社会(22035)
(21790)
教育部(21667)
(21371)
大学(20224)
创新(20175)
期刊
(74607)
经济(74607)
研究(48905)
中国(30179)
管理(23275)
(22596)
科学(21897)
学报(21723)
(19917)
大学(17395)
(17324)
金融(17324)
学学(16289)
教育(15089)
技术(14761)
经济研究(14112)
农业(13850)
财经(13115)
(11381)
(10799)
统计(10603)
世界(10116)
国际(9961)
问题(9822)
业经(9656)
(9148)
(8878)
技术经济(8712)
决策(8344)
理论(6542)
共检索到23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陵合  
“浦口条件”是西方人对清季津浦铁路借款筑路模式的称谓。它不同于以芦汉铁路借款为蓝本的“以路作抵”模式 ,而是以地方税捐为借款担保 ,中方可以获得对铁路修筑和管理更多的控制权。这一模式不仅被清政府所认同 ,而且以之为收回利权的工具。但是无论是国内商办铁路公司和社会舆论还是外国银行均对此有着不同程度的抵制 ,民初随着商办公司的收归国有的完成 ,铁路外债又恢复到了以路作抵模式。“浦口条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虽较以前的借款模式有所改善 ,但对于削弱列强对华铁路控制而言并不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借款模式 ,而且它的存在是短暂的 ,没有改变清末民初“以路作抵”的基本定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继亮  
1908年,改约签订的《津浦铁路借款合同》,成为清末借款筑路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改变了过去以路权做抵押的借款模式,而且也收回了部分利权,这一模式被称为"津浦铁路借款"模式,为沪杭甬等铁路借款模式所采用,成为铁路借款模式的范本。本文结合中国财税博物馆藏"津浦铁路债券"以及相关史实资料来回顾晚清时期津浦铁路筑路及借款合同的来龙去脉,以及由此形成的津浦铁路借款模式对当时的积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韩淑娟  
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具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既有外源融资,也有内源融资。依据主要融资渠道之不同来区分,大体可概括为捐资兴学型、学费主体型、政府资助型和以产养学型四种主导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真  薮敏裕  
室町时代作成的御伽草子《浦岛太郎》《一寸法师》等被大多数日本人所熟知,在其影响下出现的文学形式如童话(绘本)、民间故事传承至今。然而,家喻户晓的《浦岛太郎》故事与古代的民间传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明显差异。文章按照时代顺序综述历史文献资料,通过从古至今浦岛传说或多或少变化了的故事情节来说明各阶段的时代特征以及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痕迹,指出贯穿始终的不变的两大要素,即"常世"(异界、仙境)向往和玉手箱。这个民间故事及其变体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海洋信仰和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是移植和政府作用。近代中国从西方移植金融品种,并不都是成功的。这是由转型社会的社会历史禀赋所决定的。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要素和信息的被分割,构成了社会历史禀赋的特质。这一特质阻遏了资本市场或长期金融的发展。通常在自由市场时期,间接金融系统自己会承担起转型社会金融安全的责任。但强势政府的行为方式则造成金融业发展模式的跳跃式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市场机制、市场发育成果和非正式经济制度均遭强势政府否定。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表明: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主导,不仅需要政策转换,而且需要市场主体转换,更需要同业组织等第三部门的相应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忠民  
本文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出发,认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在生产领域中基本上是以个体家庭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而在流通领域中,由于商人资本的运动,却存在以地方市场、区域市场、以及国内大市场共存的大流通的流通方式。“小生产—大流通”的并存构成了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流通模式,同时也构成了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侯晓红  郭雅  
文章以2007~2010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后续计量属性选择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检验了股权性质和借款契约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董建华  刘晓芬  
本文拟以征信建设为切入点,对金融机构以借款人身份发生的信贷业务从风险量化管理到动态监测提出全新的管理思路,以期从征信视角对金融机构的借款人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及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陵合  
债券质押贷款是一种政府以公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它成为吸引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华资银行向铁路放款和投资的有效模式,代表近代铁路融资方式的重大转变。浙赣铁路是这种转变的起点和蓝本。在这条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华资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债券质押贷款为主的投资规模大、风险防范机制完备的铁路放款和投资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  边娇  
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中西方文化中的通识教育思想都比较古老。由西方学者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在通识教育中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的人。由李佳撰写的《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下,作者在已有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考察了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
[期刊] 征信  [作者]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辖内无锡市中心支行认真落实总行信用评级重点联系行相关工作要求,加强与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使用方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培育信用评级市场。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在江苏银监局无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书生  
有关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关键点,无论是从时空演变还是长时段估值或分段考察的研究均存在模糊不实之处,原因主要在于各方所讨论的时间、空间、逻辑并不对等,这是由于中国地理范围广大、近代时期时间跨度较长且属于后发追赶型国家之所致。对标全球工业化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表现,从空间和时间二个维度解析近代中国工业化,从中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关键在于“变化”的方向和力度。在全球工业化三重浪潮的经验示范和国际竞争中,近代中国能否及时有效地实现合适的工业化渐变和突变,并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有效地加入全球工业竞争并实现赶超,成为衡量近代中国工业化成效的一个新标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长伟  
马陵合的书稿《近代中国铁路制度与功能的演进——基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02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近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延续传统模式的同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相。伴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张,铁路管理体制从无到有、从粗陋至完备,中央与地方在铁路管理体制中权力、职能也随之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该书以时间为主轴,以管理权为核心,以个案为支撑,还原与审视了近代铁路发展中权力资源配置与调整的复杂历程,力图构建完整的历史制度变迁图景,梳理铁路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因素关系演变的脉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剑雄  
主持人: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纪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王仁才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