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3)
- 2023(10816)
- 2022(9573)
- 2021(9118)
- 2020(7597)
- 2019(17746)
- 2018(17755)
- 2017(34744)
- 2016(18686)
- 2015(20981)
- 2014(20896)
- 2013(20625)
- 2012(18836)
- 2011(16860)
- 2010(16603)
- 2009(15135)
- 2008(14755)
- 2007(12667)
- 2006(10915)
- 2005(9310)
- 学科
- 济(71021)
- 经济(70936)
- 管理(53847)
- 业(52633)
- 企(44454)
- 企业(44454)
- 方法(34047)
- 数学(29137)
- 数学方法(28816)
- 财(19734)
- 农(19050)
- 中国(17849)
- 学(16927)
- 业经(16422)
- 务(14033)
- 财务(13972)
- 财务管理(13955)
- 地方(13589)
- 企业财务(13307)
- 理论(13126)
- 农业(12928)
- 和(12907)
- 制(12261)
- 贸(12078)
- 贸易(12073)
- 易(11550)
- 环境(11342)
- 技术(11157)
- 教育(10617)
- 融(10352)
- 机构
- 大学(262474)
- 学院(260634)
- 管理(105991)
- 济(99498)
- 经济(97280)
- 理学(92727)
- 理学院(91670)
- 管理学(90189)
- 管理学院(89716)
- 研究(84712)
- 中国(62069)
- 京(56086)
- 科学(54058)
- 财(45211)
- 所(42241)
- 农(39158)
- 研究所(38899)
- 业大(38712)
- 中心(37619)
- 财经(37017)
- 范(35700)
- 北京(35674)
- 江(35504)
- 师范(35424)
- 经(33665)
- 院(31133)
- 农业(30713)
- 州(29620)
- 经济学(29107)
- 师范大学(28990)
- 基金
- 项目(182976)
- 科学(143529)
- 研究(135077)
- 基金(132251)
- 家(114746)
- 国家(113788)
- 科学基金(97706)
- 社会(83476)
- 社会科(78764)
- 社会科学(78740)
- 基金项目(71257)
- 省(70637)
- 自然(64347)
- 自然科(62765)
- 自然科学(62754)
- 教育(61744)
- 自然科学基金(61632)
- 划(60138)
- 编号(56425)
- 资助(54059)
- 成果(45399)
- 重点(40585)
- 部(40339)
- 发(38337)
- 创(38058)
- 课题(37704)
- 创新(35317)
- 项目编号(35068)
- 科研(34885)
- 教育部(34613)
共检索到365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剩余价值理论被誉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因此,剩余价值理论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的重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金融化、科技信息化,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割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流通剩余价值的现实变化推动了流通剩余价值的理论研究。现阶段,在资本主义国家,流通剩余价值出现了以下四种新变化:中介形式的新变化、流通动力的新变化、空间载体的新变化和时间延续的新变化;并由此形成流通剩余价值的四个新特点:运动手段更加科学、运动空间更加宽广、运动时间更加连续和运动职能更加综合。流通剩余价值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应当牢牢树立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金融化、科技信息化,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割的理论及其实践都发生了新变化。分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进展,也是基于四个方面的现实变化而推动的。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的分割出现了四个新变化,即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劳动份额变化、分割剩余价值中的金融崛起、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国家介入、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国际扩散;由此形成分割剩余价值的主体多元化、分割剩余价值的层次立体化、分割剩余价值的矛盾愈加隐蔽化三个新特点。
关键词:
分割剩余价值 理论进展 现实变化 新特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陶玉
导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的现实意义从本讲开始进入《资本论》第三卷的学习。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的导读。为了使读者对《资本论》第三卷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本讲主要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资本论》第三卷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亨利克·斯莱费尔 张雪琴
经济剩余范畴招致了诸多质疑与反对,并且,巴兰和斯威齐似乎也并未完全理解经济剩余的所有理论意涵。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实际运行的角度考察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了考察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动力的决定性因素,有必要超越纯粹比较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动力学框架才有可能领会经济剩余这一范畴的重要性,并且才能理解它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中的地位。因此,文本从比较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的角度,探讨了资本积累(以及利润率水平)与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该方法有助于厘清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运行规律有关的一些理论难题。
关键词:
经济剩余 剩余价值 垄断资本主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王秀芹
与深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与实质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同,西方市场剩余思想是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而市场剩余思想的虚伪性和辩护性源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永恒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也导致两种剩余的内涵具有根本差异。剩余价值理论将资本与劳动及生产关系相结合,注重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内在本质,西方市场剩余思想则以个体行为最优化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因此,我们应在对西方剩余思想进行鉴别和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雷丽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资本主义从概念提出到理论体系构建的发展历程,进而从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体系中新的知识流、大学内的间隙组织、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之间的中介组织和高校拓展的管理能力等四个基本要素出发,分析了其对美国研究生创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如何正确把握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促进我国研究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学术资本主义 研究生创业 美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博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内生为资本逻辑下的监控性社会,进而侵犯人们的隐私、控制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产生技术异化。反思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着眼于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拜物教性的批判,从而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掩盖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阐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形式和特点,既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智能技术 云计算 大数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颜鹏飞 谢德春
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性转型过程相契合,世纪之交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凸现出显著的新变化。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时代观,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七大新变化,并从中找出可供借鉴的合理要素和"新社会的因素"。
关键词:
时代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李嘉图定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佃农 杨佃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以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自己的国家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政策调整,使其原有的某些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出现了暂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这一时期,我国学者的探讨、分析和阐述主要集中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现代资本主义的性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以确定的是,战后的现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涛 臧秀玲
欧债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危机的原因是高福利。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与本国福利制度的关系,对比南北欧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高福利制度只是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欧债危机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通过对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历史考察以及这次债务危机中各国财政紧缩和福利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福利国家改革的走向和趋势。
关键词:
欧债危机 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彭李政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建娥 张海英
对布罗代尔关于资本主义论述的分析与思考——兼论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述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启示王建娥张海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名字对中国学者并不陌生,他的“长时段理论”连同年鉴学派一起,在80年代曾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他的《菲利普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不是资本主义本质的根本改变,也不只是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的手段、形式和斗争策略的改变,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质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临界点,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界限,包含某些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向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因此,绝对不能抱着教条主义的态度,简单地用机械的、绝对的和主观的方法,而应当用辨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自我扬弃 部分质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