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5)
- 2023(12645)
- 2022(10631)
- 2021(9670)
- 2020(8070)
- 2019(18512)
- 2018(17966)
- 2017(34151)
- 2016(18848)
- 2015(21120)
- 2014(21367)
- 2013(21303)
- 2012(20568)
- 2011(19011)
- 2010(19426)
- 2009(17965)
- 2008(18052)
- 2007(16521)
- 2006(14606)
- 2005(13438)
- 学科
- 济(89913)
- 经济(89829)
- 管理(48071)
- 业(47006)
- 企(34760)
- 企业(34760)
- 方法(34709)
- 数学(30384)
- 数学方法(30061)
- 地方(26596)
- 中国(26401)
- 农(25388)
- 学(19434)
- 业经(18927)
- 财(18200)
- 农业(17453)
- 贸(16052)
- 贸易(16040)
- 易(15389)
- 地方经济(15037)
- 环境(14643)
- 制(14632)
- 融(14488)
- 金融(14485)
- 银(14168)
- 银行(14131)
- 行(13691)
- 发(13403)
- 和(13117)
- 技术(12006)
- 机构
- 大学(283402)
- 学院(283295)
- 济(117355)
- 经济(114765)
- 研究(105570)
- 管理(101880)
- 理学(86801)
- 理学院(85524)
- 管理学(83889)
- 管理学院(83328)
- 中国(78038)
- 科学(67263)
- 京(62255)
- 所(55810)
- 农(53327)
- 财(52657)
- 研究所(50850)
- 中心(47447)
- 江(45011)
- 业大(43187)
- 农业(41965)
- 范(41758)
- 财经(41550)
- 师范(41348)
- 北京(39636)
- 院(37907)
- 经(37547)
- 经济学(36544)
- 州(35748)
- 师范大学(33514)
- 基金
- 项目(185751)
- 科学(145861)
- 研究(133872)
- 基金(133274)
- 家(117591)
- 国家(116621)
- 科学基金(98111)
- 社会(84714)
- 社会科(80323)
- 社会科学(80299)
- 省(73632)
- 基金项目(70823)
- 自然(62847)
- 划(62769)
- 自然科(61350)
- 自然科学(61326)
- 教育(60930)
- 自然科学基金(60220)
- 编号(53948)
- 资助(53856)
- 发(46096)
- 成果(44517)
- 重点(43030)
- 部(40618)
- 课题(38759)
- 创(38028)
- 发展(36785)
- 展(36174)
- 创新(35711)
- 科研(35448)
- 期刊
- 济(136164)
- 经济(136164)
- 研究(85630)
- 中国(58831)
- 农(49318)
- 学报(47379)
- 科学(44048)
- 财(38981)
- 管理(36025)
- 大学(34764)
- 农业(33664)
- 学学(32562)
- 教育(32205)
- 融(27272)
- 金融(27272)
- 技术(24004)
- 业经(23041)
- 经济研究(21607)
- 财经(20290)
- 问题(18488)
- 业(18059)
- 经(17519)
- 资源(14810)
- 技术经济(14543)
- 贸(14361)
- 版(14115)
- 商业(13848)
- 图书(13830)
- 统计(13453)
- 科技(13146)
共检索到43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超
"流空间"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社会空间的全新模式,强调与分析其社会学意义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流空间"的区域地方化特征明显,因此探讨其地理学属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化于"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流空间"作用机制和空间作用形态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同时基于信息流交互量初步分析了吉林省流空间基本格局及其区域响应。
关键词:
流空间 地理空间 地理属性 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佳 金雪军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研究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实证结论表明:经济地理因素中地理位置对区域非国有金融发展有显著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中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历史经济基础等都对金融发展有显著正影响,而科技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不显著;经济政策对金融发展有差异化的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目前国内不同学者对金融协调界定的内涵外延等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其诸多层面尚未达成共识,理论体系比较杂乱。此外,金融协调的中观视角研究还很薄弱。通过金融协调理论溯源、内涵、外延、分歧及共识探析,对金融协调理论进行梳理,框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分析的研究主体与内容,同时凸显其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关键词:
协调 金融协调 金融地理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颜银根
自1994年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增加转移支付。然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主流经济学对转移支付的失效提供了一些解释,然而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转移支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存在"路径依赖"、转移支付存在着某个"门槛值"、不同的税收来源和补贴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时,转移支付最初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需要"持续地"转移支付、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清
一、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的回顾 中国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轨迹,以至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混沌一片。在纷呈迭出的各种思潮面前,我国区域发展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以区域研究为本质特征的地理学在九十年代应该承担起这神圣的使命。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按照其本质特征,可分为两个时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理学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学科的约束,面向市场,服务于市场,尽快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并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要求,在资产管理、企业化发展、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关键词:
地理学 事业 学科发展 市场经济 企业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毕秀晶 汪明峰 宁越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软件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日益复杂。软件产业不断成为政府以及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软件产业研究也不断涌现,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少数新兴软件国家为主,对中国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文章综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总结研究方法、探寻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区域及城市的软件产业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共同丰富与充实软件产业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在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从软件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软件产业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软件产业集群、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4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关于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总结软件产业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提出对国内软件产业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地理学,形成,进展,趋势,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魏也华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延平 林彰平
区域内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之一,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深入,其理论也日渐成熟,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地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主要分析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方法,旨在探讨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的解释,促进对区域内生发展的理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秀彬
应用地理学的研究过分偏重宏观决策领域。宏观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化限制了应用地理学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地理学只能做“智囊”性的“软”咨询的看法。作者认为,应用地理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面广,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区域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促进应用地理学向工程化方向发展,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扩大地理学的社会影响,拓宽就业门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城市发展内涵进行简单界定,进一步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探析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适度的不明确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