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6)
- 2023(10394)
- 2022(8818)
- 2021(8183)
- 2020(6833)
- 2019(15018)
- 2018(15179)
- 2017(28205)
- 2016(15480)
- 2015(16888)
- 2014(16351)
- 2013(15328)
- 2012(13671)
- 2011(12442)
- 2010(12716)
- 2009(12465)
- 2008(12052)
- 2007(10774)
- 2006(9945)
- 2005(9125)
- 学科
- 济(52447)
- 经济(52272)
- 管理(48815)
- 业(41789)
- 企(37623)
- 企业(37623)
- 财(20637)
- 制(19708)
- 方法(18837)
- 中国(17793)
- 农(16451)
- 业经(15783)
- 数学(14116)
- 数学方法(13873)
- 体(13525)
- 理论(11710)
- 体制(11485)
- 银(11415)
- 银行(11407)
- 务(11345)
- 财务(11314)
- 财务管理(11276)
- 行(10940)
- 企业财务(10715)
- 地方(10599)
- 学(10342)
- 融(10324)
- 金融(10320)
- 和(10052)
- 农业(9980)
- 机构
- 大学(201980)
- 学院(201968)
- 济(81853)
- 经济(80008)
- 管理(75187)
- 研究(67762)
- 理学(63489)
- 理学院(62772)
- 管理学(61732)
- 管理学院(61310)
- 中国(53288)
- 财(46903)
- 京(41867)
- 科学(37030)
- 财经(34814)
- 江(33313)
- 所(32400)
- 中心(31959)
- 经(31439)
- 研究所(28328)
- 农(27774)
- 范(27761)
- 师范(27521)
- 北京(26325)
- 州(25871)
- 经济学(25709)
- 财经大学(25691)
- 院(24698)
- 业大(24678)
- 经济学院(22836)
- 基金
- 项目(129270)
- 科学(103412)
- 研究(101064)
- 基金(94136)
- 家(80079)
- 国家(79345)
- 科学基金(69334)
- 社会(67273)
- 社会科(62743)
- 社会科学(62726)
- 省(50389)
- 基金项目(48528)
- 教育(48317)
- 划(41995)
- 编号(41881)
- 自然(41586)
- 自然科(40640)
- 自然科学(40629)
- 自然科学基金(39920)
- 资助(37469)
- 成果(36525)
- 制(31124)
- 课题(29898)
- 部(29519)
- 重点(29321)
- 国家社会(27659)
- 创(27480)
- 发(27293)
- 性(27279)
- 教育部(26494)
共检索到325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志远
作为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在社会行动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的双重压力下进行选择。日前,为保障随迁子女的平等权利,政府提出在全国推进异地高考,政策在主体定位上表现为"中央指导,地方决断",在适用范围上表现为"设定门槛,有限开放",这种设计导致政策与公共意志出现了一定偏离。从根本上讲,在社会发展需要的自由与高考制度维持的控制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但由于规则间的嵌套、制度与利益的交合,使政策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
关键词:
异地高考 高考改革 制度变迁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博
高考改革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受到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其制度结构也是这些因素相互博弈、相互作用的结果。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要遵循高考制度变迁渐进性规律,注意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强科学研究,逐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增强考试机构的服务性,鼓励考生申报志愿的独立性,减少基础教育评价的依赖性,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博
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14个省份。新高考的制度结构为"两依据一参考",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增加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和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物理选考遇冷"等改革难点的出现。通过剖析影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发现,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都有利于持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增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以及选考科目之间的协同性;激励高校和学生发挥选择自主权,加强科目组合、评价标准、选择顺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的契合性;重点加强省级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考试招生治理能力,推进新高考的制度结构和制度功能逐步成型成熟。
关键词:
新高考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选择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虹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给大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大学必须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回应和制度安排:在招录体制上,以科学选择合适人才作为招录理念,并在招考目的、招考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在教育改革策略上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诸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松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演进可理解为一场变迁活动,是制度环境动态变化下制度供需不断调整、新的制度均衡逐渐形成的过程。同时,由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双重"锁定",延缓着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进程。为此,作为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需承担相应职责,明晰责任划分与边限。总的来看,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建设的路径创新取向应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供给取向,整体和均衡兼顾的制度变革取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制度运行取向。
关键词:
异地高考 制度变迁 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培轩 李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变迁的路径,思考山东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 路径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子捷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的城镇化占用了大量的农村用地,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快速的增长。合法、合理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能够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对社会和谐、经济平稳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城乡融合为视角,对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现与司法制度的改革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司法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基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决定着教育公共服务的分配关系,对城乡居民实行歧视性的差别对待,主要表现在异地中考、异地高考问题上。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改革、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等协同推进、有效对接。否则,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改革难以深化和持续,也难见显著成效。本文重点探讨了当前深化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晋利珍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城乡分割、部门分割、体制分割弱化的同时,在当前以及未来对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将是垄断——竞争格局演变中的劳动力市蝎行业分割以及在其框架之下的主要市场与次要市场的二元制分割,即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这一研究对认识中国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涛等在《北京教育(高教)》第9期撰文指出,从科学和理论的角度而言,综合评价应当是一项全面、有效、公平的评价制度,如果良好地运作实行,确实能够有效消除"高考指挥棒"、"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要将综合评价纳入高考改革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平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空话,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人才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是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原因和巨大制度障碍。为此,提出采取“高考+高中会考”的模式,实行国家层面上的高考和省市(或各中学)会考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高考考试科目只设二门:语文和数学,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考 制度 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隆斌
中国股市要不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创新和变迁的问题。单从技术层面讨论这一问题毫无现实意义,只有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才能从整个资本市场层面得出现实意义的结论。技术上看,中国证券市场是否缺乏流动性尚待深入研究;流动性问题的成因具有更深刻的机理,而非单纯的交易机制问题。制度上看,交易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成本、与组织变迁的协同以及非正式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说,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没有必要引入做市商制度。
关键词:
交易机制 制度变迁 做市商 流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云 史岩
在详尽梳理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模式与监管改革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一行三会"分立监管体制的根本问题是监管割据与审慎不足,这些缺陷在2015年的股灾中表现尤为突出。提出要改革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就必须按照双峰监管的模式同时整合监管权力与强化审慎监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成 史学军
中国改革分成三个阶段,农村制度诱致性变迁扩散阶段(1978—1984)、城市强制性变迁的推广及诱致性、强制性变迁的交替阶段(1984—1992)和整个制度环境的变迁和制度创新阶段(1992—至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之迷的最动态原因,因而制度仍是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制度变迁,改革回顾,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维武
财政分权化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从《预算法》到《预算法修正案》再到“89号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已由以融资平台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未来更将走向由地方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趋势。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便充分实现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制度变迁既定目标,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