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8)
2023(6385)
2022(5498)
2021(5093)
2020(4197)
2019(9571)
2018(9506)
2017(18033)
2016(10241)
2015(11272)
2014(11628)
2013(11293)
2012(10394)
2011(9349)
2010(9348)
2009(8168)
2008(8285)
2007(7449)
2006(6316)
2005(5752)
作者
(29835)
(24531)
(24471)
(23434)
(15690)
(12075)
(11335)
(9417)
(9277)
(9188)
(8447)
(8369)
(8084)
(7814)
(7791)
(7631)
(7515)
(7335)
(7174)
(7012)
(6182)
(6072)
(5950)
(5676)
(5643)
(5563)
(5561)
(5407)
(5016)
(5007)
学科
(36916)
经济(36873)
管理(25883)
(25232)
(20200)
企业(20200)
方法(19192)
数学(17071)
数学方法(16884)
(10310)
(10089)
中国(9482)
(8384)
理论(7995)
(7844)
贸易(7839)
业经(7736)
(7652)
(7651)
(7181)
财务(7167)
财务管理(7143)
(6984)
银行(6960)
企业财务(6827)
农业(6677)
(6607)
(6523)
金融(6522)
地方(5868)
机构
学院(141508)
大学(140394)
(55115)
经济(53779)
管理(49414)
研究(46929)
理学(42301)
理学院(41735)
管理学(40837)
管理学院(40563)
中国(37074)
科学(29599)
(28952)
(27279)
(26398)
(24593)
中心(22310)
(22302)
业大(22274)
研究所(22207)
财经(21845)
农业(20864)
(19907)
(18811)
师范(18560)
(18043)
北京(17878)
经济学(17809)
财经大学(16456)
(16352)
基金
项目(92676)
科学(71878)
基金(66727)
研究(65984)
(59135)
国家(58616)
科学基金(49447)
社会(41075)
社会科(39011)
社会科学(38999)
(36689)
基金项目(35002)
自然(32562)
教育(32160)
自然科(31855)
自然科学(31847)
自然科学基金(31350)
(30970)
资助(28230)
编号(26553)
成果(22040)
重点(21250)
(20564)
(19287)
课题(19065)
(18981)
(18756)
科研(18127)
创新(17987)
大学(17874)
期刊
(58604)
经济(58604)
研究(41941)
中国(29569)
学报(25578)
(23233)
(22410)
科学(21520)
大学(18978)
教育(18684)
(18080)
金融(18080)
学学(17899)
管理(17437)
农业(15350)
技术(12216)
财经(11020)
经济研究(9972)
(9522)
业经(9263)
(8167)
(7710)
问题(7591)
图书(6915)
(6723)
统计(6589)
财会(6588)
业大(6544)
理论(6508)
商业(6292)
共检索到211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牛秀起  
关于"流动性(Liquidity)"这一概念,其来源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流动性偏好",即经济主体特定时期进行资产选择时对现金的偏好。因此,"流动性"逐步成为描述资产变现能力的概念,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芬  高文芳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蔚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货币流动性如何作用于资产价格不仅是货币政策执行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国A股市场于2005年触底反弹,到2006年11月21日,上证综指已经突破2000点并屡创新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促成我国股市高企的原因之一。本文侧重在理论上解释货币流动性的经济涵义,探索流动性变化趋势对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中的资产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小安  
中国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过快增长、货币结构短期化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过快增长、国际资本流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投资诱因。然而,流动性过剩一旦形成,便可能带来长期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隐含局部性金融危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货币调控来看,应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水平,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有效调控货币中介目标,有效运用利率政策等工具,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宝昌  李楠  
本文从货币主义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加以解释,利用货币主义的经典模型建立了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当发生流动性过剩时整个经济体系的变化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本文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过自身以及外部调节呈现向过剩减轻方向发展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小云  刘开林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并建立银行自愿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自愿性因素和非自愿性因素共同促使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自愿的预防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的流动资产过剩并存,银行的部分流动性过剩资产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风险而自愿持有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银行流动性过剩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本文认为,应当从金融资产的到期日曲线界定流动性更为准确,流动性过剩不在于货币供应与信贷的较快增长,而应当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人们持有的短期资产超过了合意的均衡水平,而长期资产不足。这就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下相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收益曲线平坦化的两个典型现象。流动性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流动性的变化改变了货币政策中介(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流动性的变化(过剩)可能促使货币政策范式的调整。中国现阶段的流动性管理是非常狭窄的,本文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叶少波  
文章通过梳理关于流动性过剩概念的各种表述,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据此运用统计方法设计了流动性过剩的两个测度指标:总量过剩系数和增量过剩系数,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治国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普遍较高,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跨国比较却显示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异常下降和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被新的交叉变量放大,必须降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经济开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展凯  李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如何度量流动性过剩?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影响?本文首次应用非线性ST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存贷差为流动性过剩度量指标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但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能力,反而有所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本文基于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着重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广义货币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当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凌云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