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0)
2023(13087)
2022(11060)
2021(10169)
2020(8675)
2019(19576)
2018(19204)
2017(37011)
2016(19812)
2015(21924)
2014(21310)
2013(20536)
2012(18178)
2011(16048)
2010(15695)
2009(13987)
2008(13269)
2007(11081)
2006(9046)
2005(7175)
作者
(55587)
(46467)
(46201)
(43803)
(29396)
(22366)
(20911)
(18359)
(17653)
(16191)
(15569)
(15521)
(14516)
(14359)
(14201)
(14030)
(13963)
(13823)
(13354)
(13316)
(11452)
(11298)
(10927)
(10567)
(10523)
(10368)
(10092)
(9947)
(9351)
(9236)
学科
(78300)
经济(78214)
管理(57671)
(55599)
(46139)
企业(46139)
方法(43663)
数学(39901)
数学方法(39231)
(20320)
(19712)
中国(18544)
业经(16417)
(15423)
贸易(15418)
(15063)
(14206)
(13412)
农业(13386)
财务(13358)
财务管理(13331)
技术(13257)
企业财务(12613)
理论(12501)
地方(12468)
环境(12008)
(11842)
(10833)
(10580)
(10277)
机构
学院(271332)
大学(270716)
管理(110864)
(110590)
经济(108667)
理学(99090)
理学院(98024)
管理学(95857)
管理学院(95374)
研究(83311)
中国(60403)
(54137)
科学(53455)
(47369)
(47003)
业大(44986)
(40144)
中心(39906)
财经(39781)
农业(37864)
研究所(37437)
(36641)
(36573)
经济学(34876)
(32861)
师范(32366)
北京(32311)
经济学院(32038)
(30812)
财经大学(30286)
基金
项目(203839)
科学(162257)
基金(152036)
研究(140689)
(135355)
国家(134313)
科学基金(116735)
社会(91855)
社会科(87417)
社会科学(87395)
基金项目(80693)
(79314)
自然(79224)
自然科(77581)
自然科学(77562)
自然科学基金(76190)
(67759)
教育(66550)
资助(62330)
编号(54275)
重点(46058)
(44943)
(43761)
(42360)
创新(40884)
科研(40367)
成果(40352)
国家社会(39347)
计划(39070)
教育部(38885)
期刊
(100708)
经济(100708)
研究(66750)
学报(46398)
中国(43303)
科学(41873)
(40179)
管理(38726)
(35766)
大学(35305)
学学(33861)
农业(27522)
技术(24850)
教育(24639)
(18765)
金融(18765)
财经(18665)
经济研究(18050)
业经(17661)
(16012)
统计(15403)
(15222)
(14500)
问题(13698)
科技(13494)
技术经济(13358)
(13339)
商业(12779)
决策(12692)
业大(12607)
共检索到356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瑞华  杨向东  
为了真实了解"流动"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思想,在鲁宾(Rubin)提出的因果推断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1∶1),利用在S市三所中学采集的调查数据,在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后,对"流动"因素对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因果效应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来自个人、家庭、学校方面的混淆因素后,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三科总分上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文艳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区域人口的流动,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教育部门在推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一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而首先要做的是开展更多精细化的研究,加强对问题本身的动态监测,准确掌握"留守"对儿童学业发展影响的真实信息,这是把握问题、科学决策的基础。纵观已有研究,大多缺乏精细化研究设计,所得结论存在偏差。本文利用BEWAMS数据库,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准确测量了"留守"因素对西部农村儿童学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因果效应,发现"留守"对潜在留守儿童群体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主要政策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文艳  张亚星  
本文基于福建小学调查数据构建倾向得分配对模型,系统分析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习行为的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在城镇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助于改善流动儿童相对糟糕的学习行为,为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学习行为,学校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弥补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劣势,重视深层学习动机和成就学习动机形成,尤其帮助男生流动儿童克服学习行为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键  胡毅  徐淑一  
本文分析后定变量对处置效应模型估计的影响。在Rubin因果范式中引入后定变量,证明此时非混淆性假设失效,进而导致多组识别方程失效,倾向得分函数估计出现偏误。识别方程失效、倾向得分估计偏误导致多种基于倾向得分的处置效应估计非一致。进一步扩展到高维处置效应的情形,证明非混淆性假设蕴含条件外生性假设,引入后定变量会导致内生性问题,使得高维LASSO/PostLASSO估计出现偏误。蒙特卡洛模拟实验证实,后定变量将导致倾向得分估计与LASSO/Post-LASSO估计出现偏误。基于理论分析的结论,对Dickson等(2015)的实证案例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树根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由来已久,经过长久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张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将以时间管理倾向为研究切入点,目的在于对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期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来促进高职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达到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目的。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对时间监控观、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以及时间管理效能的提高能够预测并且提升高职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新美  
学习投入是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法对462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考察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学习投入、学业成绩与学习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比较高;学习投入、学业成绩与学习满意度显著相关;学业成绩在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与学习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滕秀芹  刘桂荣  宋广文  
基于社会计量理论,本研究旨在考察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及自尊的中介作用。选取济南市606名四至六年级流动儿童,施测教师支持问卷和自尊问卷。结果发现:(1)教师支持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2)流动儿童的自我肯定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自我贬低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3)流动儿童的自尊在教师支持——学业成绩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通过增强自我肯定/减弱自我贬低影响学业成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振兴  郭成  赵小云  邓欢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以及该纵向关系在城市与流动儿童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653名城市儿童和686名流动儿童进行连续五次追踪。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虽然总体上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但儿童类型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城市儿童支持了发展观,而流动儿童则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2)在七年级上学期到八年级下学期期间,流动儿童先前的学业成绩对后来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显著大于城市儿童。未来教育实践中要注重群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心理品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薛海平  王东  巫锡炜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六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活动基线调查数据,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参与课外补习活动上的差异,探讨了课外补习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课外补习有助于学校质量较高、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但对学校质量和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帮助不大。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重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提供不同方式的学习援助,帮助他们缩小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光芝  曾益  
人口流动已进入家庭化迁移为主的阶段,父母随迁后除发挥"随迁保姆"的作用外,也对流动子女产生了其他影响。文章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借助反事实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了父母随迁对流动子女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随迁行为可显著提高流动子女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但这种影响在流动子女内部存在差异,且与父母的特征有关。其中,父母随迁分别对流动范围最大的跨省流动、40~49岁、丧偶、未上过学、无医保的流动子女影响最大,这是子女在经济利益和返回户籍地承担赡养父母责任间权衡后的结果。研究还发现,父亲较母亲在随迁时对子女居留的影响更显著;农业户口不管对随迁父母或流动子女而言,由于其背后的土地收益,均降低了父母随迁对子女居留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汪传艳  储祖旺  
为探讨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归属感量表、亲子冲突量表和学业成绩统计问卷对我国2238名流动儿童和1439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家庭归属感和学业成绩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亲子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在控制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学校性质等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变量后,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伦轩  赖凯声  
作为一种微观层面的家庭仪式,亲子共餐的式微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运用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倾向值匹配法探索了亲子共餐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及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比较分离家庭中不同居住状态和迁移范围导致的影响异质性。结果发现:亲子共餐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父母同住以及更大范围的流动能够让这种影响最大化,这为我们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理解青少年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具体而直接的实证证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安秋玲  王小慧  倪梦迪  
本研究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分析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对其成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可以正向预测其学业成绩;(2)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通过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目标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绩;(3)流动儿童的学习态度可以正向预测其学业成绩,学习目标则负向预测其学业成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宁宁  王露  刘琴琴  侍鲜  朱珅跃  王秀娜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内容,特别是对于流动儿童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作用。采用多层线性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环境变量及其引发的行为反应进行探究。样本数据来自三个地区以接纳流动儿童为主的15所学校,共包含2 568名学生。结果表明,年长教师的教学效果亟须提升,但教龄因素在家庭收入变量加入后消失了。在最终的模型中,家庭的经济收入变量、学生性别、表层学习策略和深层学习策略、学校环境量表中的学校支持维度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预测作用。在流动儿童教育方面,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加强民办学校年长教师的职后培训,并结合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展开有关学习方式的引导,在社区针对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金波  李仲飞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我们构建面板数据的非参数消费函数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3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面板数据,估计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非线性消费函数,得出消费与收入的动态关系。这种非参数模型的设定符合凯恩斯的建模思想,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兼具地区差异性和时变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很强的递减规律,无论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从各个省份来看,这种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规律在横向(省份比较)和纵向(时间趋势)两个方向上都是显著的。由此得出,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能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