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6)
- 2023(5518)
- 2022(4529)
- 2021(4335)
- 2020(3651)
- 2019(8664)
- 2018(8270)
- 2017(16303)
- 2016(8375)
- 2015(9864)
- 2014(9366)
- 2013(9776)
- 2012(9366)
- 2011(8713)
- 2010(8365)
- 2009(7867)
- 2008(7621)
- 2007(6316)
- 2006(5373)
- 2005(4892)
- 学科
- 济(49092)
- 经济(49049)
- 方法(27666)
- 数学(26422)
- 数学方法(26359)
- 管理(22351)
- 业(22005)
- 企(16205)
- 企业(16205)
- 中国(14500)
- 贸(11794)
- 贸易(11789)
- 易(11582)
- 农(10524)
- 财(10181)
- 融(7403)
- 金融(7403)
- 制(7206)
- 业经(6849)
- 银(6827)
- 银行(6827)
- 农业(6678)
- 出(6627)
- 行(6602)
- 关系(6076)
- 环境(6019)
- 地方(5921)
- 务(5678)
- 财务(5676)
- 财务管理(5665)
- 机构
- 大学(130762)
- 学院(125786)
- 济(69852)
- 经济(69194)
- 管理(49737)
- 研究(46182)
- 理学(43830)
- 理学院(43416)
- 管理学(43070)
- 管理学院(42832)
- 中国(37503)
- 财(29921)
- 京(26717)
- 财经(25137)
- 经济学(24981)
- 经(23449)
- 经济学院(22835)
- 科学(22415)
- 所(21558)
- 中心(20254)
- 研究所(19636)
- 财经大学(19266)
- 北京(17355)
- 院(16280)
- 农(16042)
- 江(15172)
- 商学(15104)
- 商学院(14976)
- 研究中心(14408)
- 业大(14387)
- 基金
- 项目(85089)
- 科学(69805)
- 基金(68226)
- 研究(62992)
- 家(58743)
- 国家(58380)
- 科学基金(50721)
- 社会(45865)
- 社会科(43924)
- 社会科学(43916)
- 基金项目(34787)
- 自然(30133)
- 自然科(29518)
- 自然科学(29511)
- 资助(29453)
- 自然科学基金(29093)
- 教育(28805)
- 省(27314)
- 划(24517)
- 部(22310)
- 编号(21994)
- 国家社会(21496)
- 中国(20815)
- 教育部(20185)
- 重点(19055)
- 人文(18737)
- 成果(18122)
- 发(18017)
- 大学(17528)
- 创(17486)
共检索到182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和旺 向昌勇 郑世林
在"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期间,中央政府对污染物总量首次实行了"有总量有控制"的政策,并将环保指标纳入对地方官员晋升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根据这一政策变动,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省级层面环境规制的合并数据检验了"波特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条件。研究发现,只是在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和规制得到有效实施的2006年之后"波特假说"才适用,并且也只对非国有企业和高污染密集行业中的企业适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波特假说 微观数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嘉鑫 孙梦娜
环境规制能否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企业治理转型升级?已有研究发现,碳排放收紧引致较高的碳风险会抑制利息税盾的使用,降低财务杠杆,这与经典的环境规制有助于引导企业向资本市场开拓,从而增加财务杠杆的观点并不一致,被称之为绿色发展与治理转型的"波特假说之谜"。本文以2016年我国签署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为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风险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密集型企业在该协定签署后显著降低了财务杠杆,且财务困境风险是影响碳风险降杠杆效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公司,上述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碳排放收紧情境下碳风险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债务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并抑制"短贷长投"现象。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主动寻求治理转型,通过降杠杆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文不仅丰富了环境规制与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还为深化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关键词:
碳风险 巴黎协定 降杠杆 财务困境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雁 黄美玉
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颁布为事件窗口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审计客户股票的十日累计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单位是否由"四大"进行审计、是否获得"标准"审计意见、所承受的系统风险等因素显著相关,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上审计需求保险假说大致成立,审计已能为投资者提供一种保险的功能,有利于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关键词:
审计需求保险假说 保险价值 鉴证价值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杨欣怡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基于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1981-2015年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环境规制与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再次验证"波特假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38%,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因素;重工业的累积生产率高于轻工业,但就分阶段来说,重工业与轻工业则呈现先后领先带动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增长有显著贡献。从而部分证明了"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因此,要实现中国工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工业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实施适度的环境规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进球 刘伟明
波特假说提出后,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取得先发优势。本文应用地区竞争模型,比较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和环境税之间的绩效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命令控制型工具,环境税更加有利于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采用2000-200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滞后期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我国应尽快开征环境税,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波特假说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进
在我国环境规制实现区域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会遭遇污染产业转移、投资领域变迁等规避问题。为检验有关规制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相比,收缴排污费和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更加有效,这说明依靠环境规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规制工具的选择。总体而言,财、税、费等市场调控类环境规制工具更适合我国国情。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收缴排污费和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倒逼企业提高研发强度,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且二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均呈现由弱变强、由不显著到显著的门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严厉的行政处罚阻碍绿色技术创新,且不管规制强度如何,地方性法规对绿色技术创新并无显著影响。因此,为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构建市场化环境规制体系、注重环境规制顶层设计的落地,并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昭华 邓荣荣
本文提出"南北贸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假说,用生态赤字作为衡量中国整体生态资源贫瘠化的指标,采用VAR方法分析中国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及南北和南南贸易净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贫瘠化的关联。结果表明:对发达国家净出口的增长是导致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首要原因,中国为促进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付出生态资源贫瘠化的代价。上述假说得到中国证据的证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雨蕙 吴瀚然 章政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昳玢
"优势企业"扶持策略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核心思路,其制度逻辑在于熊彼特假说——垄断地位对创新的强激励。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实使得重新审视这一假说的成立性成为必要。将转轨背景下"二元制"市场特征、"政府强干预"制度因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相结合对熊彼特假说进行再验证,结果表明,在竞争性的市场格局下,竞争才是微观主体创新的核心激励。因此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度逻辑应该从优势扶持向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维护转移,才有助于形成基于市场调节的微观创新激励体系。
关键词:
熊彼特假说 市场结构 优势扶持策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昳玢
"优势企业"扶持策略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核心思路,其制度逻辑在于熊彼特假说——垄断地位对创新的强激励。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实使得重新审视这一假说的成立性成为必要。将转轨背景下"二元制"市场特征、"政府强干预"制度因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相结合对熊彼特假说进行再验证,结果表明,在竞争性的市场格局下,竞争才是微观主体创新的核心激励。因此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度逻辑应该从优势扶持向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维护转移,才有助于形成基于市场调节的微观创新激励体系。
关键词:
熊彼特假说 市场结构 优势扶持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建香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给产业造成的负担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加以弥补从而提高产业绩效。为验证波特假说的存在性,笔者采用2002年~2008年江西省重点调查行业面板数据,考察环境政策规制的产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能力绩效。实证表明,市场型污染排放征税政策满足波特假说,而行政命令型环境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不满足波特假说;污染排放征税关于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专利批准量的弹性分别为1.33、0.26、0.97,关于废水、废气、SO2、烟尘排放强度的弹性分别为-1.47、-1.21、-1.37、-2.96,关于电力、柴油、总能源消耗强度的弹性分别为-1.26、-1.58、-1.93。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水平 邓文涛 赵一澍
当前,有关"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未能形成一致结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规制的内生性会干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引入工具变量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验证"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倒"N"型关系,从而验证了"弱"和"强"波特假说的存在。但是,研究结论并未显示出"弱"和"强"波特假说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因此,政府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措施,根据地区和产业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环境规制措施;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合理有序引进外资和引导外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雨柯
环境规制引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得到诸多研究文献的实证检验,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绩效以补偿环境遵循成本的"强波特假说"却很少得到相关研究的验证。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Homamoto的两阶段法对"强波特假说"进行分析,并讨论政府财政分权是否会产生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环保研发投入,但会抑制企业非环保研发投入,环保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与竞争力不产生显著影响,非环保研发投入则存在显著正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强制型环境规制驱使企业将研发资金转向环保创新,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动 王国印
反传统经济学理论下的捍卫环保主张的"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不仅可能抵消企业的环保成本,而且对于促进中长期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及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战略意义。本文对我国东中部地区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较发达东部地区的情况支持"波特假说",而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则不支持。这一结论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应适合我国国情并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汤学良 刘馨
环境、出口和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研究三者综合关系的"波特假说"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在识别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主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出口行为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对三类"波特假说"进行系统检验,即检验环境规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何种类型的环境规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环境规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间接促进企业出口,达到优化环境和发展贸易的双赢目标?研究发现,"弱波特假说"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上成立;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未能检验出"弱波特假说";三种类型环境规制都体现出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认为"狭义波特假说"成立;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下可以通过倒逼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即"强波特假说"成立。本文的结论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实现环境与出口贸易双赢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特假说 企业创新 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