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9)
- 2023(14866)
- 2022(12585)
- 2021(11451)
- 2020(9296)
- 2019(20947)
- 2018(20543)
- 2017(38847)
- 2016(20930)
- 2015(23720)
- 2014(23515)
- 2013(23024)
- 2012(21960)
- 2011(19811)
- 2010(20385)
- 2009(19230)
- 2008(18472)
- 2007(16780)
- 2006(15179)
- 2005(14294)
- 学科
- 济(88766)
- 经济(88647)
- 管理(61177)
- 业(57708)
- 企(46195)
- 企业(46195)
- 中国(32875)
- 地方(28802)
- 融(28235)
- 金融(28231)
- 银(26987)
- 银行(26965)
- 农(26464)
- 方法(26202)
- 行(26154)
- 制(24135)
- 财(23808)
- 业经(22308)
- 数学(21838)
- 数学方法(21510)
- 农业(18152)
- 学(17640)
- 体(16395)
- 贸(15288)
- 贸易(15267)
- 环境(15031)
- 地方经济(14870)
- 易(14669)
- 务(14527)
- 财务(14481)
- 机构
- 学院(294514)
- 大学(291813)
- 济(119485)
- 经济(116555)
- 研究(107406)
- 管理(105366)
- 中国(88328)
- 理学(87847)
- 理学院(86690)
- 管理学(85190)
- 管理学院(84627)
- 科学(64466)
- 京(64192)
- 财(59713)
- 所(54685)
- 中心(50784)
- 农(49979)
- 研究所(48810)
- 江(48668)
- 财经(44959)
- 范(41911)
- 师范(41518)
- 业大(40972)
- 北京(40940)
- 经(40344)
- 州(39389)
- 院(39344)
- 农业(38430)
- 经济学(36557)
- 省(34742)
- 基金
- 项目(187815)
- 科学(147678)
- 研究(141988)
- 基金(133211)
- 家(115432)
- 国家(114363)
- 科学基金(97433)
- 社会(89710)
- 社会科(84880)
- 社会科学(84863)
- 省(75575)
- 基金项目(70099)
- 教育(64327)
- 划(62874)
- 自然(60229)
- 自然科(58755)
- 自然科学(58742)
- 编号(58705)
- 自然科学基金(57644)
- 资助(53329)
- 成果(49095)
- 发(46060)
- 重点(43255)
- 课题(42431)
- 部(40673)
- 创(39547)
- 制(38892)
- 发展(37305)
- 创新(37154)
- 国家社会(36756)
共检索到484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强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考虑的。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加快安徽经济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合作 东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邦彦 段晋苑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目前国内地域最广、结构最复杂、差距最大的区域合作尝试,极具合作的潜力和条件。文章把腹地的概念在跨省(区)的区域合作中加以延伸,即以粤港澳为“泛珠三角”合作这个大区域的中心地区,邻近的8省(区)则是“泛珠三角”的腹地。目前,区域合作带来了中心地区和腹地必须共同发展的契机,其中“泛珠三角”腹地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心地区可以更多的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腹地省(区)更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成熟市场、区位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外向联系使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缩小区域中的地区发展差距,与中心地区的后续发展保持协调,为实现区域的普遍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腹地 附地 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孙利娟 周德群
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产业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产业选择的约束因素,构建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均有部分产业具有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潜力,适合安徽发展,能够帮助安徽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
关键词:
泛长三角 产业选择 分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锦云 李晏墅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关键词:
长三角 安徽 嬗变 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家海 王晓娟
近年来,将长三角区域合作扩展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已成为一个迫切但政策实践问题。本文在系统地分析泛珠三角、泛渤海区域合作地实际进程和日本、美国、欧盟区域合作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的三个总体性原则、五个结构要素和四个相关的操作性问题。同时,就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范围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案,即7+3模式,并阐述了其主要理由。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合作 政府间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汤建光
长三角区域合作"困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合作难以调和利益冲突、粗放增长方式下的区域合作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单一数量目标下的区域合作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有利于破解区域合作困境,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内涵。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首先要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并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制度和机制消解循环经济的合作困境。
关键词:
长三角 循环经济 区域合作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明园 尤宏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冠凤
区域经济增长决定区域金融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愈来愈需要金融支持。区域金融将金融运行和发展置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加以考察,不仅直接反映经济的区域性特点,而且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得以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凸显出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可分割、互为条件。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从长三角经济区域实际出发,探讨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建适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撑体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渺希 唐子来
以地域间企业分支机构数据为基础,采用从理论引介到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间企业网络,描述城市间的流量、网络的结节性等特征,并度量了区域多核心化的趋势,利用网络连接度对中心城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文章的主要创新性体现在:以企业为分析客体,从实证的角度完成了长三角区域连线、节点、面域的网络特征描述。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方面长三角区域呈现出明显极化的等级特征,地区间网络流量方面各地往上海流向非常明显,并具有多核化的趋势;腹地方面,大多数中心城的腹地与其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边界不一致,上海、杭州和南京属于区域网络的极核,其腹地均超过了行政区划的范围。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 网络 腹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士成
区域合作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中要素自由流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益博弈贯穿区域合作始终,利益问题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仍然是"经济人"理性。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利益格局的失衡,推进区域合作的关键在于构建制度化的利益平衡机制,通过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合作利益的平衡。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合作 利益格局 利益平衡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斐
在创新经济中,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因其流动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小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中心的区域布局和创新网络结构也具有较高的可规划性;不同于传统经济中因产业集聚和扩散而形成"核心—边缘"格局下的区域一体化,创新经济中因创新的共享化扩散而形成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因此,应积极发展创新经济,由区域内所有政府、创新主体、生产主体等共建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通过各地区协商共治、各行为主体协作共治和政府与市场协同共治优化创新生态,有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扩散促进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应优化创新网络系统,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开放性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促进集成式制度创新,共治区域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为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合作 经济联系强度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明 张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江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通过对一市三省的比较研究与数据分析发现,江苏制造业地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大,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居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数字经济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因此,江苏要充分集成制造业优势,加强与沪、浙、皖战略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江苏制造业 长三角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安徽省望江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建设全国纺织服装名城
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路径及定位探索——以长三角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为例
长三角区域合作:基于“合作理性”的动力分析与思考
基于引力熵模型的科技金融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素变化与结构差异比较分析——以大珠三角与长三角为例
金融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港口与经济腹地协同发展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泛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与发展——在“泛长三角区域金融高层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