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9)
- 2023(7703)
- 2022(6790)
- 2021(6341)
- 2020(5685)
- 2019(13285)
- 2018(13061)
- 2017(25522)
- 2016(14238)
- 2015(15925)
- 2014(16248)
- 2013(16155)
- 2012(15307)
- 2011(14020)
- 2010(14125)
- 2009(13283)
- 2008(13385)
- 2007(12269)
- 2006(10581)
- 2005(9715)
- 学科
- 济(62330)
- 经济(62251)
- 管理(37693)
- 业(37544)
- 方法(29486)
- 企(29169)
- 企业(29169)
- 数学(26460)
- 数学方法(26186)
- 农(17741)
- 财(16549)
- 中国(15734)
- 制(14154)
- 地方(14017)
- 学(13836)
- 业经(11729)
- 农业(11613)
- 贸(11331)
- 贸易(11326)
- 易(10938)
- 银(9644)
- 银行(9610)
- 体(9465)
- 务(9460)
- 财务(9439)
- 财务管理(9407)
- 融(9343)
- 金融(9339)
- 行(9161)
- 和(9030)
- 机构
- 大学(211533)
- 学院(208631)
- 济(87563)
- 经济(85700)
- 管理(77389)
- 研究(73270)
- 理学(66723)
- 理学院(65848)
- 管理学(64642)
- 管理学院(64234)
- 中国(54443)
- 科学(45936)
- 京(44812)
- 财(40674)
- 农(38282)
- 所(38258)
- 研究所(34861)
- 中心(33613)
- 业大(32508)
- 财经(32190)
- 江(32131)
- 农业(30285)
- 经(29103)
- 范(28297)
- 北京(28055)
- 经济学(28024)
- 师范(27983)
- 院(26155)
- 经济学院(25474)
- 州(25095)
- 基金
- 项目(138070)
- 科学(108036)
- 基金(100727)
- 研究(97973)
- 家(88614)
- 国家(87937)
- 科学基金(74168)
- 社会(62319)
- 社会科(59062)
- 社会科学(59041)
- 基金项目(54148)
- 省(53379)
- 自然(48403)
- 自然科(47249)
- 自然科学(47233)
- 自然科学基金(46386)
- 划(45664)
- 教育(45111)
- 资助(41133)
- 编号(39399)
- 成果(32569)
- 重点(31706)
- 部(31210)
- 发(29765)
- 创(27870)
- 课题(27246)
- 科研(26970)
- 教育部(26433)
- 创新(26252)
- 国家社会(25834)
共检索到306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文姣 陈志鸿
通过对泛珠三角洲地区9个省市1992-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泛珠三角洲地区外资利用呈现以广东省为一级中心,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和海南为次级中心,云南、贵州和四川为外围地区的层级空间结构。此外,作为中心地区的广东省通过等级扩散为主,接触扩散为辅的方式对周边地区进行外资空间转移。在层级结构中,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利用呈现由外围向二级中心收敛,然后再向一级中心收敛的趋势,并且距离越远,收敛越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季 肖玉琴
2008年8月13日,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将赣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赣州应如何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产业承接中有所作为,走出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从反梯度推移理论着手,分析了赣州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战略构想,构建了"强弓固根"的承接模式,探讨了承接对策。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珠三角 反梯度转移 模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服务业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庆光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泛珠三角经济圈1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技术水平的差异程度,对泛珠三角经济圈进行空间上的分类,把空间特征相似的地区聚成一子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泛珠三角经济圈各子区域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泛珠三角 空间经济结构 聚类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汪全立
本文建立一个模型研究了泛珠三角区域中的产业转移方式问题。珠 三角的产业转移采取了两种方式:将中间品外包或自己进行直接投资生产。在外包 给专业化的生产者的情况下,潜在的投入品生产者必须进行特定关系的投资以生产 所要求的中间品,这种投资受到不完全契约的制约。在对其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 情况下,生产中间品的单位成本要高于专业化的供应者。我们研究了成本差距,产 业规模,不完全契约的程度以及工资对产业组织均衡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泛珠三角 产业转移 外包 直接投资 均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之 谢浩
本文对2003~2013年的低梯度地区的制造业行业中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梯度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第一变量。而进一步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细化数据显示,在空间方面,同梯度地区之间边际产业的域内转移往往强于域外转移;在时序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结构方面,高、低梯度地区因产业转移整体上步入产业结构上升通道,特别是制造业在高梯度地区呈现明显的逆梯度集聚或转移趋势。为此,高梯度地区可通过渐次扩大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拓展域内产业空间转移范围,低梯度地区可通过有所侧重地构建地区产业高地的方式为向域内更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积蓄产业势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长三角 产业梯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郝丽
近几年来,FDI出现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趋势。本文从投资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FDI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典型城市作了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比较两地区影响FDI的共同环境因素,进而归纳出FDI发生转移的原因。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FDI转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全超 汪波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对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群的能级评价及层级分布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城市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珠三角经济圈内的各城市进行了城市能级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又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了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群的层级分布结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能级分布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永雷 杨忠振 邬珊华
用综合区位商对泛珠三角地区的区际产业转移进行初步识别。对初步识别中发现的具有转移倾向的产业,进一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筛选,找出符合区际产业转移特征的产业及具有承接趋势的省份。最后利用计量经济中因果关系检验,对存在区际产业转移关系的省份进行综合区位商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内传统的外向型制造产业已呈现明显的转移趋势和动向;新兴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初显,但转移动向尚不明确;同时部分技术型制造业具有跨区转移的可能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公嵬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产业集群在成熟后期,如果不进行升级通常会出现衰退的迹象。产业集群升级是维持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阐释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分别从产业的转入和转出两个角度探讨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问题,指出产业集群进行合理的产业转移"腾笼换鸟"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层级的提高能使产业集群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租金 产业集群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夏伟 谢昌浩
“泛珠三角”区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催生的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体。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既有中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额度区域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特点;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八省区辽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这样的区域合作格局,有利于“9+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主要利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作了分析,找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从而为该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泛珠三角” 房地产市场 面板数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萍 张秀三
广东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初始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的各项指标均领先于其它省份,因此广东在泛珠三角处于“领头羊”地位,相应地提出其未来的发展定位。
关键词:
广东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 区位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德平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应将发展的视野和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点放在都市圈的构建和整合之上。应着力构建双核心、双轴线、内外圈层协调发展的网状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的发展思路是“双核心优势互补,双轴线主次分明,内外圈层协调联动”。
关键词:
大珠三角 城市群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 多中心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