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4)
- 2023(17053)
- 2022(14541)
- 2021(13545)
- 2020(11485)
- 2019(26000)
- 2018(25626)
- 2017(49656)
- 2016(27226)
- 2015(29995)
- 2014(29615)
- 2013(29406)
- 2012(26932)
- 2011(23815)
- 2010(24178)
- 2009(22584)
- 2008(22126)
- 2007(19417)
- 2006(17238)
- 2005(15304)
- 学科
- 济(108922)
- 经济(108793)
- 业(100664)
- 管理(90580)
- 企(89864)
- 企业(89864)
- 方法(49514)
- 数学(39308)
- 数学方法(38871)
- 财(34596)
- 农(34367)
- 业经(33351)
- 中国(27422)
- 务(24850)
- 财务(24782)
- 财务管理(24711)
- 农业(24038)
- 企业财务(23452)
- 技术(21659)
- 制(21565)
- 学(20735)
- 地方(20633)
- 贸(20493)
- 贸易(20483)
- 易(19862)
- 策(19774)
- 理论(19496)
- 和(19293)
- 划(18248)
- 环境(16484)
- 机构
- 学院(385652)
- 大学(381283)
- 管理(156586)
- 济(154305)
- 经济(151084)
- 理学(135326)
- 理学院(133913)
- 管理学(131862)
- 管理学院(131174)
- 研究(125458)
- 中国(95617)
- 京(81620)
- 科学(78637)
- 财(72666)
- 农(69956)
- 所(63773)
- 业大(60819)
- 财经(57941)
- 江(57897)
- 研究所(57690)
- 中心(56882)
- 农业(55229)
- 经(52765)
- 北京(50644)
- 范(46761)
- 州(46310)
- 师范(46245)
- 院(45436)
- 经济学(44677)
- 财经大学(42831)
- 基金
- 项目(261326)
- 科学(205113)
- 基金(189340)
- 研究(188763)
- 家(165974)
- 国家(164479)
- 科学基金(141563)
- 社会(118518)
- 社会科(112380)
- 社会科学(112347)
- 省(103321)
- 基金项目(100810)
- 自然(94132)
- 自然科(91915)
- 自然科学(91890)
- 自然科学基金(90267)
- 划(86215)
- 教育(85545)
- 资助(77838)
- 编号(76871)
- 成果(60863)
- 重点(58211)
- 部(56768)
- 创(56199)
- 发(55659)
- 课题(52435)
- 创新(51907)
- 业(50413)
- 科研(50190)
- 教育部(48322)
- 期刊
- 济(171689)
- 经济(171689)
- 研究(111813)
- 中国(73585)
- 农(64058)
- 学报(62166)
- 管理(59918)
- 财(58476)
- 科学(56259)
- 大学(46589)
- 学学(44412)
- 农业(44085)
- 教育(37061)
- 融(33493)
- 金融(33493)
- 技术(32990)
- 业经(30669)
- 财经(27951)
- 经济研究(27287)
- 业(24862)
- 经(23933)
- 问题(22125)
- 技术经济(20156)
- 科技(19226)
- 现代(18524)
- 版(18318)
- 财会(18044)
- 商业(17907)
- 理论(17396)
- 贸(16795)
共检索到566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世君 李盈盈 叶汪霞 赵方铭
“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的遴选机制和监管强化效应会促使标的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降低标的企业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沪港通”政策会促使标的企业基金持股比例增加和盈余质量提升,从而降低标的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减少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溢价。采用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的分析发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企业的审计费用,该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沪港通”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标的企业基金持股比例和提升标的企业盈余质量两条路径来降低标的企业审计费用。因此,应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在强化监管和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大力培育优质机构投资者,并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琦
本文选取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地理分散度与企业审计费用的关系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聘请专业审计师是否会影响二者的关系。研究表明:子公司地理分散度对企业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审计师专业性在子公司地理分散度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企业产权性质和经营绩效的异质性。
关键词:
子公司地理分散度 审计费用 审计师专业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安世强 张金昌
合理的审计费用是审计机构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更好承担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的基础与前提。以2007—2022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与投资主导型企业相比,经营主导型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更低;(2)经营主导型企业具有更低的经营风险,审计投入更少,因此承担的审计费用更低;(3)经营主导型企业支付更低审计费用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未引入连锁股东的企业、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之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昌建 张杰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沪港通"政策实施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现金持有。同时,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高、企业股价波动程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更显著。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现金持有,从企业现金持有的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关键词:
沪港通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创新驱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关键词:
沪港通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尤勇 张秀敏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本文选取A股上市食品药品行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591个面板数据,对企业是否有产品负面新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作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客户审计费用与当年有产品负面新闻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在考虑了产品负面新闻的模型中,审计费用对经营风险更为敏感。这表明,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被审计单位的产品负面新闻修正了审计师对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判断,并且影响了审计的收费。
关键词:
审计费用 经营风险 食品药品 媒体监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希余 刘艺婷 沈泽凯
依据2010—2022年中国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审计费用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重污染行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提升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鉴于此,企业应加强精细化审计成本预见性与规划性,全面考虑数字化投资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平衡,适时调整审计策略与资源配置,监管层需适时调整审计行业规则应对数字化转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彦锋 原盼盼
社会地位会影响企业决策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进而影响审计费用。以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社会属性的视角,考察了社会地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审计费用。作用机制表明,社会地位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盈余质量、减少审计师审计投入,降低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为轻资产结构及处于高市场竞争行业时,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事务所及位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时,社会地位降低审计费用的效应更显著。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努力提升社会地位以形成与审计师的良性互动,从而降低审计费用;审计师在业务承接、审计实施等环节可以合理利用客户社会地位等非财务信息进行决策,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丽荣 高瑜彬 姜悦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环境事项是注册会计师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方式,也是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通过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以反映注册会计师关注环境事项的程度。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披露的政府环境补贴越高,审计费用越低;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相比,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审计费用较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江希和 俞萍
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修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比较普遍。盈余管理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大小,也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2014年江浙地区披露了审计费用的23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衡量标准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相关性不大,但应计项目与审计费用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加入了公司资产规模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审计费用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
审计费用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烁丹
本文选取2010—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规模错配对企业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企业盈利水平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讨论企业-事务所规模错配是否与企业业绩"突变"有关。研究发现:"大所-小企"规模错配会提高企业审计质量,同时增加审计费用,"小所-大企"规模错配会降低企业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企业盈利水平能对企业-事务所规模错配与企业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关系产生同向的调节作用。此外,企业业绩"突变"并非是造成企业-事务所规模错配的显著原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檬楠 宋鑫伟
企业ESG评级波动是影响审计师做出审计决策的关键因素。利用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审计费用的视角实证检验企业ESG评级波动对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评级负向波动显著提高了审计费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评级负向波动主要通过提高审计风险、降低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来提高审计费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评级负向波动对审计费用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低污染企业和非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ESG评级负向波动降低了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研究厘清了企业ESG评级波动影响审计决策的作用机制,为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下的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审计师的审计决策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付东雪 石泓
本文以2011年我国沪深股市A股156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经典的Simunic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上市公司总资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且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成正比例关系。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审计环境 审计费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