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6)
- 2023(12702)
- 2022(10702)
- 2021(9966)
- 2020(8291)
- 2019(19059)
- 2018(18259)
- 2017(34825)
- 2016(18780)
- 2015(21086)
- 2014(20423)
- 2013(20291)
- 2012(18635)
- 2011(16928)
- 2010(16624)
- 2009(15800)
- 2008(15680)
- 2007(13697)
- 2006(12058)
- 2005(11137)
- 学科
- 济(77713)
- 经济(77581)
- 管理(62328)
- 业(58676)
- 企(49441)
- 企业(49441)
- 方法(35612)
- 数学(31925)
- 数学方法(31717)
- 财(28138)
- 中国(23232)
- 制(20550)
- 贸(20389)
- 贸易(20379)
- 易(19984)
- 农(19906)
- 务(17748)
- 财务(17725)
- 财务管理(17689)
- 企业财务(16904)
- 业经(16743)
- 体(14423)
- 学(13974)
- 银(13723)
- 银行(13687)
- 出(13599)
- 融(13052)
- 金融(13050)
- 行(13027)
- 农业(12899)
- 机构
- 大学(275317)
- 学院(269924)
- 济(123408)
- 经济(121496)
- 管理(105285)
- 研究(95001)
- 理学(91635)
- 理学院(90657)
- 管理学(89544)
- 管理学院(89045)
- 中国(74808)
- 财(59224)
- 京(57175)
- 科学(54113)
- 所(47360)
- 财经(47105)
- 农(46409)
- 经(43243)
- 研究所(42751)
- 中心(42193)
- 业大(39969)
- 经济学(39828)
- 江(37924)
- 农业(36647)
- 北京(35967)
- 经济学院(35962)
- 财经大学(35504)
- 院(34102)
- 范(30933)
- 师范(30500)
- 基金
- 项目(182753)
- 科学(145992)
- 基金(139624)
- 研究(128350)
- 家(123878)
- 国家(122941)
- 科学基金(105440)
- 社会(87890)
- 社会科(83665)
- 社会科学(83649)
- 基金项目(73667)
- 自然(68376)
- 自然科(66888)
- 自然科学(66864)
- 省(65999)
- 自然科学基金(65791)
- 教育(58185)
- 划(57558)
- 资助(56752)
- 编号(47229)
- 部(43121)
- 重点(41392)
- 国家社会(38608)
- 成果(38321)
- 创(38268)
- 制(38194)
- 教育部(37524)
- 发(37503)
- 创新(36097)
- 科研(35678)
- 期刊
- 济(128044)
- 经济(128044)
- 研究(81476)
- 中国(52811)
- 财(48330)
- 学报(45181)
- 科学(41593)
- 农(40993)
- 管理(39642)
- 大学(34658)
- 学学(33098)
- 融(27413)
- 金融(27413)
- 农业(27174)
- 财经(24719)
- 经济研究(22602)
- 经(21146)
- 教育(19594)
- 技术(18858)
- 贸(18369)
- 业经(18320)
- 问题(17586)
- 国际(16479)
- 业(15728)
- 世界(14866)
- 版(13165)
- 技术经济(12656)
- 会计(11832)
- 财会(11727)
- 科技(11690)
共检索到403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卢进勇 张晨烨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其经济意义受到了普遍关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可以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生产率、创新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提高其出口倾向并扩大出口规模。“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国有企业出口影响较小,而对高技术行业企业出口影响更为明显。我国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和优化国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标的股名单。同时,上市公司应着力提高自身经营与治理水平,使资本市场开放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公司战略选择会对其长期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公司不同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对战略选择动因知之甚少。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所引致的外资股东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机制检验发现,外资股东主要通过增强股东监督、改善信息环境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途径抑制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文章不仅揭示了外资持股与公司战略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对促进资本市场变革和战略管理实践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凤荣 马骏 李亚飞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沪深港通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因而存在沪深港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始生产率较高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探索发现,沪深港通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均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来自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证实,股票市场开放影响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且影响具有差异性。笔者以中国A股市场实施“沪深港通”这一股票市场开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9年间中国A股相关上市企业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方法,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股票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股票市场开放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进而正向提高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股票市场开放正向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验证。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影响机理,拓宽了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方面的学术探索边界,研究结论为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杜英 孙泽宇
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试点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以及提升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中,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企业融资需求大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深港通 企业避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珊 邹梦琪 李四海
采用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陆续实施为外生冲击,在PSM基础上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行为;这种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较高以及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较低的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审计质量的提升是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主要机制。本研究从避税的视角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所发挥的治理效应,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后续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轩宇 朱冰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玉德 漆圣桥
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公允价值计量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资本市场开放均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通过股价同步性和审计师行业专长两种渠道影响投资者保护,并且资本市场开放对上述两种渠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公允价值计量和资本市场开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公允价值计量影响投资者保护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彪 杨刚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即“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相较于非标的企业,标的企业杠杆操纵程度显著降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冲突等路径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效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外部审计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抑制企业杠杆操纵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春艳 林怡斌 刘梦
文章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沪深港通制度对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制度加大了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的披露倾向,并且预告的精确度也会提高。另外,相比国企与管理层持股数量较少的公司,沪深港通制度对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披露倾向和精确度的正向影响在非国企和管理层持股数量较多的公司中更明显。本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层“利空消息”业绩预告这一主题的文献研究,也拓宽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边界,为当前学术界广泛开展的宏微观交叉研究做出了有益补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刘冬 葛新宇 司登奎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莹
从就业需求角度出发,考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企业资本成本,这促使企业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根据资本技能互补假说,企业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使人力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机制的准自然实验,进一步使用多期倍差法对中国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并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中国应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枫 许颖星
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政府补助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性质与制度环境对此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助由于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从而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出口行为;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更能促进企业出口行为;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促进效应更强。
关键词:
政府补助 出口行为 股权性质 制度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马金金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实施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两个角度考察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开放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负债柔性,降低现金柔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大;股票市场开放后,管理者高度自信企业的负债柔性提高程度和现金柔性降低程度均大于管理者低度自信企业。相关发现丰富了“沪深港通”政策实施经济效果和企业财务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既可为科学评估股票市场开放改革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企业财务结构优化和财务柔性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为优化股票市场开放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财务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