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3)
- 2023(5858)
- 2022(4660)
- 2021(4623)
- 2020(3714)
- 2019(8976)
- 2018(8530)
- 2017(16090)
- 2016(8372)
- 2015(9713)
- 2014(9619)
- 2013(9764)
- 2012(9135)
- 2011(8582)
- 2010(8397)
- 2009(7858)
- 2008(7934)
- 2007(6900)
- 2006(6228)
- 2005(5946)
- 学科
- 济(45256)
- 经济(45223)
- 管理(22718)
- 业(21960)
- 方法(19890)
- 数学(18281)
- 数学方法(18240)
- 企(16835)
- 企业(16835)
- 中国(15978)
- 贸(11047)
- 贸易(11037)
- 易(10844)
- 农(10655)
- 财(9810)
- 制(8956)
- 融(8677)
- 金融(8677)
- 银(8272)
- 银行(8272)
- 行(8069)
- 业经(7624)
- 关系(6845)
- 农业(6717)
- 发(6568)
- 环境(6462)
- 体(6140)
- 学(6065)
- 出(5916)
- 地方(5742)
- 机构
- 大学(130715)
- 学院(125609)
- 济(69390)
- 经济(68491)
- 研究(50524)
- 管理(47814)
- 中国(42558)
- 理学(40425)
- 理学院(40021)
- 管理学(39731)
- 管理学院(39491)
- 财(30982)
- 京(28295)
- 财经(24734)
- 所(24659)
- 科学(24603)
- 经济学(24266)
- 经(22965)
- 研究所(22191)
- 经济学院(21835)
- 中心(21719)
- 北京(19024)
- 财经大学(18785)
- 院(17694)
- 农(16523)
- 江(16405)
- 科学院(15326)
- 范(15105)
- 师范(15012)
- 融(14780)
- 基金
- 项目(78752)
- 科学(64295)
- 基金(62517)
- 研究(59367)
- 家(54268)
- 国家(53936)
- 科学基金(46202)
- 社会(42571)
- 社会科(40538)
- 社会科学(40529)
- 基金项目(31478)
- 自然(27049)
- 资助(26568)
- 教育(26550)
- 自然科(26480)
- 自然科学(26473)
- 自然科学基金(26088)
- 省(24610)
- 划(22417)
- 编号(21235)
- 部(20386)
- 中国(20234)
- 国家社会(19888)
- 教育部(18278)
- 成果(18134)
- 重点(17732)
- 发(17227)
- 人文(16731)
- 创(16116)
- 社科(16049)
共检索到202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志杰
【事件】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宣布,"沪伦通"将于2018年年底开通。半年多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8月31日,证监会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并于10月12日正式颁布实施。2018年11月2日,上交所于披露了十项沪伦通业务相关规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登新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与资本管制放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息息相关。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展现大国自信与大国胸怀的必然选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境外资本市场IPO或发行DR进行外币融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沪深交易所推出了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分别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珠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沪港通"的运行以及即将推出的"深港通"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会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两地资本市场能够实现双赢。但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比如两地交易制度和监管体制差异所带来的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金融危机传导风险等。对此,文章旨在挖掘现象背后隐藏的风险,找出导致风险的本质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资金风险、汇率风险、加强额度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资本市场 资金风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并进行了PSM-DID检验,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投资比重,呈现显著的“去金融化”效应;二是对于非制造业的企业、国有企业、高透明度及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促使这类企业的金融投资比重更大幅度削减;三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降低企业金融投资比重的同时,增大了其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望军 余兆纬 王婷
应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中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前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入新阶段。20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股票和债券市场市值均居于全球第二位,商品期货市场排名前列。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晓晶
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一、国际新兴市场开放的历史回顾 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并非是国际通行的作法,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被标准普尔公司列为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资本市场不完善,外资大规模地介入有可能对其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带来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昆 周庆鸽
利用"沪港通"的实施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并购商誉,且对高商誉样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沪港通"主要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来抑制并购商誉;"沪港通"对于并购商誉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有效抑制并购中的商誉泡沫、改善并购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继续稳步推进,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理性和专业的投资者,引导我国资本市场投资风格转变,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加快完善和规范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及监管制度,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程 王仁曾
利用"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盈余管理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两个指标来看,对比控制组,"沪港通"政策实施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且在"沪港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这一影响存在显著并且持续增强的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股票流动性,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对公司治理的优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这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刘冬 葛新宇 司登奎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李晓桃
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蹄疾步稳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环,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蹄疾而步稳",取得很多积极进展,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开放速度加快,驶入快车道。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双向开放一直稳步推进,1992年建立B股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枫 伏跃红 施红明
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经历了实体企业外币融资.机构投资者双向开放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三个阶段,但开放速度和范围远远滞后于经济开放步伐。当前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法规过严不利于外资技术和管理引进,配量限额管控距离全面开放目标尚远,证券基金期货业"走出去"步履艰难,监管能力难以适应跨境监管常态化。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仅要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万华林 朱凯 于雪彦
基于资本市场公平视角,以沪港通开通为准自然实验,文章以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水平的影响,以检验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具有治理作用,有效降低了内幕交易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公平,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开放能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2)上述治理作用在信息披露改进动机较强、量化信息披露较少、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融资需求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说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的治理主要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需求机制发挥作用;(3)地区金融竞争与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有一定互补效应。文章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举措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支持,也说明了其作用发挥的主要约束条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杰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4年11月17日开通的沪港通交易平台,是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程度大幅提高的重要标志。文章以沪港通开通这一自然事件的发生为契机,以2012—2016年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水平提升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以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公司为应对资本市场开放后的复杂市场环境,会主动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最终表现为会计信息稳健性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仅在公司财务杠杆水平适中时显著。当公司的债务水平较低或较高时,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会计稳健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缓解境内外投资者与我国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倡导资本市场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会计稳健性 沪港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