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6)
2023(16063)
2022(13877)
2021(13127)
2020(10981)
2019(25572)
2018(25016)
2017(48160)
2016(25579)
2015(28965)
2014(28520)
2013(28213)
2012(25740)
2011(23271)
2010(22688)
2009(20750)
2008(20036)
2007(16733)
2006(14330)
2005(12368)
作者
(71337)
(59640)
(58784)
(56187)
(37821)
(28348)
(27019)
(23403)
(22622)
(20830)
(20147)
(19959)
(18591)
(18504)
(18467)
(17979)
(17672)
(17493)
(17065)
(16925)
(14523)
(14434)
(14242)
(13454)
(13187)
(13120)
(12895)
(12766)
(11867)
(11632)
学科
(105918)
经济(105809)
管理(71724)
(67493)
(55353)
企业(55353)
方法(53990)
数学(47653)
数学方法(47105)
中国(28506)
(27542)
贸易(27529)
(26786)
(26737)
(25704)
业经(21822)
(20482)
地方(19149)
农业(17786)
(16947)
环境(16561)
理论(16368)
(16327)
财务(16257)
财务管理(16221)
(15760)
技术(15688)
企业财务(15312)
(14776)
金融(14774)
机构
大学(363269)
学院(359580)
(152565)
经济(149773)
管理(144775)
理学(127111)
理学院(125785)
管理学(123603)
管理学院(122970)
研究(119593)
中国(88919)
(76104)
科学(71774)
(66068)
(58028)
财经(54822)
(53872)
中心(53864)
研究所(53164)
业大(52457)
(50314)
(48134)
北京(47842)
经济学(47295)
(45952)
师范(45541)
(44046)
经济学院(42957)
农业(42380)
财经大学(41292)
基金
项目(254376)
科学(201265)
基金(187884)
研究(185767)
(163475)
国家(162211)
科学基金(140171)
社会(119243)
社会科(113235)
社会科学(113208)
基金项目(99057)
(95938)
自然(90906)
自然科(88860)
自然科学(88838)
自然科学基金(87274)
教育(85347)
(81554)
资助(78440)
编号(74307)
成果(59032)
(57482)
重点(56535)
(53473)
(52793)
课题(50401)
国家社会(50124)
教育部(49904)
创新(49354)
科研(49074)
期刊
(152387)
经济(152387)
研究(103630)
中国(61015)
学报(55274)
科学(51134)
管理(51039)
(48085)
(47627)
大学(42930)
学学(40339)
教育(36024)
农业(33899)
技术(30807)
(27638)
金融(27638)
经济研究(26674)
财经(26078)
业经(24098)
(22292)
(21815)
问题(20936)
国际(18412)
(18008)
图书(17878)
统计(17037)
技术经济(16995)
理论(16803)
世界(16309)
科技(16296)
共检索到507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党玉婷  盛丹  
该文通过测算2001-2014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的贸易内涵污染平衡(BEET)和贸易污染条件(PTT),结论如下:中国在与美、日、德的双边贸易中一直为环境污染赤字国,各制造行业也基本为污染赤字行业,但污染赤字在逐年缩小,"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中国对美、日、德的出口品比进口品更具有污染性,但出口品相对进口品的污染性在逐年降低;中国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严重,其次是废气污染物;对BEET的环境效应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影响为负,技术效应影响为正并有效减少了中国的污染赤字,结构效应的影响在固体废物方面为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哲  罗永明  
"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自愿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则将成为世界污染的集中地。本文通过建立FDI与环境标准的关系模型得出,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在统计上虽然显著但是程度很小,中国并未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向永辉  陈庆能  
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在传统上独立,但都涉及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于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跨国企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需要权衡污染避难所效应和林德效应。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外企数据,构建了新的环境规制指标和质量需求结构指标,对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进行了统一检验。基于条件Logit和嵌套Logit两种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显示:两种假说对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外企都是成立的,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对高污染行业外企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均收入和产品质量需求结构对于吸引高质量外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同时从环境治理效果和环境治理成本角度选取指标刻画环境规制水平,综合考虑变量内生性和空间溢出性问题,以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VAR模型分别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区域环境规制、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并且相邻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存在明显的"逐底效应";环境规制效果在我国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污染避难所假说"显著成立,在东部地区却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张珊珊  
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考虑中间产品产生污染的情况下,通过计算中美双边贸易的内含污染,考察对外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的影响,检验污染避难所假说是否成立。本文首先构造中美两国28个制造业的总污染强度,在此基础上计算1987-2004年中美制造业贸易的贸易内含污染条件指标,并分析中美制造业贸易的进出口内含污染的部门来源。研究发现,1992年之后,所有污染物的贸易内含污染条件值都大于1,这意味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污染强度要高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污染强度,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环境受损、美国环境获利,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从部门结构上看,中国出口内含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机械设备和工业化学这三个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力  李静  
文章基于美国宇航局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SEDAC)提供的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PM2.5面板数据,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文针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其次,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的影响显著且程度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对PM2.5的影响不显著,FDI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再次,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之间不存在内生性,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仅存在单向影响,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程度并不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环境规制较严格的国家对贸易竞争力负面效应的担忧也随着增加。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近年来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迁移的关系倍受关注,成为贸易与环境研究的前沿问题。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意味着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从而对污染水平产生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对环境规制差异导致的生产、净出口和污染排放效应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数据、模型和结果进行评述。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贸易中污染避难所实证研究所使用的典型方法,然后就污染避难所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并对主要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文章所使用文献的方法、数据来源、关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崔到陵  
以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省为案例,分析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结果显示:(1)环境污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最优滞后期一般不超过2年。(2)尽管地区性环境污染并不完全是由外国直接投资造成的,但环境污染的加重表达了我国环境标准的松弛性信息确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3)随着政府"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下的污染治理成本由外向内对污染企业收敛力度的不断加大,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的逻辑,将是否会导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或增幅减少,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钟根元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影响了中国碳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吗?运用引力模型和2000~2010年面板数据,检验了CO2排放强度衡量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如下:中国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有着明显的负影响,中国存在显著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从单个行业看,除石油加工业外,金属冶炼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都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实行适度严格的环境规制,不能轻易对外承诺较大幅度的碳减排责任;而各行业必须立足长远,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污染避难所假说是现代国际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筑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剖析。我们首先将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境外部性效应等策略变量纳入到一个北南国家的贸易模型中,由此勾勒出外国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相反,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降低东道国的污染物数量,从而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没有找到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军  李文举  丛建辉  
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行业划分标准,将对华FDI主要来源地划分为三大类,依据1997~2013年不同来源地的FDI数据,对不同来源地FDI与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进行了再检验,以此论证中国是否成为碳排放的"污染者避难所"。结果发现,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FDI加剧了我国的碳排放量,证实了"污染者避难所"效应的存在,而来自欧美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地的FDI对我国的碳排放却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李廉水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众多国家陆续采用环境规制控制污染,但中国的环境规制强度要远弱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本研究基于引力模型,使用国家层面2分位数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在控制国家和行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以及环境规制内生性之后发现,环境规制确实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但是相对于劳动力成本、行业固定资本而言,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较弱。研究还发现,相对于WTO前,WTO后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减弱,即"污染避难所"效应减弱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伟丽  方浪  刘硕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用1996-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国环境管制强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区域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将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行为内生化,进而剖析"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根源。结果表明: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显著增加本地区的高耗能产业流入,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博弈使得互相之间模仿行为显著;地方政府存在竞相降低环境规制标准以吸引高耗能产业投资的现象,即"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同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