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4)
2023(3440)
2022(3183)
2021(3077)
2020(2504)
2019(5963)
2018(5989)
2017(11216)
2016(6125)
2015(6986)
2014(6756)
2013(6673)
2012(6371)
2011(5710)
2010(5594)
2009(4989)
2008(4665)
2007(4135)
2006(3839)
2005(3085)
作者
(15954)
(13363)
(13168)
(12653)
(8776)
(6724)
(6179)
(5554)
(5032)
(4982)
(4919)
(4520)
(4508)
(4128)
(4085)
(4081)
(4036)
(3876)
(3868)
(3762)
(3390)
(3380)
(3191)
(3148)
(3050)
(2972)
(2966)
(2936)
(2780)
(2692)
学科
(24355)
经济(24218)
管理(13155)
(12144)
地方(11075)
(9896)
企业(9896)
(9049)
方法(8288)
业经(7082)
中国(7042)
(6046)
农业(5966)
理论(5732)
(5353)
数学(5229)
数学方法(5175)
地方经济(4873)
(4548)
社会(4009)
环境(3896)
(3864)
教育(3271)
经济理论(3261)
企业经济(3182)
资源(3130)
工作(2992)
事业(2898)
城市(2787)
技术(2772)
机构
学院(78294)
大学(77999)
管理(28907)
研究(28216)
(27433)
经济(26688)
理学(24805)
理学院(24371)
管理学(23933)
管理学院(23765)
中国(20399)
(18631)
科学(18316)
(17692)
(13799)
(13750)
中心(13657)
师范(13635)
(13399)
(13003)
研究所(12539)
业大(11894)
师范大学(11172)
(10537)
(10470)
(10406)
农业(10299)
财经(10005)
北京(9897)
(8785)
基金
项目(55141)
科学(43482)
研究(42330)
基金(38697)
(33064)
国家(32705)
科学基金(28304)
社会(27795)
社会科(24858)
社会科学(24846)
(23494)
基金项目(21761)
教育(18988)
(18668)
编号(18212)
自然(17992)
自然科(17483)
自然科学(17481)
自然科学基金(17167)
成果(14993)
资助(14346)
课题(12870)
(12480)
(12405)
重点(12399)
(11786)
(11064)
(10718)
规划(10410)
科研(10303)
期刊
(36570)
经济(36570)
研究(23591)
中国(19415)
(12098)
学报(11868)
科学(11642)
教育(11318)
(10656)
管理(9765)
大学(8914)
农业(8184)
学学(7971)
资源(7014)
技术(6512)
业经(6387)
(5848)
金融(5848)
图书(5647)
(4962)
问题(4746)
财经(4702)
(4385)
经济研究(4341)
(4312)
(4260)
书馆(4164)
图书馆(4164)
现代(4158)
社会(4084)
共检索到123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鲁西奇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民众在垸堤修筑、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水利活动中,逐步建立起以协作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关联;垸庙的功能不断扩展,逐步超越了"镇遏洪水,保障堤垸"的范围,发展成为垸内民众的信仰和祭祀中心;清前中期,江汉平原诸州县渐次推行按田归垸、按垸纳粮的做法,垸遂逐渐演变为官府征科赋役的基本地域单元;在清后期的社会动乱中,各州县以垸为单位组织团练,给垸赋予了"准行政区域"的意义。在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之形成过程中,"协作防洪"是促使人们通力协作的根本原因;官府以垸取代乡里作为赋役征科的基本单元,是垸得以稳定运行的制度性保障;乡绅豪强及其对垸内"公共事务"的经营,则是垸田区域社会关系网络得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冯慧鑫  
在明代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江汉平原的棉花种植在清代逐渐发展成为大田作物,越来越多的田地成为专种棉花的棉地、花地。与此相应,棉花的省内外贸易更加引人注目。天门岳口熊氏商家具体、详实的棉花经营记录表明,不同规模的花庄、花行以及个体商贩,活跃在乡村集市和不同层级的市镇。他们交易的棉花是本地产品,但并非自己的生产品,而是来自市场交换的商品。棉花不仅是“鄂民生计之一大宗”,亦构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棉花产销两旺的兴盛景象,也为进一步深入思考诸如长距离贸易的性质、市场激励原理及明清农民经济行为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庆欣  刘明松  
本文选取江汉平原作为研究区域,对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人地关系与粮食产量、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考察。民国时期农户面临着大量来自自然的、市场的和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农户形成了一种风险规避基础上的基本需求最大化行为取向,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行为和非农行为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加炎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在生产力水平并无重大突破的前提下,人口多寡往往是决定农业生产发展与否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研究明清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口问题。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因囿于正史中数字记载的缺乏和不准确性,对明代人口的持续下降的清中期以后人口的激剧膨胀遂有种种不同的推测与解释。 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地区,它在短短几百年间由比较落后发展到可与沿海地区相抗衡,其中人口因素的作用至为重要、不可忽视。要弄清江汉平原明清农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就必须首先弄清该地区明清人口阶段性发展的大致轮廓。本文即是借助丰富的方志材料,运用人口学的一般复原方法对该地区明清时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福利的公平补偿价值,缓解由于征地以及不公平补偿带来的各种问题。研究方法:在对4城市失地农民以及相关主体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 15.0中的Cronbachs’a系数测试样本可靠度,并运用还原法、替代法和CVM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基于公平思想的水田、旱地、菜地的总福利补偿价值分别为3414447元/hm2、3426994.5元/hm2和5158972.5元/hm2。研究结论:在征地补偿时应重视流转中正的社会福利效应,公平地对农民损失进行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玲  申恒胜  
目前,乡村水利普遍出现困境,它经历了集体时期的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维持,以及在农业税费改革之后陷入困境的过程。其中,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民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行动困境是水利困局形成的重要机制。公司涉入水利的"以林养渠,林水结合"的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水利困局的突破,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多方合作治理是扭转水利困局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家炎  
明清以及民国期间江汉平原农村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纳移民、垦垸田、输米粮,但同时也不断遭受洪涝之灾。其经济变化与环境变迁既有本地区内在的联系、也与周围地区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化有着不同的联系。文章显示江汉平原纳移民、输米粮、水灾频发既是当地次第发生的现象,也是两湖地区、特别是整个长江流域经济与环境次第变迁的一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广能  邝幸泉  
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江汉平原棉区的红铃虫Pectio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发生期划分为4个生态地理区域。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经度(°E)越高发生期越早,在相同的经度上才表现为随纬度(°N)或海拔的升高而发生期推迟。积温法分析知: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开始计算,当自然积温累积到1118.8、1420.9、1602.2、2868.4和3837.7日度(DD)时,越冬代化蛹及发蛾、第一、第二、第三代产卵分别达到高峰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鉴毅  
娃娃鱼在江汉平原安家落户娃娃鱼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滋补营养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重点攻关课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达到批量工厂化生产苗种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本所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大鲵到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宗琪  张安录  
农地价值的货币化计量为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修订和完善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征地补偿制度,制定和实施农地生态管护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收益还原法及CVM对江汉平原不同类型农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用地在内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现值达1 246.82亿元,是农地资源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耕地资源整体价值达4 563.28亿元,无法通过市场交易体现的非市场价值有545.30亿元,占耕地价值构成的11.95%;园地及水域用地的价值分别为623.09亿元和3 210.06亿元,非市场价值所占比例份额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耕地的非市场价值,是耕地利用决策过程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而其评估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意愿调查法(CV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资源非市场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支付卡方式设计了800份调查问卷,研究了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83.42%的居民家庭对耕地非市场价值有正的支付意愿,但农民和市民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前者为145.84元~167.57元/(年.户),后者为151.85元~196.80元/(年.户),研究结果与国内部分其它领域研究比较表明,CVM在耕地非市场价值领域研究具有有效性。论文还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环  万素琴  曹凑贵  程玲  高素华  
为了解异常温度变化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采用作物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分析法初步分析了近10a江汉平原盛夏低温过程对处于穗始分化期至灌浆期的中稻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期间日平均气温24h降幅达5℃以上,或多日连续降幅达7℃以上,其空秕率可达15%或以上,而且有降幅越大空秕率越高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圣欢  彭婵  董利民  
文章以江汉平原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将影响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三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解析了江汉平原2001-2010年间耕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出江汉平原各区的生态安全综合值,划分了安全等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甄俊丽  范如国  罗会军  
江汉平原作为长江中游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运用城市引力模型和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汉平原城市群14个城市(区)间的经济联系为主要依据,研究了江汉平原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江汉平原城市群的经济关联初步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核心城市特征不明显,发展失衡严重,没有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江汉平原城市群网络化、协同发展的"双荆"战略等八条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