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1)
2023(8937)
2022(7569)
2021(7096)
2020(5855)
2019(13423)
2018(13107)
2017(25656)
2016(13289)
2015(14849)
2014(14557)
2013(13932)
2012(12376)
2011(10830)
2010(10453)
2009(9350)
2008(8483)
2007(7322)
2006(6020)
2005(4452)
作者
(33881)
(28431)
(28291)
(26768)
(17947)
(13625)
(12830)
(11199)
(11168)
(9887)
(9771)
(9523)
(8777)
(8741)
(8533)
(8464)
(8272)
(8196)
(8148)
(8135)
(6774)
(6761)
(6704)
(6660)
(6462)
(6352)
(6072)
(6015)
(5734)
(5661)
学科
(55128)
经济(55063)
(38421)
管理(34361)
(27553)
企业(27553)
方法(27095)
(27091)
数学(24882)
数学方法(24526)
农业(18039)
中国(14355)
业经(14308)
(13816)
地方(12132)
(10077)
(9330)
(8360)
财务(8329)
财务管理(8312)
(8257)
(8158)
贸易(8149)
(7950)
企业财务(7944)
发展(7844)
(7838)
技术(7669)
环境(7464)
农业经济(7294)
机构
学院(175575)
大学(172200)
(73687)
管理(73307)
经济(72272)
理学(64964)
理学院(64361)
管理学(63194)
管理学院(62845)
研究(51582)
中国(39736)
(32938)
(31633)
(30175)
科学(29697)
中心(27633)
(27064)
业大(26408)
财经(26262)
(24105)
经济学(23333)
(22597)
师范(22394)
(22307)
农业(22048)
经济学院(21207)
研究所(20514)
(20151)
经济管理(20118)
财经大学(19674)
基金
项目(130778)
科学(105427)
研究(98004)
基金(97430)
(83407)
国家(82652)
科学基金(73343)
社会(65604)
社会科(61986)
社会科学(61971)
基金项目(52371)
(52170)
自然(46405)
教育(45404)
自然科(45382)
自然科学(45371)
自然科学基金(44545)
(42565)
编号(39682)
资助(38400)
成果(30280)
(29689)
重点(28806)
(28334)
(27791)
国家社会(27560)
课题(26307)
人文(26245)
教育部(26245)
创新(25944)
期刊
(77729)
经济(77729)
研究(45134)
(32737)
中国(30431)
管理(24459)
学报(24191)
(24024)
科学(23885)
农业(21454)
大学(20375)
学学(19553)
业经(16801)
(16461)
金融(16461)
教育(16022)
技术(15962)
财经(12387)
经济研究(10912)
问题(10709)
(10563)
(9348)
农村(8805)
(8805)
统计(8613)
农业经济(8289)
(8130)
技术经济(8007)
理论(7915)
资源(7764)
共检索到24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  
本文以浙东平镇西村为例,探讨"气"的生产与释放的阶层动力学,并进一步揭示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民生活与政治间的关联。农村经济、社会与政治分层高度重合,上层精英联盟形成对底层群体的总体性支配。普通农民由于生活遭受总体性的阶层压制,形成"仇官"又"仇富"的"气",并通过多数人的隐蔽反抗和边缘人的公开反抗进行"气"的释放。这凸显了阶层分化下的"生活政治"——上层精英将政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其政治意志,底层群体则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政治表达。村庄陷入"泛政治化"的对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在场的力量,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上层主导的派性斗争进行制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联村制度成为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社会复杂矛盾、破解基层行政僵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基于浙东的田野调查发现,联村制度通过推动干部下沉,以联村联户的形式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打破了科层制的诸多限制,重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间协调地带,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这种方式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需求的回应能力、弥补村级治理公共性的缺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群众日益复杂多元的诉求、村级权力结构对正式权力的排斥、行政体系内过于形式化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等。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富平  
中国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从传统“社会主导的双轨治理”到当前“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的重大转变。新时代“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国家介入(大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再造(小治理)的同步推进、共同强化,国家介入主要包括纵向派驻、横向扩张、全面渗透等三种机制,社会再造主要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活力激发等三种机制,同时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互动关系存在两种面相,从表层看是相互合作,从深层看则存在张力。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需要更好地实现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良性互动、相互赋权、动态平衡,从而迈向二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境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富平  
中国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从传统“社会主导的双轨治理”到当前“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的重大转变。新时代“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国家介入(大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再造(小治理)的同步推进、共同强化,国家介入主要包括纵向派驻、横向扩张、全面渗透等三种机制,社会再造主要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活力激发等三种机制,同时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互动关系存在两种面相,从表层看是相互合作,从深层看则存在张力。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需要更好地实现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良性互动、相互赋权、动态平衡,从而迈向二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境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尹德慈  
对社会阶层政治态度的分析,是判断阶层结构变化的主要指标,是评估地方政治体制外在环境的基本变量。对广州社会阶层政治态度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各社会阶层政治态度存在群体差异,参与地方政治生活态度积极,政治参与方式理性化突出,从而要求地方政府顺应民众需求,适时推动区域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强  
本文根据第六轮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的中国数据,描述了城乡居民阶层认同的分布情况,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职业特征和生活感知两组变量对居民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性质差异、工作独立性和工作权威性等就业过程中的个人职业状态和属性对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效应,即脑力劳动比重大、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程度高以及具备管理他人的工作权力更易获致较高的阶层地位认同;个人生活满意度、生活愉悦度和自评健康状况等主观感知与阶层认同也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体现出社会成员不同维度主观体验之间的连带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强  
本文根据第六轮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的中国数据,描述了城乡居民阶层认同的分布情况,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职业特征和生活感知两组变量对居民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性质差异、工作独立性和工作权威性等就业过程中的个人职业状态和属性对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效应,即脑力劳动比重大、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程度高以及具备管理他人的工作权力更易获致较高的阶层地位认同;个人生活满意度、生活愉悦度和自评健康状况等主观感知与阶层认同也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体现出社会成员不同维度主观体验之间的连带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底层抗争的既有研究强调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行动与结构关系关注较少,文章从阶层关系结构角度分析底层抗争。在东部经济发达村庄阶层分化背景下,富人阶层成为村庄治理的单一主体,且依照私人化逻辑开展治理,形成"单向度"治理格局,底层成为村庄治理中被动的他者,在村庄利益分配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富人阶层主导的治理秩序产生的结果即为利益分配的失衡,底层作为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不利一方,通过抗争行动调适利益分配秩序成为其合理选择。底层抗争实践包括正式行动与弱者的武器两种类型,然而底层抗争面临着被瓦解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压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底层抗争的既有研究强调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行动与结构关系关注较少,文章从阶层关系结构角度分析底层抗争。在东部经济发达村庄阶层分化背景下,富人阶层成为村庄治理的单一主体,且依照私人化逻辑开展治理,形成"单向度"治理格局,底层成为村庄治理中被动的他者,在村庄利益分配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富人阶层主导的治理秩序产生的结果即为利益分配的失衡,底层作为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不利一方,通过抗争行动调适利益分配秩序成为其合理选择。底层抗争实践包括正式行动与弱者的武器两种类型,然而底层抗争面临着被瓦解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压制型"阶层结构,即富人依托权力关系与文化象征双重网络将底层笼罩于其中,底层难以冲破这一结构之网。底层抗争的受阻以及底层在村庄社会生活的被区隔推动了阶层之气的积聚与升华,阶层间对抗行为几率增加。底层抗争从根本上得以缓解的路径在于重构村庄治理格局与阶层关系结构,重构上述结构主要依托外部国家力量,以最终实现村庄社会的和谐有序与良性运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罗兴佐  
村级贿选是东部地区村级民主选举的顽疾,它的发生除了制度不健全外,主要与当地农民高度分化有关。高度分化导致高收入阶层农民较低收入阶层农民更有意愿竞选村干部,而低收入阶层农民的原子化和离散化,则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一致行动能力和政治效能感。同时,高度分化造成了阶层间的区隔和不信任感,亲情、人情和面子等传统动员方式失效,贿选成为有效的动员方式。村级贿选加剧了上层农民对村庄政治的垄断,加深了低收入阶层农民的政治无力感,需要在政治和技术层面予以遏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以户籍在村的家庭为基础,结合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将J村农户分为脱离土地阶层、外出务工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小农兼业阶层、村庄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地位秉赋、政治态度、社会表现不同,维护基层秩序的能力和动力也有差异。在阶层分化的条件下,乡村治理应该适时转型,深入调查农民阶层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整合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政治发展。小农兼业阶层是当前农村的中间阶层,他们是融洽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发扬基层社会民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该得到积极培育和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华青  
近年来茶产业的消费革命在某些情境下缩短了生产至流通环节的链条,为纵向一体化与小农种植之间的辩论带来新的视野。聚焦福建G村的红茶产业,以民族志形式呈现中农阶层的兴起,以及中农如何被龙头企业利用定价权挤出市场,小农作为原料供应者的境地同样举步维艰,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重新显现。从空间研究视角看,这一过程物化于茶厂这一物质空间的建造及占用中。进而提出,消费革命不会轻易逆转当地茶产业的阶层分化。小规模生产者及其所倚赖的分散化生产资料应得到重视及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华青  
近年来茶产业的消费革命在某些情境下缩短了生产至流通环节的链条,为纵向一体化与小农种植之间的辩论带来新的视野。聚焦福建G村的红茶产业,以民族志形式呈现中农阶层的兴起,以及中农如何被龙头企业利用定价权挤出市场,小农作为原料供应者的境地同样举步维艰,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重新显现。从空间研究视角看,这一过程物化于茶厂这一物质空间的建造及占用中。进而提出,消费革命不会轻易逆转当地茶产业的阶层分化。小规模生产者及其所倚赖的分散化生产资料应得到重视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