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7)
2023(5176)
2022(4414)
2021(3787)
2020(3110)
2019(7096)
2018(6969)
2017(13968)
2016(7310)
2015(8169)
2014(8304)
2013(8543)
2012(8510)
2011(7878)
2010(8241)
2009(7865)
2008(7421)
2007(6881)
2006(6528)
2005(6185)
作者
(22763)
(19424)
(19089)
(18471)
(12438)
(9233)
(8745)
(7342)
(7293)
(6881)
(6867)
(6385)
(6375)
(6282)
(6137)
(5959)
(5587)
(5550)
(5472)
(5162)
(5107)
(4674)
(4637)
(4530)
(4407)
(4360)
(4127)
(3960)
(3938)
(3714)
学科
(60185)
经济(60148)
地方(18416)
管理(17486)
方法(16541)
(16141)
数学(14669)
数学方法(14579)
地方经济(13381)
中国(11379)
(10791)
企业(10791)
(10618)
(10314)
业经(9689)
农业(8050)
(7636)
(7237)
金融(7236)
(7082)
贸易(7076)
经济学(7007)
(6961)
环境(6799)
(6711)
(6230)
(6168)
(5886)
银行(5874)
(5847)
机构
大学(117712)
学院(117278)
(64881)
经济(63860)
研究(48967)
管理(40407)
中国(36241)
理学(33928)
理学院(33443)
管理学(33000)
管理学院(32753)
(26757)
科学(26538)
(25656)
(25007)
研究所(22970)
经济学(22029)
财经(21086)
中心(20805)
经济学院(19534)
(18927)
(17909)
(17428)
(16997)
北京(16460)
(15441)
科学院(15352)
财经大学(15338)
师范(15320)
(14289)
基金
项目(70792)
科学(55468)
研究(52369)
基金(51802)
(45213)
国家(44897)
科学基金(37355)
社会(36051)
社会科(34204)
社会科学(34198)
基金项目(26695)
(25973)
教育(22349)
(21755)
资助(21748)
自然(21448)
自然科(20913)
自然科学(20910)
自然科学基金(20536)
编号(19554)
(18067)
成果(16861)
重点(16395)
(16150)
国家社会(15937)
发展(15328)
(15280)
经济(15148)
(15138)
课题(14039)
期刊
(81294)
经济(81294)
研究(43236)
中国(22231)
(19793)
管理(16790)
(16350)
学报(15688)
科学(15277)
经济研究(14559)
(12274)
金融(12274)
大学(12065)
财经(11598)
学学(11573)
农业(10932)
问题(10524)
(10264)
业经(9833)
技术(9764)
(8576)
世界(8410)
国际(8270)
技术经济(7912)
教育(7647)
统计(7431)
经济问题(6643)
经济管理(6236)
(6145)
改革(5852)
共检索到19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姗  
文章依据内生增长模型,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远大于比较优势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已转变到依靠规模经济拉动的方向上来,规模经济而不是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敏  郭曼  
贫困化增长理论是对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结论的否定。本文详细分析了与贫困化增长理论密切相关的贸易条件问题 ,并揭示出该理论所隐含的政策含义。作者对中国外贸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陷阱进行了探索 ,针对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等国际市场现实 ,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隐含的理论悖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提出 :要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 ,中国必需尽快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发展中国家在决定参与国际分工时 ,如果“唯比较优势至上” ,就可能坠入“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不能过份地陶醉于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文聪  许为  
本文在理论上提出"比较优势陷阱"三个关键特征的基础上,基于1987~2012年SITC-4位数贸易数据,采用Lafay指数、PRODY指数和引入条件密度核估计的分布动态法,分析了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及技术复杂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已跨越"比较优势陷阱",其原因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呈现很强的流动性,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具有中等程度比较优势的产品比重明显增加,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比较优势已实现从低技术复杂度产品向中等技术复杂度产品的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爽  刘晓静  
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会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增长,但也有可能会使得发展中国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利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是否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通过对东北地区产业比较优势流动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升级,而目前产业升级遇到最大的障碍是比较优势固化在缺乏创新的传统产业中,按原有路径走下去的话,会深深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中,而技术创新是东北地区摆脱"比较优势陷阱"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萍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特征。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趋同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孟卫华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媛媛  赵金亮  聂元贞  
比较优势原则是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比较优势原则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受到责难,比较优势陷阱论便是其一。本文从理论本身、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三方面分析了比较优势陷阱论的局限性,从实证角度论证我国自实行比较优势战略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得出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仍是我国必然选择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善勇  叶颖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难题。研究发现"陷阱"并不只存在于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各个收入阶段的国家都有可能面临"陷阱"。通过从发展战略、主导产业等方面对产生这些"收入陷阱"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所有"收入陷阱"的背后实际上都是"比较优势陷阱"。为此本文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综合考虑要素禀赋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理论,对这些"收入陷阱"进行系统地再解释。结合国际上"陷阱国"及"非陷阱国"应对"收入陷阱"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出一条跨越"收入陷阱"的新途径——综合优势战略,并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邱曼萍  陈洪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杨新梅  周瑞辉  段玉芳  姚成胜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出了内生的经济发展中的水土资源"尾效"模型,并以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VAR分析水土资源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纳入水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进行"增长尾效"的面板数据分析,量化测度出中部六省水土资源"尾效"的数值,数值显示,六省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阻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约束影响最大的是安徽省,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费要降低大概0.53%,其次是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水土资源约束的影响最小,仅为0.09%。最后为中部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亮亮  张晖明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别,"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位、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高举  黄先海  
比较优势陷阱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往往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在改进Levchenko和Zhang(2011)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RHO理论的综合体现一国技术水平、要素禀赋、投入成本的生产率指标,进行跨国跨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历相似,比较优势正从低等技术产业转向高等技术产业,如果这一进程能够持续,则中国能够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可能是避免陷阱的重要推动力。以不同基准国和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