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4)
- 2023(12221)
- 2022(10197)
- 2021(9587)
- 2020(7633)
- 2019(17267)
- 2018(16585)
- 2017(31645)
- 2016(17240)
- 2015(18410)
- 2014(17820)
- 2013(17328)
- 2012(16238)
- 2011(14679)
- 2010(14960)
- 2009(13821)
- 2008(13643)
- 2007(12496)
- 2006(11328)
- 2005(9755)
- 学科
- 济(69624)
- 经济(69529)
- 业(57787)
- 农(51944)
- 管理(44057)
- 农业(35016)
- 企(33856)
- 企业(33856)
- 方法(23550)
- 数学(21367)
- 数学方法(21132)
- 业经(20993)
- 中国(18923)
- 财(17989)
- 地方(16547)
- 制(14983)
- 贸(14532)
- 贸易(14527)
- 易(14215)
- 策(13968)
- 学(12570)
- 农业经济(12544)
- 发(12509)
- 及其(11482)
- 收入(11274)
- 银(10738)
- 银行(10698)
- 技术(10609)
- 体(10534)
- 环境(10393)
- 机构
- 学院(242870)
- 大学(236457)
- 济(103154)
- 经济(101236)
- 管理(92518)
- 研究(85592)
- 理学(80609)
- 理学院(79722)
- 管理学(78436)
- 管理学院(78013)
- 农(66144)
- 中国(65850)
- 科学(52746)
- 农业(50824)
- 京(48053)
- 财(45177)
- 业大(45109)
- 所(43810)
- 中心(40466)
- 研究所(39855)
- 江(36726)
- 财经(35343)
- 经(32302)
- 农业大学(31849)
- 范(31294)
- 师范(30924)
- 经济学(30244)
- 院(29707)
- 北京(29507)
- 省(29148)
- 基金
- 项目(166924)
- 科学(130999)
- 基金(121775)
- 研究(121210)
- 家(108817)
- 国家(107438)
- 科学基金(90297)
- 社会(79235)
- 社会科(74706)
- 社会科学(74686)
- 省(66061)
- 基金项目(64711)
- 自然(57474)
- 自然科(56099)
- 自然科学(56080)
- 自然科学基金(55126)
- 划(55103)
- 教育(52827)
- 编号(49073)
- 资助(47625)
- 成果(39147)
- 发(37927)
- 重点(37266)
- 农(37113)
- 部(36790)
- 创(34928)
- 国家社会(33248)
- 课题(32997)
- 创新(32591)
- 业(31628)
- 期刊
- 济(120623)
- 经济(120623)
- 农(71086)
- 研究(67745)
- 中国(48992)
- 农业(47960)
- 学报(43471)
- 科学(39675)
- 大学(33300)
- 学学(32248)
- 财(32115)
- 管理(28997)
- 融(27097)
- 金融(27097)
- 业经(27082)
- 业(22477)
- 教育(20410)
- 问题(17283)
- 经济研究(17181)
- 技术(16830)
- 财经(16641)
- 版(15642)
- 农业经济(15307)
- 农村(15229)
- 村(15229)
- 经(14262)
- 世界(14171)
- 业大(13340)
- 科技(12189)
- 经济问题(12112)
共检索到361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新才 李忆春
本文利用甘肃中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资料,就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的差异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对于农户经济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人均纯收入的促进尤其明显;不过,丈夫的文化程度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文化程度 农户经济收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和辉
本文对内蒙、青海、甘肃、宁夏4省区11个贫困县33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1)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女性不仅在期望生育的数量上低于男性而且对生男生女更加无所谓,(2)绝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生育决策中并没有实质性发言权,她们关于生育子女数量、生育年龄和生育问隔的愿望,均受到严重忽视;(3)一旦女性在生育决策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便会有效地降低生育率,特别是对那些生育率很难控制的贫困农户而言,其作用尤为重要,(4)在影响女性生育权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和参与生产的程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无疑将成为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决策地位、从而降低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巧玲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调查的资料,就贫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妇女的经济生活状况改善对其权益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但贫困依然是甘肃省大多数农村妇女必须面对的生活境遇。贫困不仅是制约农村妇女教育地位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农村妇女各个方面权益的实现。
关键词:
甘肃省 贫困 农村妇女权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彩芳
本文通过对婚姻自主权、生育权、家庭事务决策权、财产权等多个体现妇女婚姻家庭地位权利的调查分析,对照法律赋予妇女的权利,提出了农村妇女婚姻家庭权利意识的缺乏是影响其婚姻家庭地位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并就如何培养、唤起和维护她们的权利意识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婚姻家庭地位 权利意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森慰 师硕 王翊嘉 郑逸芳
为了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情况,选取福建省作为调查对象,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用村规民约是否有歧视妇女和妇女家庭种植土地面积等变量表征妇女土地权益问题,选用家庭年总收入和家庭农业收入等表征妇女家庭收入,采用2阶段最小二乘法测算了土地权益问题对妇女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妇女的歧视性规定会影响到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和年总收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普遍但不严重;进一步从土地调整政策、出嫁女、招女婿、离婚妇女回迁、丧偶妇女等角度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缘由;最后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家庭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姮
本文考察了女性对家庭农业、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女性参与状况。利用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的调查数据,旨在研究女性的家庭责任,如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家庭责任是否影响着女性对高收入劳动的参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事着更多的农业劳动,而较少地从事收入更高的非农业生产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女性参加高收入劳动的主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培育家庭之外的看护机构,从而改善女性的劳动市场参与状况。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劳动时间分配 贫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会广 张耀宇
由于农村妇女在城乡劳动力迁移中相对滞后,妇女群体出现了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的二元职业分化现象。本文基于2010年江苏省部分区域农户层面调查数据,以农村妇女职业分化的视角探究农民家庭分化所导致的土地流转意愿,在文献评论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工作假说,即农村妇女的二元职业分化,使各自家庭有其不同的土地流转决策逻辑。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Probit与Bi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妇女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两类样本在职业分化上造成的家庭土地流转意愿差异明显,妇女职业分化变量对家庭是否流转土地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分工性别下的角色定位使妇女在家庭土地资源配置上有着异于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石智雷 宁桃丽
现有理论认为户籍制度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然而即使户籍制度已放宽,依然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文章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出发,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1979年和1983年全国各地区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女性比率构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女性地位对农民工子女留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子女留守的概率,该结论在进行重新定义样本和调整核心变量的测度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显著减少了女孩留守现象,对男孩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地位的提升,增强了家庭对子女成长发展的关注;同时,女性地位提升后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长缩短,可用于照料子女的时间和物质资源更充裕,有效降低了子女的留守概率。文章结论为理解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的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有效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莹 梁高杨
微型金融模式在反贫困领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扶贫模式之一,且女性反贫困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通过介绍微型金融模式及其在农村妇女反贫困中的实践,归纳出微型金融在农村妇女反贫困中的作用,并对微型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微型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规范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体系建设。
关键词:
微型金融 农村妇女 反贫困 农村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