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3)
- 2023(13288)
- 2022(11186)
- 2021(10334)
- 2020(8787)
- 2019(19784)
- 2018(19481)
- 2017(37721)
- 2016(20247)
- 2015(22227)
- 2014(21724)
- 2013(21184)
- 2012(18916)
- 2011(16637)
- 2010(16336)
- 2009(14844)
- 2008(14040)
- 2007(12404)
- 2006(10427)
- 2005(8466)
- 学科
- 济(81770)
- 经济(81688)
- 业(62849)
- 管理(54316)
- 农(46894)
- 企(41628)
- 企业(41628)
- 方法(39085)
- 数学(35855)
- 数学方法(35384)
- 农业(31035)
- 业经(21425)
- 财(20231)
- 中国(20022)
- 贸(15331)
- 贸易(15328)
- 易(15017)
- 地方(14672)
- 制(14581)
- 学(14073)
- 技术(13472)
- 务(12619)
- 财务(12581)
- 财务管理(12546)
- 环境(12246)
- 企业财务(11905)
- 发(11676)
- 策(11523)
- 银(10730)
- 银行(10693)
- 机构
- 学院(277103)
- 大学(272350)
- 济(114950)
- 管理(113579)
- 经济(112884)
- 理学(100457)
- 理学院(99500)
- 管理学(97644)
- 管理学院(97163)
- 研究(87005)
- 农(67663)
- 中国(66268)
- 科学(55860)
- 京(54399)
- 农业(52496)
- 业大(51535)
- 财(47743)
- 中心(43055)
- 所(42831)
- 财经(39564)
- 研究所(39541)
- 江(38983)
- 经(36465)
- 经济学(34283)
- 农业大学(33454)
- 经济管理(33065)
- 范(33024)
- 师范(32566)
- 北京(32261)
- 经济学院(31386)
- 基金
- 项目(204213)
- 科学(161476)
- 基金(150349)
- 研究(144134)
- 家(133141)
- 国家(132011)
- 科学基金(113957)
- 社会(93808)
- 社会科(88800)
- 社会科学(88774)
- 省(81165)
- 基金项目(80580)
- 自然(75578)
- 自然科(73913)
- 自然科学(73892)
- 自然科学基金(72559)
- 划(67630)
- 教育(64978)
- 资助(60060)
- 编号(57167)
- 重点(45521)
- 部(45134)
- 发(43913)
- 创(43161)
- 成果(42704)
- 创新(40327)
- 科研(40212)
- 国家社会(39621)
- 计划(38700)
- 农(38149)
- 期刊
- 济(118198)
- 经济(118198)
- 农(68537)
- 研究(67887)
- 中国(48282)
- 学报(47347)
- 农业(46620)
- 科学(42801)
- 大学(36523)
- 财(35664)
- 管理(35445)
- 学学(35228)
- 业经(26707)
- 技术(24093)
- 融(23044)
- 金融(23044)
- 业(22587)
- 教育(20626)
- 财经(17923)
- 问题(17205)
- 经济研究(16975)
- 版(15608)
- 经(15294)
- 统计(14474)
- 技术经济(14091)
- 科技(14047)
- 农村(13841)
- 村(13841)
- 业大(13838)
- 资源(13721)
共检索到379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君平 吴国宝
本文采用2010年我国西部四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分析了母亲水窖项目与农户非农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母亲水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体现在:第一,使农户家庭本外地非农就业的总人数平均增加0.47人,其中本乡非农就业人数及其中女性人数分别平均增加0.26人和0.12人;第二,使农户家庭男、女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天数分别平均增加115.2天和62.3天。此外,母亲水窖项目对农户家庭女性本外地非农就业总人数、农户外出务工人数及其中女性人数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鹏飞 高原 赵凯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农户异质性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宅基地退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经营性收入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家庭总收入有正向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一方面通过缩小耕地经营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减少亩均收入降低其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外出务工人数、提高外出务工时长提升其工资性收入;由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强度大于其经营性收入降低强度,故对其家庭总收入有正向影响;此外,不同教育背景、年龄段农户宅基地退出后收入变化存在差异,因此,应增强宅基地退出就业帮扶政策针对性,宣传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增收效应,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金丽 胡冰川
本文采用2017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分析采用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龙头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电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整体提升水平比较有限,其原因在于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即农产品电商对利润提升有限这一现象是电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最后,结合实证模型结果与案例调研,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晓璐 陈绍志 赵荣
为评价贫困地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基于2014年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独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混杂因素及样本选择偏差和管理选择问题等的影响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的效应为0.45%左右,但影响不显著,而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效应为2.76倍左右,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高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5倍左右。建议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励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业收入可持续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文璠 刘军华 何雪雯 张永辉
信贷排斥会降低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影响农民增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收入结构的视角考察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排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排斥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正规金融的信贷排斥会使农户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农业纯收入下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娟娟 许时蕾 刘晶 张寒
利用9省18县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林地细碎化程度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考虑到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变动具有内生性,倾向值匹配方法被采用。结果显示,林地细碎化程度的改善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13年,林地细碎化程度的改善引致了农户单位面积林地的投劳量增加了约10%,单位面积的资本投入量增加了约35%,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上述处理效应的释放是一个较为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在集体林改的初期阶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处理效应大于劳动投入的处理效应,这种现象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寒 刘璨 刘浩
本文基于中国9省份、1772个农户、跨度10年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检验了林地面积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从非农就业、林种结构、林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视角对上述效应加以分析。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以后,估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相比于控制组,林地面积增加使得农户资本投入强度提高了约26%3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劳动力投入强度的增加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种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从异质性角度看,上述处理效应在统计上仅对务农为主、拥有小规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寒 刘璨 刘浩
本文基于中国9省份、1772个农户、跨度10年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检验了林地面积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从非农就业、林种结构、林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视角对上述效应加以分析。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以后,估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相比于控制组,林地面积增加使得农户资本投入强度提高了约26%~3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劳动力投入强度的增加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种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从异质性角度看,上述处理效应在统计上仅对务农为主、拥有小规模林地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成立。这凸显出生态公益林的投资激励问题并没有因集体林改而得到有效解决。受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约束,林地面积增加对用材林为主的农户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投资激励效果。对于家庭收入水平,林地面积增加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呈现出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上述结论为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着眼点和目标指向性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泽云 邱牧远
文章基于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估计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以"211"大学作为高质量大学的标准,并使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克服传统的OLS估计方法的缺陷。研究发现,个体能力、家庭背景、高中教育质量及大学入学机会都是影响个体能否进入高质量大学的因素。同时,匹配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较高的收益,对毕业于"211"大学的劳动者而言,上"211"大学的平均收益可能使其年工资增长了37.5%。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伦轩 赖凯声
作为一种微观层面的家庭仪式,亲子共餐的式微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运用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倾向值匹配法探索了亲子共餐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及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比较分离家庭中不同居住状态和迁移范围导致的影响异质性。结果发现:亲子共餐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父母同住以及更大范围的流动能够让这种影响最大化,这为我们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理解青少年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具体而直接的实证证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江晓敏 郑旭媛 刘伟平
基于湖南、江西以及福建油茶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对油茶种植户技术培训行为及其收入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传统回归方法评估技术培训对收入影响的净效应,存在明显高估的现象,而在控制了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之后,培训对农户油茶收入的作用明显减少;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形成显著影响,培训内容中,选用良种、病虫害防治和锄草垦复对农户油茶收入影响显著;在培训方式中,林间指导培训效果相对好,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
关键词:
技术培训 油茶收入 农户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江晓敏 郑旭媛 刘伟平
基于湖南、江西以及福建油茶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对油茶种植户技术培训行为及其收入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传统回归方法评估技术培训对收入影响的净效应,存在明显高估的现象,而在控制了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之后,培训对农户油茶收入的作用明显减少;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形成显著影响,培训内容中,选用良种、病虫害防治和锄草垦复对农户油茶收入影响显著;在培训方式中,林间指导培训效果相对好,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
关键词:
技术培训 油茶收入 农户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治国 李红 刘向晖 辛冲冲
引入能够消除选择偏差和混杂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新疆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考察农业先进技术采用对西部干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和个体特征对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行为选择有决定性作用,在新疆地区,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户主为女性的农户比重越小、经营土地面积和作物种植面积越多、农户拥有农业技能越高、获取信贷能力越强、离市场距离越近的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在样本期内,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用对农户增收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由于农业先进技术效率边际递减,农业先进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娥 蒋成芳 王龙刚 沈禹颖
[目的]冬小麦粮草兼用在保证籽粒稳产,缓解家畜饲草短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仍然具有争论,缺乏准确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庆阳市3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以期能为冬小麦粮草兼用的农业收入效应提供实证支撑。[结果](1)冬小麦粮草兼用的确存在明显的农业收入效应。(2)倾向得分匹配法在纠正样本异质性偏差后,估计出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效应为12.8%。而使用传统的OLS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把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低估了约6.4%。这一结论这为相关部门推广冬小麦粮草兼用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3)冬小麦种植面积,冬小麦产量,养殖数量和玉米种植面积对农户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基于此,从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扩大农户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农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重视冬小麦粮草兼用生产模式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推广及应用等方面提出增加当地农户农业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陶大云 Sushil Pandey 徐鹏 胡凤益 丁士军 王怀豫 冯璐
【目的】考察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方法】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农业技术效应时农户技术采用"自选择"而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引入非参数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滇西南山区8县16村2000年、2002年和2004年473个农户调查数据,评估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收入的效应。【结果】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是非采用情况下的1.49、1.34和1.23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上3个年份中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分别是非采用户的1.79、1.49和1.27倍。【结论】改良陆稻技术的采用对农户的收入提高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工会工资溢价研究
父母随迁对流动子女居留意愿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DID-PSM)估计
“稻虾共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估计
设立村级河长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了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
民办高校财政资助的制度设计及其成效评估——基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
合作经济组织扶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
出口是否加剧了就业性别歧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再估计
企业集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决定机制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