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6)
2023(9152)
2022(7559)
2021(6737)
2020(5705)
2019(12776)
2018(12342)
2017(24379)
2016(13029)
2015(14402)
2014(14284)
2013(14256)
2012(13193)
2011(11686)
2010(12120)
2009(11689)
2008(10636)
2007(9842)
2006(8626)
2005(8188)
作者
(36135)
(30136)
(29833)
(28768)
(18914)
(14307)
(13669)
(11522)
(11421)
(10830)
(10319)
(9885)
(9806)
(9681)
(9634)
(9474)
(8917)
(8850)
(8552)
(8533)
(7760)
(7296)
(7250)
(6857)
(6804)
(6785)
(6735)
(6525)
(6093)
(5929)
学科
(54893)
经济(54814)
(43045)
管理(41486)
(36055)
企业(36055)
(26491)
金融(26489)
(24074)
银行(24058)
(23284)
(22788)
中国(21271)
方法(20078)
(19645)
数学(17442)
数学方法(17338)
(15786)
业经(15072)
地方(13719)
(13540)
(12972)
财务(12946)
财务管理(12919)
企业财务(12405)
体制(11908)
产业(11905)
中国金融(11106)
农业(10944)
收入(9490)
机构
学院(183366)
大学(181878)
(85137)
经济(83571)
管理(68284)
研究(62262)
理学(58356)
理学院(57771)
管理学(57055)
管理学院(56715)
中国(53835)
(43639)
(36838)
科学(33809)
财经(33650)
(30383)
(30242)
中心(30207)
经济学(28675)
(28471)
(28222)
研究所(26955)
经济学院(26011)
财经大学(25066)
业大(23988)
北京(22945)
(22456)
(22373)
农业(21669)
(21374)
基金
项目(119569)
科学(96015)
研究(89696)
基金(88936)
(75829)
国家(75225)
科学基金(65641)
社会(60366)
社会科(57646)
社会科学(57636)
(47542)
基金项目(46714)
教育(39883)
自然(39649)
自然科(38740)
自然科学(38734)
(38518)
自然科学基金(38105)
资助(35674)
编号(34555)
(28777)
成果(28712)
(27361)
重点(27306)
(26993)
(26345)
国家社会(25945)
创新(24830)
课题(24637)
(24227)
期刊
(95140)
经济(95140)
研究(58651)
中国(38178)
(35407)
(34556)
金融(34556)
管理(27357)
(27209)
学报(25543)
科学(24496)
大学(20474)
学学(19773)
财经(18036)
农业(16787)
经济研究(15712)
(15605)
业经(15098)
技术(14878)
教育(14174)
问题(12646)
(9335)
理论(9052)
技术经济(8969)
现代(8584)
国际(8315)
财会(8283)
世界(8192)
经济问题(8170)
商业(8164)
共检索到286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秋运  林志帆  
本文尝试从金融抑制与产业结构扭曲的角度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提供解释。我们猜想,催生于赶超战略的金融抑制政策使产业结构偏向于工业部门,造成产业结构扭曲,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一国易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推导结论与"中等收入陷阱"量化识别数据,结合跨国面板数据构造产业结构扭曲指标进行的经验分析验证了上述猜想。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选择、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均稳健成立。这揭示,赶超战略、政府干预与金融抑制政策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欲速则不达"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较高的人口抚养比、不利的地理区位以及战乱的发生均能显著提升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家澍  
本文以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为样板,探讨财务会计与报告概念框架的意义、性质和作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和其他基本概念的各自作用,提出分两步走制定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和具体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龚璇  蔡爱新  吴津润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与企业交互,在表达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改进的思路和方向,这要求并推动着技术创新从原来以企业为主的线性管理模式转向现在以需求为中心的快速迭代法,如软件行业的边开发边运营的模式。但是,企业在使用快速迭代的创新模式时,是否迭代的周期越短越好呢?基于组织吸收能力理论,本文系统地探究了产品迭代速度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品复杂性、产品迭代的次数和产品迭代的规律性的调节作用。利用从2011年至2018年间,924个App产品的版本更新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产品迭代的速度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2)产品复杂程度负向调节迭代速度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且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产品复杂性的调节作用被削弱;而(3)产品迭代的规律性正向的调节迭代速度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我们为实践中企业技术迭代模式的选择提供了详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青  
通过构建要素配置扭曲下的贸易分工福利模型,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贸易分工格局下内部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揭示: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无关,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创新失效的事实;在产品同质竞争条件下,贸易条件恶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福利改进;在产品比较优势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的开放,将使其经济福利改进,并产生对国外资本流入的依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根源不是比较优势陷阱也不是贸易分配不公的"马太效应",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自由度政策选择落入内部要素配置扭曲陷阱的结果,渐进式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应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英伟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瞩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入手,通过对近三十年韩国、巴西、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变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在吸收了韩国、巴西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以培育支柱产业链、民族产业为中心,改变旧的模块结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5美元,按照200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经验看,二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经过努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翀  
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是指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停滞状态。这个概念于2007年被提出以后,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存在泛化的情况。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发展中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也有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造成的,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尽管产业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斌开  林毅夫  
本文分析了金融抑制产生的机制,发现政府发展战略是造成金融抑制背后的根本原因:为支持违背本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金融抑制的方式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文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金融抑制导致穷人面对更高的贷款利率和更低的存款利率,造成金融市场的"机会不平等",使得穷人财富增长更慢,甚至陷入贫困陷阱。(2)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先富带动后富"的"滴落"机制将发生作用,收入分配格局会不断改善;若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个体财富收敛速度将减慢,收入分配趋于恶化,甚至造成长期"两极分化"的态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秋运  林志帆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金融抑制政策以扶持工业部门、压制服务业部门,造成经济结构工业化的扭曲,而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偏低,这种结构扭曲致使其劳动收入份额不断走低。使用理论模型与基于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样本期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低于模型预测值,且缺口趋于扩大;中国严重的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扭曲状况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约1/3的下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祥  吴光俊  
通过搜集中国2000—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OLS和差分GMM模型分析金融深化、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的本地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力资本扭曲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金融深化与劳力资本扭曲交互项结果表明,劳力资本扭曲对金融深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是非线性的,即在劳力资本扭曲严重的地区,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在劳力资本扭曲较轻的地区,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不考虑空间因素会低估金融深化和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仁祥  曾夏颖  黄家祥  
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金融抑制、资本扭曲指标并运用熵值法测算"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指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金融抑制、资本扭曲对"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整体为中等偏高态势,呈现空间聚集效应,且地区间差异较大,中西部脆弱性指数高于东部;各区域金融抑制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融抑制显著加剧了耦合脆弱性;资本扭曲程度与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资本扭曲的部分中介效应,即验证了存在金融抑制→资本扭曲→"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这一传导机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傅缨捷  曹野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桂田  何石军  
转型经济中金融抑制的表现是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本文认为利率和汇率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其导致的投资和对外经济结构扭曲则间接地增加了货币需求。中国的高货币速增长就是为了满足超额货币需求所致。我们利用中国199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2季度数据估计了M1和M2的真实余额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方程。实证结果基本支持本文的金融抑制假说。在一个保守估计下,我们认为金融的抑制至少导致了现有的M2/GDP偏高3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金融抑制和资本扭曲指标并测算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中国金融抑制、资本扭曲及其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和资本扭曲均显著抑制了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资本扭曲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整体作用效果受到金融抑制程度的影响,即金融抑制加剧了资本扭曲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资本扭曲是金融抑制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作用路径,从而验证了金融抑制→资本扭曲→技术创新效率的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