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1)
- 2023(13491)
- 2022(11868)
- 2021(11246)
- 2020(9373)
- 2019(21400)
- 2018(21301)
- 2017(41404)
- 2016(22129)
- 2015(24762)
- 2014(24253)
- 2013(24018)
- 2012(21898)
- 2011(19532)
- 2010(19673)
- 2009(18360)
- 2008(16866)
- 2007(14434)
- 2006(12525)
- 2005(10834)
- 学科
- 济(86047)
- 经济(85950)
- 管理(63302)
- 业(60697)
- 企(51276)
- 企业(51276)
- 方法(41170)
- 数学(36032)
- 数学方法(35656)
- 财(24160)
- 农(22610)
- 中国(21672)
- 贸(20827)
- 贸易(20820)
- 易(20266)
- 业经(18794)
- 地方(18394)
- 学(17550)
- 务(15669)
- 财务(15604)
- 财务管理(15581)
- 制(15353)
- 农业(15058)
- 企业财务(14807)
- 理论(13935)
- 环境(13381)
- 技术(13273)
- 和(13153)
- 融(13151)
- 金融(13149)
- 机构
- 大学(304560)
- 学院(303970)
- 管理(123550)
- 济(120136)
- 经济(117583)
- 理学(107485)
- 理学院(106360)
- 管理学(104540)
- 管理学院(104010)
- 研究(97415)
- 中国(74321)
- 京(64355)
- 科学(60178)
- 财(55528)
- 所(47632)
- 农(46495)
- 中心(45307)
- 财经(45208)
- 业大(44835)
- 研究所(43385)
- 江(43235)
- 经(41262)
- 北京(40341)
- 范(39657)
- 师范(39320)
- 农业(36355)
- 经济学(36043)
- 州(35931)
- 院(35822)
- 财经大学(34002)
- 基金
- 项目(212891)
- 科学(167733)
- 研究(156373)
- 基金(155159)
- 家(134015)
- 国家(132905)
- 科学基金(115505)
- 社会(98397)
- 社会科(93317)
- 社会科学(93295)
- 基金项目(83178)
- 省(82385)
- 自然(75840)
- 自然科(74141)
- 自然科学(74123)
- 自然科学基金(72760)
- 教育(71940)
- 划(69365)
- 编号(64590)
- 资助(63958)
- 成果(50889)
- 部(47025)
- 重点(46852)
- 发(44437)
- 创(44358)
- 课题(43253)
- 创新(41281)
- 科研(40861)
- 教育部(40795)
- 人文(40223)
- 期刊
- 济(127734)
- 经济(127734)
- 研究(90015)
- 中国(53332)
- 学报(46517)
- 管理(43480)
- 科学(42535)
- 财(42036)
- 农(42013)
- 大学(35493)
- 学学(33349)
- 教育(32776)
- 融(30902)
- 金融(30902)
- 农业(28983)
- 技术(25161)
- 业经(21801)
- 财经(21355)
- 经济研究(20843)
- 经(18082)
- 问题(16811)
- 图书(16456)
- 理论(15881)
- 实践(14696)
- 践(14696)
- 科技(14495)
- 贸(14427)
- 业(14400)
- 技术经济(13968)
- 现代(13631)
共检索到439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波动性 流动性 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文伟 陈妍玲
本文采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在1991-2015年期间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通过构建含有状态转换特征的动态MS Copula模型来全面刻画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之间的动态相依性状态转换特征及其危机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之间存在非对称和非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高;沪、港两市、深、港两市间存在对称且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低;三地股市间均存在高、低的两种相依性状态且可持续较强;状态转换概率具有时变性;外部金融危机的发生促使三地股市向高相依性状态转换,说明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木亚 郭崇慧
本文提出了基于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GARCH和VAR的金融风险多渠道协同传染模型。从中证行业指数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多个渠道影响我国股市的不同行业指数的波动率,并且波动溢出呈现集中性特点。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 行业指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月琪 李丛文
本文克服传统线性相关分析工具的不足,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运用GARCH-时变Copula-CoVaR技术,测度了沪港通实施前后沪市与港市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沪市和港市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风险溢出效应均具有时变性;沪港通机制增强了沪市与港市之间的联动性,并使股市关联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与此同时,沪港通机制也提高了沪市、港市的自身风险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水平,港市对沪市的风险溢出明显高于沪市对港市的风险溢出,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沪股通与港股通在交易量以及投资额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立伟 韩兆洲
本文首先采用时变相关Copula模型对沪港两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BG算法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利用Hong(2001)年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两市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两地股市收益率的相关性存在逐步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市间风险溢出特征在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风险溢出显著增强。
关键词:
动态相关性 VaR 风险溢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秋灵 刘伟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前一期值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当期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美股市之间有一定的联动性。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及时采取合理准确的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有一定指导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谷耀 陆丽娜
本文将收益与波动作为刻画股市信息的代理变量,将沪市(深市)受到的收益和波动冲击分解为来自自身的“本地因素”,来自深市(沪市)的“区域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和来自港市的“世界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引入),首次将DCC-(BV)EGARCH-VAR的方法引入对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秋灵 刘伟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文章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及时采取合理准确的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有一定指导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齐鸣 操巍
本文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研究了2000年至今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对以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债危机为代表的重大事件对市场间关联程度的冲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开放程度和宏观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结构性变化,两地市场对重大事件冲击的反应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别。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秋灵 赵蕊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和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发生前汇率是股价的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股价对汇率的波动影响很小。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汇率和股价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及股价对汇率波动的影响都较大。金融危机发生后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明显增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股市 汇市 关联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谢家泉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熊市,围绕这一点进一步采用Chi-plot相关图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市场还未达到"中国打喷嚏,世界经济感冒"的状态;从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趋势分析看出两个牛市阶段各市场的风险溢出呈现不同特征。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总体平稳,而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在低分位数水平相差较大,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两个牛市阶段的风险溢出趋于一致。但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随时间变化在牛市阶段逐步增强,而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的风险溢出则逐渐下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谢家泉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军 青平 李慧超
研究提出产品伤害危机后负面溢出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证实竞争品牌间负面溢出存在的非对称特点,并且验证了导致非对称效应的3个前置变量:品牌地位、品牌卷入度、品牌-自我概念一致性,消费者思维方式起到了部分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