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3)
2023(5885)
2022(5209)
2021(4991)
2020(4101)
2019(9724)
2018(9745)
2017(19328)
2016(10229)
2015(11676)
2014(11704)
2013(11464)
2012(10326)
2011(9266)
2010(9719)
2009(8963)
2008(8738)
2007(7786)
2006(7099)
2005(6019)
作者
(28790)
(23554)
(23438)
(22509)
(15338)
(11261)
(10885)
(9182)
(9164)
(8536)
(8132)
(7954)
(7614)
(7436)
(7425)
(7048)
(6875)
(6848)
(6793)
(6745)
(5768)
(5694)
(5692)
(5658)
(5324)
(5300)
(5220)
(5050)
(4732)
(4547)
学科
(46435)
经济(46282)
管理(27895)
(24067)
方法(23034)
(21108)
企业(21108)
数学(19036)
数学方法(18516)
中国(15246)
理论(10623)
(10569)
业经(9790)
地方(9645)
(8982)
(8379)
(8337)
(7776)
城市(6930)
农业(6462)
环境(6046)
(5802)
贸易(5795)
(5760)
银行(5756)
(5749)
(5562)
(5453)
(5390)
(5276)
机构
大学(143616)
学院(143043)
管理(57115)
(56091)
经济(54539)
理学(49291)
理学院(48653)
研究(48029)
管理学(47393)
管理学院(47113)
中国(36286)
(31716)
科学(29167)
(25568)
(23173)
中心(22423)
(21792)
(21142)
师范(20993)
研究所(20794)
财经(20224)
北京(20141)
业大(19285)
(19116)
(18250)
(17990)
(17466)
师范大学(17016)
经济学(16612)
财经大学(14946)
基金
项目(96170)
科学(77199)
基金(70699)
研究(69547)
(61102)
国家(60632)
科学基金(53538)
社会(46354)
社会科(42843)
社会科学(42822)
基金项目(37232)
(36845)
自然(35165)
自然科(34454)
自然科学(34450)
自然科学基金(33810)
教育(33200)
(31896)
资助(29476)
编号(28284)
成果(22705)
重点(21419)
(21178)
课题(19752)
(19589)
(19191)
国家社会(18531)
教育部(18429)
科研(18063)
大学(17954)
期刊
(62427)
经济(62427)
研究(44370)
中国(30378)
管理(21200)
科学(20122)
(19795)
学报(18843)
教育(18545)
(17129)
大学(15273)
学学(14142)
技术(13848)
(11592)
金融(11592)
农业(11421)
财经(9955)
经济研究(9929)
统计(9596)
业经(9558)
问题(9305)
(8785)
(8553)
(8164)
城市(7959)
决策(7833)
资源(7267)
现代(7170)
技术经济(7109)
图书(6900)
共检索到21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强  
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原本应当是多样与个性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实物分配,曾经模糊了这种多样性,但如今,市场体制下的城市住宅却表现出另外一种形式的单调、乏味与趋同。本文从消费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住宅相互模仿、跟风复制的动因,指出正是由于消费社会对住宅商品属性的过度关注而导致了住宅空间形态的趋同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易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迈入新常态时期,各种非均衡的社会现象凸显,其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社会阶层分化。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有碍国家下一步经济改革策略的实施,也为当前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埋下隐患。阶层分化现象的核心是人才的单向流动,如何围绕国家的共同富裕目标加强人才的双向流动性,是新形势下我们的思考核心。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阶层分化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为新形势下国家对策、措施的运筹把握提供思路方向,从而为新常态下国家整体政治经济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春荣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 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维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一份子、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每当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心潮澎湃,感触良多。1988年,我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在《金梭和银梭》的歌声的激励下,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刻苦学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凌明  
一、中产阶层消费者的界定及构成1.中产阶层的界定。关于中产阶层消费者的界定(以下简称中产阶层),理论界有着不同的标准。综合起来看,可分成两大派:其一,认为收入是界定中产阶层的唯一标准,只要收入达到中等水平,都可以划归为中产阶层的行列。其二,认为收入只是一种表象,中产阶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理念的代名词,除了收入,还有职业、受教育程度、消费方式等界定标准。从职业看,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从受教育程度看,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继文  陈慧君  
文章从家庭社会阶层的角度,以自我决定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家庭社会阶层与学业关系的研究假设,建立了路径模型。基于对1502份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自主支持和社会阶层显著交互地影响了自主动机;自主动机正向影响了学习投入;进而正向影响了学习成绩,家庭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漪  颜宏亮  
本文从我国城市商圈内存在的零售业态趋同现象入手,运用真空地带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多个理论对城市商圈内存在的业态趋同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业态趋同环境下,商圈内的零售业态经营者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作伟  田也壮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不仅决定于该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角度,可能最主要决定于其传统文化价值和国家政治制度。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必须基于“私权力”价值观念和与“私权力”价值观念相对应权力制度传统,同时提倡和追求“公权力”价值和相应的制度机制,以实现公司的“联合性”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研究”课题组  
文章根据抽样社会调查的结果,对中国城市人口的主观阶层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当前城市公众的主观阶层认同呈现出“中间阶层认同”相对缺乏的特点。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影响着人们主观阶层认同的主要因素有父辈社会地位、个人的“相对剥夺感”强度、个人客观社会地位及所处区域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在以美、英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学者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基于不同社会阶层存在于学生中的不公平现象:来自优势地位阶层的学生更多地聚集在院校系统的上层,而来自弱势地位阶层的学生则更多聚集在院校系统的下层。与美、英两国相比,中国社会的阶层分类虽有自身的特点,但许多学者的研究也揭示出基于社会阶层存在于学生中的不公平现象也十分明显。这表明,高等院校方层是客观存在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国平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政府的主动改革以及国家(政府)与经济、社会领域分离的同步性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在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过程中,不能忽视来自社会内部的力量对于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一种内生推动力量,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与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而调适两者的关系也很有必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邵蕊  
依据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考量住房差异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负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一套住房产权比多套住房产权更能促进居民社会公平感的提升。社会阶层认同和社会阶层预期在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在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中介作用。住房差异在社会阶层上向流动时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鉴于此,应保障住房权利,强化社会阶层预期,提高居民社会公平感。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冰  王良燕  樊骅  
把对消费者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研究扩展到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中,旨在探讨品牌关系类型(交换型vs.共享型)与消费者社会阶层(高vs.低)的交互效应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并且考察企业管理者如何将品牌关系作为营销的有效手段以及如何根据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判断消费者对不同营销策略的反应。基于期望确认理论,通过验证消费者期望确认的中介效用,解释对品牌评价产生交互效应的理论作用机制。通过3项对中国真实消费者关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实验研究,采用聚光分析、方差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关系与消费者社会阶层存在匹配效应,进而影响对品牌的评价。与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相比,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坚成  
本文阐述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迁的基本趋势,分析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人才工作的影响与挑战,系统地提出了建立适应当代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人才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