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0)
2023(6254)
2022(5393)
2021(5071)
2020(4357)
2019(10055)
2018(10252)
2017(20246)
2016(10953)
2015(12547)
2014(12549)
2013(12066)
2012(10671)
2011(9595)
2010(10000)
2009(9488)
2008(9305)
2007(8348)
2006(7306)
2005(6773)
作者
(29879)
(24973)
(24908)
(23865)
(15996)
(11813)
(11242)
(9556)
(9366)
(9018)
(8485)
(8466)
(8054)
(7983)
(7810)
(7727)
(7497)
(7265)
(7180)
(7085)
(6277)
(6090)
(6013)
(5722)
(5620)
(5590)
(5567)
(5506)
(4988)
(4814)
学科
(44133)
经济(44055)
管理(37906)
(33218)
(29402)
企业(29402)
方法(22254)
数学(20082)
数学方法(19576)
(13794)
(13433)
中国(10559)
(10492)
业经(10003)
(9172)
(8537)
财务(8495)
财务管理(8473)
企业财务(8002)
理论(7953)
(7843)
银行(7837)
体制(7810)
(7423)
(7357)
贸易(7352)
(7193)
(7154)
金融(7152)
(7124)
机构
学院(155267)
大学(154748)
(64664)
经济(63298)
管理(62207)
理学(53779)
理学院(53271)
管理学(52102)
管理学院(51816)
研究(47239)
中国(37051)
(33028)
(31864)
科学(26917)
财经(25500)
(23556)
(22997)
(22774)
中心(21978)
业大(20490)
(20472)
研究所(20241)
经济学(20241)
北京(19892)
财经大学(18944)
(18428)
(18219)
经济学院(18130)
师范(18058)
(17217)
基金
项目(102149)
科学(81834)
研究(75581)
基金(75410)
(64389)
国家(63927)
科学基金(56446)
社会(49168)
社会科(46762)
社会科学(46753)
(40168)
基金项目(38983)
教育(36330)
自然(36282)
自然科(35495)
自然科学(35489)
自然科学基金(34847)
(33232)
资助(32018)
编号(30650)
成果(25092)
(24397)
(23235)
重点(23029)
(21779)
课题(21485)
教育部(20597)
(20482)
创新(20465)
国家社会(20329)
期刊
(70804)
经济(70804)
研究(45843)
中国(32093)
(27520)
管理(24952)
科学(20074)
学报(20067)
(18977)
教育(17132)
大学(16542)
学学(15631)
技术(15355)
(14713)
金融(14713)
财经(13136)
农业(12352)
经济研究(11495)
业经(11310)
(11191)
统计(9274)
问题(8857)
(8627)
技术经济(7910)
决策(7591)
财会(7382)
理论(7184)
(6847)
科技(6846)
现代(6780)
共检索到23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的展开,企业内部分配机制的改革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和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工资分配形式上越来越多的公有制企业模仿并采取了三资企业的分配模式——“模糊工资制”,从而使得原先在国有企业分配方式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透明工资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模糊工资制”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对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模式的改革究竟是好是坏?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日趋激烈。而带普遍性的观点不外乎两种,即“好”与“不好”。认为“好”的人,理由是“模糊工资制”破除了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君武  
当下,上海绝大部分学校都实行“课时工资制”。“课时工资制”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中国大地, 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市场经济初见端倪, “打破铁饭碗,打破平均主义”,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建铭  
实施职能绩效薪点工资制,员工工资收入变化看贡献,岗位提升看能力,工资能增能减、岗位能升能降,真正体现了"企业效益是员工得益之本","收入是挣来的,而不是企业发的"。为配合集团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成立了投资管理分公司,统一管理集团非核心业务资产和企业。分公司成立后,承袭了集团公司的岗位等级工资制。在分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东方电气投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范卫华  
根据员工劳动工序等级、质量考核、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分配,多劳多得。为了完善计件工资与生产员工工作绩效挂钩机制,笔者通过人力资源多年工作实践,提出按价值导向实施企业计件工资制操作方法。一、实施基本思路员工计件工资收入在完成劳动工作量的基础上,根据其劳动工序等级、质量考核、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分配,多劳多得。㈠实行计件等级工资。根据员工完成劳动工作量、劳动工序等级进行分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书松  廖建桥  
测量性与替代性是绩效工资制的理论基础。大学教师绩效有限可测性与不同水平绩效间的不可替代性给大学绩效工资制的实践带来了挑战。绩效工资制会导致大学教师绩效目的偏差、绩效行为偏差和职场人际偏差等绩效非伦理问题,削弱大学教师的伦理动机而加剧各类有违职业伦理的行为。绩效考核内容的两维设计、绩效考核目的的差异取向和薪酬兑现模式向投资模式的转换,是干预大学绩效工资制绩效非伦理风险的有效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小旵  丁为民  
根据温室温度的控制特点 ,提出了实现室内温度模糊控制的方法 ,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温室内温度的模糊控制具有较为明显的衰减特性 ,能够把被控参数调节在设定值周围 ,参数的波动小 ,控制品质优于开关量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美强  
现实的供应商评价,非期望输出和模糊要素广泛共存。文章首先在已有的具有非期望输出DE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期望输出的超效率DEA模型,然后基于模糊数的比较规则,提出了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的供应商评价超效率DEA模型。由于该模型关注非期望要素导致的供应商无效率,能处理所有指标值,包括非期望要素指标值都是模糊数的情形,并有效地解决了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供应商的全排序问题,因此与已有相关模型相比,所提出模型更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最后给出了一个供应商评价实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俊娥  张洪亮  李少波  严冠卓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谭吉玉   刘高常  
不同的犹豫模糊元包含的隶属度个数往往不同,且犹豫模糊集的不确定性包括模糊不确定性与犹豫不确定性两个方面,这直接导致犹豫模糊熵计算的复杂性。针对此问题,将犹豫模糊元置于欧式空间进行分析,任意一个犹豫模糊元看作欧式空间中的点,而隶属度值则是相应点的坐标,欧式空间的多维性与犹豫模糊元的多值性刚好契合。基于此种思路,首先,基于空间分析,给出了犹豫模糊非概率熵的公理化定义。然后,基于空间距离提出犹豫模糊非概率熵测度公式,即为距离之比,犹豫模糊元分别与最近的(最远的)两个非模糊点之间的距离之比,该犹豫模糊非概率熵能够有效融合犹豫不确定性与模糊不确定性,同时解决了犹豫模糊元中隶属度个数不同带来的计算问题。最后,结合TOPSIS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的犹豫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途径,并用实例分析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熙梅  
本文给出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出适合该模型的模糊控制器,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可取代人工手动控制,实现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模糊控制。
[期刊] 预测  [作者] 岑咏霆  
模糊推理预测岑咏霆(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200042)在实际的定量预测中,传统的思路往往是追求某种精确,这往往使计算大为繁杂,甚至使问题实际上成为无解,而得到的预测结果的精度实际上毫无现实意义,这种情况在长期、宏观预测中显得十分突出。而模糊集合论提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富兰  潘锡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阮时敏  
当前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制度体系存在总体结构不合理、基础性绩效不均衡、奖励性绩效考核不全面等问题,未能很好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基于胜任力模型优化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可以较好解决以上问题。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应包括多维度的胜任力因素评价体系和多渠道的评价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永新  
教师绩效工资是国家投入的物质性资源,如果只理解为执行文件、落实政策,或简单化地实施这一制度,效果必然有限。运用管理科学原理,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思考与整体设计、明确绩效构成的价值取向、合理设定绩效工资差距、多维分析绩效责任及归因等管理策略,能持续发挥教师绩效工资制的积极效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