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
2023(2123)
2022(1875)
2021(1760)
2020(1513)
2019(3209)
2018(3241)
2017(6267)
2016(3262)
2015(3553)
2014(3505)
2013(3598)
2012(3441)
2011(3176)
2010(3653)
2009(3898)
2008(2694)
2007(2159)
2006(1798)
2005(1524)
作者
(9181)
(7999)
(7840)
(7344)
(4830)
(3811)
(3585)
(3050)
(2883)
(2864)
(2637)
(2564)
(2538)
(2501)
(2388)
(2310)
(2283)
(2254)
(2246)
(2131)
(1917)
(1910)
(1891)
(1812)
(1742)
(1722)
(1681)
(1677)
(1580)
(1567)
学科
(14856)
经济(14846)
管理(9844)
(9415)
(8109)
企业(8109)
方法(7019)
数学(6118)
数学方法(6069)
(3570)
(3529)
中国(3515)
(3327)
贸易(3327)
(3299)
金融(3299)
(3208)
业经(2967)
地方(2858)
(2832)
关系(2742)
(2513)
理论(2499)
农业(2370)
(2353)
银行(2347)
(2271)
(2262)
财务(2260)
财务管理(2256)
机构
学院(48067)
大学(47485)
(18616)
经济(18235)
管理(17650)
研究(16146)
理学(15490)
理学院(15289)
管理学(14936)
管理学院(14868)
中国(12108)
(9796)
科学(9749)
(8495)
(8275)
研究所(7547)
业大(7028)
(7000)
财经(6967)
(6827)
师范(6781)
中心(6746)
(6612)
(6344)
北京(6218)
(6041)
农业(5538)
师范大学(5498)
(5483)
商学(5343)
基金
项目(31624)
科学(24777)
研究(22841)
基金(22712)
(19778)
国家(19590)
科学基金(16774)
社会(14462)
社会科(13661)
社会科学(13659)
(12270)
基金项目(12262)
自然(11186)
教育(11023)
自然科(10946)
自然科学(10941)
自然科学基金(10746)
(10260)
编号(9322)
资助(9279)
成果(7291)
重点(7089)
(6953)
课题(6560)
(6548)
(6428)
科研(6115)
教育部(6083)
大学(6006)
创新(5930)
期刊
(21610)
经济(21610)
研究(13456)
中国(8281)
学报(7524)
科学(7266)
管理(6708)
(6514)
(6068)
大学(5990)
学学(5708)
教育(5099)
农业(4732)
(4487)
金融(4487)
业经(4077)
经济研究(3717)
技术(3461)
财经(3286)
国际(2944)
商业(2910)
(2850)
(2806)
问题(2618)
世界(2370)
(2215)
资源(2209)
现代(2203)
业大(2195)
(2165)
共检索到69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志鹰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上升,使朝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美国如何处理朝鲜“核”问题与它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关,从长远看,朝美关系仍然有改善的可能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田文林  孙德刚  黄日涵  
近来,因伊朗核问题所导致的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和以色列不断放言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战争阴云再次笼罩中东地区。美国与伊朗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聚焦于伊朗"以民用开发核能为由,行发展核武之实",但是事实上仍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即表面上看是个技术性问题,但实则为政治问题,既是美伊长期矛盾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与伊朗、伊朗与以色列和伊朗与沙特"三组矛盾"的作用结果。就目前看,虽然伊朗局势进入了一个危险期,但显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尚未做好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的准备,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尚有距离。本文为鄙刊编辑部邀请的四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文章的综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郑泽民  
在美国即将攻伊之际,朝鲜突然宣布重启其核设施,导致了新一轮的朝鲜半岛核危机,这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也严重地威胁到韩国的安全。韩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极力要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危机。目前的国际局势也存在着韩国发挥“主导作用”的空间,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韩国的“主导作用”能否有积极成果以及能否继续发挥下去,还很难预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峰,俞素美  
新一轮朝鲜半岛核危机正在挑战美国的反恐新战略。同时 ,朝鲜南北和谈、日朝平壤宣言 ,东北亚两大历史事件也冲击了美日、美韩同盟。在这历史性的转换中 ,日、韩、美 3国协调体制将从同盟向外交转换。构筑TCOG和KEDO的新协调体制 ,是这一转换的重要形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马金言  
朝鲜核危机最为有利的解决途径无疑是和平对话 ,但是从中长期分析 ,在外交等对话途径日显弱化的情况下 ,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还是存在的 ,并有可能渐成强势。在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好转 ,朝日两国也决定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的情况下 ,朝鲜核危机的再度泛起将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但也存在着部分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加快建立的可能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朝核危机问题作为重大的国际危机事件,其影响与破坏力已经危及到地区甚至全球的和平发展环境。目前来看,美朝双方都寻求能在朝核危机上取得一些突破,但美朝之间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差距,美国会力争以利比亚的模式来解决朝核问题,而朝鲜方面即使不寻求印巴模式结束这场核之争,也将会通过这一边缘政策寻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尽管朝核去功能化已经出现曙光,但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不会一路平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梅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一度升级并演变为僵局,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为缓解危机作了大量的调解斡旋工作,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上升中的地区大国,正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大规模军事存在及其盟国体系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其盟国体系为核心的东亚安全机制的关系,立足自身国家利益,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勤  
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意愿往往比其拥有核武器的能力更起决定性作用。朝鲜具有拥有核武器的强烈意愿而非突出能力,朝鲜的意愿来自对其自身安全的深刻忧虑。但朝鲜仍然希望通过与美国实现正常的外交关系而非拥有核武器来解决其安全问题。要根本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不仅要解决朝鲜的安全问题,还要解决朝鲜的发展问题。要透过朝核危机对中关关系、多边安全机制、非对称外交、中国面临的核态势等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对地区的安全负责,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责,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利益负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美国长年来累积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只好增印美钞和增发国债,造成美钞贬值和国债的信用度被下调,最后引发了债务危机。美国的债务危机又导致欧盟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欧债务危机,又牵累了日本和中国。日本投资的亏损和日元猛涨,进一步冲击了原已十分萧条的日本经济。中国大量购买美欧等国的国债,获得了较高利润但风险也很大。中国今后经济的成长率趋于下滑,其经济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严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如果不是日本强震,相信世界上许多人并不会知道地球上有一个福岛地名的存在,而如果不是14米高海啸的巨大破坏,肯定有绝对多数非日本国居民并不了解福岛还盘踞着全球最大的核电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2017年的朝核危机实质上是特朗普政府实施边缘政策而带来的一场危机,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朝鲜在战争和让步之间做出选择,以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然而,特朗普政府对朝核问题的危机管理因朝鲜的外交对冲、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合作的缺失使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国内甚至出现是否会默认朝鲜有核的争论。若要真正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特朗普政府的现实方案仍是设定有限目标,并由联合国安理会制定可逆条款,约束美朝不信守承诺的行为,以国际社会的担保减少美朝互信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快推进半岛无核化的和平进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沱生  
2012年秋钓鱼岛争端的激化在中日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中日两国一度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2014年底,经过艰苦努力,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走出最危险的阶段,开始趋向稳定与改善。然而,中日关系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并面临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切实管理好两国的海上争端、历史摩擦,继续恢复与加强对话交流和尽力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中日关系才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重新走上构建战略互惠新型关系的正确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洪才  
欧债危机本质是财政危机,救援只能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而并非治本之策近期欧债危机处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11月,希腊财政部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对GDP的比例将达到13.7%,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成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端。2010年5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由于希腊债务危机的传染效应,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漆鑫  庞业军  
欧债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欧盟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欧债危机仍愈演愈烈。文章从债务问题国家自身经济结构性因素与欧元区制度性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指出欧债危机可能促使欧洲走向更为紧密的财政和政治联盟。针对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应继续坚持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制定并积极实施金融业长期改革战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中,美国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于全球的投资者,这也就意味着,其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还可能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全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美国金融机构深陷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金融市场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全球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下一步走向,并期待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在早先的一些研究中,比较乐观的投资人曾预计美国次贷危机正在逐步趋向缓和,美国经济也可能会在2008年底或2009年第一季度之后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不过,在经历了9月份的一系列变故后,人们发现,最糟糕的时刻可能才刚刚开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