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
- 2023(1203)
- 2022(906)
- 2021(936)
- 2020(763)
- 2019(1689)
- 2018(1751)
- 2017(2892)
- 2016(1734)
- 2015(1922)
- 2014(2052)
- 2013(1787)
- 2012(1702)
- 2011(1498)
- 2010(1577)
- 2009(1357)
- 2008(1589)
- 2007(1632)
- 2006(1261)
- 2005(1129)
- 学科
- 济(5119)
- 经济(5118)
- 管理(4785)
- 业(3412)
- 企(3216)
- 企业(3216)
- 方法(2967)
- 理论(2362)
- 数学(2358)
- 数学方法(2210)
- 教学(2174)
- 学(1990)
- 教育(1507)
- 中国(1458)
- 财(1369)
- 业经(1214)
- 学法(1196)
- 教学法(1196)
- 务(1092)
- 财务(1084)
- 财务管理(1080)
- 和(994)
- 学理(980)
- 学理论(980)
- 技术(965)
- 企业财务(964)
- 银(910)
- 银行(909)
- 制(907)
- 农(858)
- 机构
- 学院(23846)
- 大学(23052)
- 研究(7689)
- 管理(7525)
- 理学(6216)
- 理学院(6107)
- 济(6058)
- 中国(5988)
- 京(5791)
- 经济(5786)
- 管理学(5775)
- 管理学院(5724)
- 科学(5570)
- 所(4210)
- 技术(4202)
- 江(4034)
- 北京(3893)
- 研究所(3797)
- 中心(3699)
- 农(3693)
- 范(3656)
- 师范(3620)
- 业大(3585)
- 州(3407)
- 财(3368)
- 职业(3070)
- 院(3002)
- 农业(2935)
- 工程(2929)
- 教育(2900)
共检索到3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俞凌云 马早明
"校园欺凌"作为社会焦点性问题,其概念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国内对"校园欺凌"概念的认知尚未明晰,相关概念的辨析与使用仍存在混淆不清的状况。相较于我国的情况,美、英、日等多个国家对"校园欺凌"的界定较为完善。各国在界定"校园欺凌"的原则中基本遵循了欧维斯的三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本国校园欺凌的具体特征对"校园欺凌"概念进行扩充。"校园欺凌"概念的认知须将其与"校园暴力"、"学生欺凌"的概念进行区别,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对"校园欺凌"概念做出重新界定,希望以此为相关政策法规细则的出台带来启发。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欺凌行为 攻击行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晓苏 吴锡皓
文章以中性会计为参照基础,从不确定性、会计确认、计量等角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内涵进行回顾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内涵重新界定。会计稳健性是一种内源于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机制,是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其基本特征是有偏性,在会计确认上,它将导致对未实现收益和损失确认的非对称性;在会计计量上,它会造成系统性低估净资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丽
[目的 /意义]引介国外近期关于altmetrics的理论思想和研究共识,以期对我国的altmetrics研究带来启示。[方法 /过程]采取多种信息检索方法,如网络检索、博客跟踪、浏览会议网站的方法,查找国内外相关信息,考察altmetrics的早期理论假说、术语提出的方式和过程;引介和分析国外专家的研究共识;研究我国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博客文章,总结国内altmetrics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外专家普遍认为altmetrics是对传统引文方法的补充,而不是替代;altmetrics测量的是科学研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不一定是科学研究的质量;altmetrics应该重新命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芸 钟钰
“两藏”战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为梳理“藏粮于技”概念缘起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理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内涵演变。结果表明:1)“藏粮于技”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实践,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向互促特色鲜明。2)“藏”的内涵包括市场和产量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精准、科学合理的粮食调控体系,并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可持续问题。3)“技”的内容扩展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多学科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扩散呈现多主体交互、反馈,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本研究从科技自强自立、摆脱路径依赖、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创新体系效能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藏粮于技”战略未来取向和实现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经勇
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科学总结我国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内涵,作了重新界定。这具体表现在以下论述的几个方面。一、用家庭承包经营取代家庭联产承包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前,无论是理论界,或者是中央有关文件,都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沈家乐 杨磊
全面而深入地调查我国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中职校园环境、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全国12个省48所中职学校8208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我国中职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广义阶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及学校层面主要因素对中职学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频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属于正常水平,中职校园欺凌以"隐性欺凌"行为为主,中职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因素影响,班级氛围对中职校园欺凌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校园欺凌 广义阶层线性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本文以"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为分析样本,采用话语分析法,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思想对该欺凌事件作"还原"分析。结果发现:欺凌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化强力表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机制内涵,是一个以舆论为载体的社会心理聚合、意见表达螺旋上升、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具有负面诱导与潜藏网络欺凌危机的多主体动态博弈过程。有效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舆情演化,防止其带来次生伤害的可行之法在于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媒体协同治理校园欺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 郑海啸
当前影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校园欺凌"认定过程中的概念模糊。美国以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的行为作为认定标准,并进一步将主动攻击他人的意愿、持续性的攻击行为及双方实力的悬殊作为构成校园欺凌行为认定的基本特性,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结合我国校园欺凌认定方面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认定方式,应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惩治措施;明确校园欺凌的基本特性,细化欺凌的角色划分。发挥法律、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促进校园欺凌的防治。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认定标准 防治 美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彬彬
校园欺凌干预政策长期受正义论的支配,伸张正义的干预措施要么是报应性的惩罚,要么是修复性的调解。零容忍打击和刚性治理取向主导着当前各国反校园欺凌政策。无论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全方位防治还是法制化的社会综合治理,都牵涉面广、代价昂贵,效果却令人怀疑,还充满风险。以不追究责任、不伸张正义的共同关切法为代表的校园欺凌调解,不但给校园欺凌干预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理论,还有可能使我们找到一种涉及面小、有效而廉价的、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校园欺凌干预对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 郭瑞迎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两个子库(SCI-E,SSCI)收录的2007-2016年有关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 Ⅲ、HistCite和Excel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境外校园欺凌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地区分布、载文期刊名称与核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校园欺凌研究以美国为主,欧美国家占据研究的主导地位;校园欺凌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荷兰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伊利诺伊大学等3所大学为中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玥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心理学 形成机理 干预措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书
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是英国政府为了遏制与破解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校园欺凌难题,通过立法、行政干预、技术支持等手段,促使全国中小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治理措施与方案。该政策实施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欺凌行为骤降"。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立法先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各校政策制定的因地制宜以及政策内容课程化实施等。但是,就反校园欺凌政策本身而言,尚存一些问题与不足,譬如部分学校的政策内容简单、缺乏激励措施等。
关键词:
英国 中小学校园欺凌 反校园欺凌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杨 李高峰
在反校园欺凌行动中,爱尔兰制定了专门性文件《中小学反欺凌规程》,明晰了角色职责、治理机制以及报告体系。在反欺凌手段上,爱尔兰注重早期预防工作,主要围绕界定欺凌行为与类型、保护易受害儿童、开设预防课程、创建反欺凌信息网站四个方面展开。此外,爱尔兰创建了以学校为核心、各利益相关方协作的反欺凌共同体,强调学校与家长、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实践证明,爱尔兰反校园欺凌行动成效显著,但亦有些许不足之处。
关键词:
爱尔兰 校园欺凌 反欺凌行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