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1)
2023(7026)
2022(5586)
2021(5091)
2020(4125)
2019(8735)
2018(8604)
2017(15545)
2016(8599)
2015(9505)
2014(9201)
2013(8579)
2012(7866)
2011(7197)
2010(7219)
2009(6684)
2008(6538)
2007(6165)
2006(5401)
2005(4698)
作者
(25054)
(21103)
(20643)
(19503)
(12955)
(9845)
(9359)
(8102)
(7867)
(7251)
(7124)
(7096)
(6836)
(6662)
(6565)
(6375)
(6166)
(6144)
(5959)
(5893)
(5284)
(5108)
(4920)
(4830)
(4635)
(4634)
(4624)
(4395)
(4354)
(4203)
学科
(33223)
经济(33187)
管理(28181)
(23593)
(20397)
企业(20397)
地方(11808)
技术(11714)
中国(10425)
方法(9466)
技术管理(8978)
(8647)
(8634)
(8516)
业经(7848)
数学(7648)
地方经济(7588)
数学方法(7548)
(7473)
(7137)
(6852)
银行(6829)
(6729)
金融(6721)
(6631)
理论(6431)
环境(5985)
农业(5628)
(5283)
教育(5223)
机构
学院(116907)
大学(115197)
(45390)
经济(44290)
研究(43282)
管理(43001)
理学(36479)
理学院(35985)
管理学(35333)
管理学院(35088)
中国(32575)
科学(27543)
(25326)
(21919)
(20804)
(20435)
研究所(20043)
中心(19781)
(19344)
业大(17740)
(16842)
师范(16627)
(16568)
农业(15878)
北京(15793)
财经(15787)
(15346)
技术(14729)
(14243)
(14106)
基金
项目(81381)
科学(64699)
研究(60885)
基金(57048)
(50851)
国家(50434)
科学基金(42764)
社会(38577)
社会科(36512)
社会科学(36505)
(34105)
基金项目(29904)
(28276)
教育(27195)
自然(26273)
自然科(25673)
自然科学(25663)
自然科学基金(25158)
编号(24611)
资助(21390)
成果(19948)
(19915)
(19157)
重点(18918)
创新(18908)
课题(18276)
(16662)
国家社会(16224)
发展(15465)
(15224)
期刊
(53701)
经济(53701)
研究(34688)
中国(28212)
学报(20046)
(18325)
科学(18126)
教育(17355)
管理(17352)
(16002)
大学(14866)
学学(13948)
农业(12191)
技术(11426)
(11192)
金融(11192)
业经(10448)
经济研究(8614)
科技(7933)
财经(7624)
问题(6818)
(6704)
(6547)
(6238)
论坛(6238)
图书(6084)
(6078)
技术经济(5784)
职业(5770)
(5528)
共检索到18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元兆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林木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达到最大,这是有悖于经济学常识的,不管从命名还是内容等方面看该理论都是个伪命题,经不起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在该理论的验收会上,实际上大多数学者更是强调了中国商品林发展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而没有给该理论太多的肯定。被媒体超常吹捧的"柏理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昭示着多种歪风邪气,在本质上揭示了中国林业界浮躁的心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鞠立新  张静韵  
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在理论上有缺陷、在实践上有误导,亟待纠正,竞争力是当代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只有具备竞争力才能成为社会经济意义上的现实生产力;要从经济运行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来认识竞争力问题:在多层面和多角度通过增强竞争力来发展生产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瑛  
顾客忠诚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资产价值的集中体现。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顾客的竞争,争取和维持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然而在企业经营实际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新顾客源源而来;另一方面许多现有顾客悄然而去,西方营销界将其称为“漏桶”现象。因此,建立顾客忠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入手,对如何建立和维护企业顾客的忠诚度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顾客忠诚的建立与维护的具体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恒明  吴价宝  
本文描述了组织中员工存在的浮躁心态及其危害,分析了浮躁心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日益呈现出的深刻而复杂的转折性变化,从学术界到决策层,都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思考。尤为重要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便是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大致回顾一下这一系列经济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过程,无疑是必要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志华  陈龙  
基于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人类产生了各种需要。从根本上而言,国家治理的目的就是协调"三种需要"以及与之相应的利益矛盾,防范风险,使之符合社会存续和发展的需要。一切国家治理活动皆最终归结于此。通过对公共经济资源的汲取和配置,财政成为协调"三种需要"矛盾的基本机制,并在其矛盾运动中得以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财政形态、制度和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需要"的矛盾运动来实现。在协调这一矛盾运动之中,围绕公共经济资源的汲取与配置,在人与物、人与人两个层面上形成了财政本质的"多重性",使财政具有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以及文化与伦理道德等多重属性。在人与物、人与人两个层面衍生出来的诸多财政关系,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基本维度和内容,并以利益分配与协调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财政本质"多重性"理论,为新时代推动财政理论创新、解决当前重大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蔡琛  苟燕楠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提请大会审议的《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家理财报告,就像一扇明亮的窗口,透过它可以从诸多角度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状况。细读之,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责任政府"的理财观念,其核心宗旨则在于实现"依法用好百姓钱"的公共部门理财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兢  
大学要形成办学特色必须继承和发扬各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其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本校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校园文化相统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从打牢基础、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严格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婷婷  尉嘉昕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以及省际国有工业企业数据,以社会浮躁心态为契入点,立足于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资本支出、绩效提升维度,实证探讨社会浮躁心态影响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经济增长、社会责任承担显著增强了地区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浮躁心态的激励进取效应超过浮夸焦躁效应,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民幸福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提升效应。在社会浮躁心态越严重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幸福的积极影响越凸显,表征出浮躁心态激发的进取心对国企改革成效的推动效应。然而,浮躁心态的积极影响并非国民幸福提升的良性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民生工程的理性建设,浮躁心态对国民幸福的正向推动效应或趋于减弱。研究结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幸福的积极影响,印证了国有企业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深化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仍须密切关注社会浮躁心态的变化趋势,切实承担起国有企业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重大使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建华  
笔者根据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体验式教育,以调适当代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就业浮躁症",并辅以信息、技能、法律、心理等多元化援助,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滨兵  
高校频繁改名,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方面改的次数多,另一方面则改得没有创意。校名雷同,给学生造成了麻烦,甚至报错了志愿走错了校门。高校如此频繁改名,让人错愕。高校频繁改名,根本原因在于功利。以为改了名,经费的投入和招生都会发生本质性改变。应该说,改了名,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益处,名称上也好看了许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朝宗  
面对躁动不安的社会,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表现出行为冲动、盲目、情绪和偏执的特点。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的不良风气、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学校的改革转型、不良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客观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和缺陷是产生浮躁的内部原因。只有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引导、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加上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取得更好的成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平利  
"上升期"和"成熟期":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界定"高职教育"概念无论其他国家把"高职教育"称作什么,本文对这个概念可以做一个统一的界定。所谓高职教育,即是在工业化时代,应着企业对生产制造及其管理人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用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第一,高职教育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这个限定把医学院和音乐学院等"精英大学"排除在外了;第二,高职教育最初是为制造业服务的,随着后工业时代来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清时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公布了。我国媒体上"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之类的讨论又热火朝天起来,不少人都在反思中国人拿不到诺奖的原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锦华  
在新年到来之际,应本刊之邀,锦华同志针对当前经济环境与中国企业界现状,为我们写下了这篇新年寄语,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中国企业、企业家的殷切希望。 --编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