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7)
- 2023(15136)
- 2022(12996)
- 2021(12190)
- 2020(9997)
- 2019(23061)
- 2018(22892)
- 2017(43763)
- 2016(23878)
- 2015(26758)
- 2014(26958)
- 2013(26452)
- 2012(24226)
- 2011(21845)
- 2010(21872)
- 2009(20192)
- 2008(19704)
- 2007(17451)
- 2006(15531)
- 2005(13338)
- 学科
- 济(93779)
- 经济(93646)
- 管理(68809)
- 业(66857)
- 企(52099)
- 企业(52099)
- 方法(39035)
- 农(36011)
- 数学(33670)
- 数学方法(33272)
- 中国(25014)
- 财(24598)
- 业经(24148)
- 农业(24053)
- 地方(23893)
- 制(21949)
- 学(20277)
- 环境(15742)
- 贸(15713)
- 贸易(15702)
- 易(15206)
- 体(14762)
- 务(14698)
- 财务(14627)
- 财务管理(14596)
- 银(14472)
- 理论(14461)
- 和(14453)
- 银行(14434)
- 技术(14105)
- 机构
- 学院(334724)
- 大学(333695)
- 管理(132581)
- 济(129748)
- 经济(126650)
- 理学(114625)
- 理学院(113298)
- 研究(112483)
- 管理学(111350)
- 管理学院(110734)
- 中国(83352)
- 京(71068)
- 科学(70386)
- 财(60987)
- 农(58633)
- 所(55739)
- 业大(52112)
- 中心(52036)
- 研究所(50696)
- 江(50411)
- 财经(48036)
- 范(45608)
- 师范(45239)
- 农业(44665)
- 北京(44588)
- 经(43496)
- 州(41223)
- 院(41078)
- 经济学(38038)
- 省(36804)
- 基金
- 项目(233020)
- 科学(182865)
- 研究(172802)
- 基金(167394)
- 家(145110)
- 国家(143823)
- 科学基金(123507)
- 社会(108290)
- 社会科(102288)
- 社会科学(102262)
- 省(93193)
- 基金项目(89875)
- 自然(79564)
- 教育(78260)
- 自然科(77557)
- 自然科学(77539)
- 划(77164)
- 自然科学基金(76084)
- 编号(71806)
- 资助(67255)
- 成果(58313)
- 重点(52035)
- 部(50640)
- 发(50344)
- 课题(49627)
- 创(48189)
- 制(45532)
- 创新(44949)
- 科研(43861)
- 国家社会(43680)
共检索到494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棉管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村改居"项目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实现政经分离、将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引入农村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N区却仍保留了诸多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变迁的悖论可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得到解释。在历史制度主义者看来,N区"村改居"的制度现状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一方面,体制锁定造成了制度依存,新制度不得不在现有的制度场域中寻找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回报递增和利益群体的博弈也使得制度始终在延续和变迁之间求得平衡。制度变迁不是简单的"效率最大化"的结果,制度场域及制度所塑造的利益群体对于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宇波 侯芮
在比较政治经济学中,路径依赖是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概念。按照历史制度主义的观点,路径依赖常常被视作是导致制度稳定的原因。事实上,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模式之一,包含了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路径依赖,超越了基于断裂均衡的狭义路径依赖模式,既能解释断裂均衡,也能解释渐进转型。分析多种要素的、更为开放的路径依赖模型,拓展了制度变迁的内涵和模式,实现了制度持续和制度变迁的联结,解释了制度变迁中的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的统一,处理了结构性和个体性层次矛盾,实现了制度变迁中决定论和偶然性的统一。路径依赖的制度变迁模式的探索,完善了制度变迁模式的谱系,形成多元共存的制度变迁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冉光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永穆 安雅娜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银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丽辉
在收集佛山有关农业产业发展的数据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评价了佛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的成绩,指出佛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朝着专业化、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及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佛山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晓蕾 樊平军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的是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主要被三种路径依赖束缚:移植别国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的应急性选择、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强控制力。突破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束缚,实现制度创新,就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健全多元监督机制,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小刚 卓妮
据调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为171.3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96%。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在全区230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这种所有权主体模式与现代规模化产业方向和城市集聚发展的用地模式难以匹配。同时,南海区产权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南海区工矿仓储用地的73.95%和商服用地的72.28%来自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于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解决集体建设用地量大分散、利用低效以及农民集体各自为政的问题,降低土地的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梦阳
从乡村振兴促进要素流通的要求来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是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其核心内涵是对公平和效率的总体把控和平衡协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全面开展农村地籍调查的工作基础上,遵循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结合本地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集体土地租赁市场活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特点,深入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南海实践方向,极大地丰富了改革内涵。以"两区分一转换"为主要特征的宅改模式
关键词:
经营性资产 南海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晓丽 冯淑怡 吕沛璐 刘子铭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探讨了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是把技术与制度视为外生变量。在回顾了有关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之后,总结了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引入路径创造理论来破解路径依赖及锁定。文章最后提出,演化经济学能够解释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问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白韶璞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