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
- 2023(677)
- 2022(548)
- 2021(497)
- 2020(416)
- 2019(975)
- 2018(873)
- 2017(1758)
- 2016(942)
- 2015(992)
- 2014(983)
- 2013(992)
- 2012(915)
- 2011(799)
- 2010(792)
- 2009(749)
- 2008(695)
- 2007(618)
- 2006(511)
- 2005(466)
- 学科
- 济(4521)
- 经济(4519)
- 方法(3053)
- 数学(2854)
- 数学方法(2811)
- 管理(2380)
- 业(2118)
- 企(1720)
- 企业(1720)
- 财(1007)
- 中国(901)
- 贸(744)
- 贸易(743)
- 业经(741)
- 易(723)
- 学(696)
- 农(666)
- 制(607)
- 融(598)
- 金融(598)
- 法(588)
- 务(584)
- 财务(583)
- 财务管理(580)
- 企业财务(567)
- 产业(559)
- 地方(530)
- 理论(526)
- 银(524)
- 银行(524)
- 机构
- 大学(13929)
- 学院(13474)
- 济(5404)
- 经济(5303)
- 管理(4927)
- 理学(4338)
- 理学院(4291)
- 管理学(4143)
- 管理学院(4110)
- 研究(3897)
- 京(2765)
- 中国(2746)
- 科学(2569)
- 财(2502)
- 农(2272)
- 财经(2201)
- 业大(2118)
- 中心(2041)
- 经(2011)
- 经济学(1983)
- 江(1974)
- 所(1918)
- 农业(1882)
- 经济学院(1829)
- 研究所(1737)
- 财经大学(1680)
- 范(1658)
- 师范(1638)
- 北京(1629)
- 商学(1583)
共检索到18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迟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授予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进一步奠定了理性预期学派在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地位。财政理论也是理性预期学派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方面。在财政领域中,该派主要集中攻击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理论上这一点是从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罗伯特·巴罗在70年代中期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开始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成奎 王朝才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基础是生命周期假说,而且其成立存在诸多前提条件。通过对我国的居民消费、国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成立。
关键词:
李嘉图等价定理 协整检验 居民消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彦锋 李贞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巨额财政支出的筹资工具主要依赖税收还是债务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和税收平滑定理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正确评价税收和国债——政府的这两种主要筹资工具的不同效应。
关键词:
李嘉图等价定理 税收平滑定理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1998年以来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能否有效地扩大总需求 ,即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不仅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也是我国今后很长时期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回顾性理论分析 ,并在理论上论证该定理站不住脚 ,最后通过计量经济分析证明该定理不适用于我国。本文的结论是 :税收和国债在我国并非等价 ,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关键词:
李嘉图等价 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 国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何乘材
一、引言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即在财政支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政府是通过征税(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债务来融资,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都会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李嘉图,1981,p.208)。这一思想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人詹姆斯·布坎南(Buchanan,1976,p.337—342)在《巴罗论李嘉图等价定理》这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志强
从目前各国爆发的债务危机来看,李嘉图等价定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成立。因此,政府在筹措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时,不但要防范巨额债务、不可持续的赤字路径和财政机会主义下所带来的债务风险问题,更要依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正确选择征税或举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李嘉图对等定理的分析赵志耘郭庆旺公债政策在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占居重要地位。而政府在制定公债政策时,首先要依据当时的经济状况,清楚地认识到公债的经济效应。在公债的经济效应理论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即李嘉图对等定理和公债的资产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现实生活中,政府通过举债融资时,消费者往往因为忽略了未来的税负的改变而增加需求,从而违背了李嘉图等价原理。通过建立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上述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国债余额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长期上来看,国债的发行对于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论证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的不适用性,并指出其不成立的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按照标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大规模失业时,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由此引起的财政赤字则由政府发行公债筹措资金来弥补。但是,这一政策主张遭到各种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其中,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洁 翟胜宝
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及其适用条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讨论热点。本文在考虑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的条件下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假说实际上检验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根据产出缺口检验了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然后利用VAR模型检验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结论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上存在不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效应更明显;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被削弱。
关键词:
李嘉图等价 汇率制度 经济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耿鹏
本文使用42个发达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2000~2010年的经济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不同国家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检验李嘉图等价效应成立的条件。估计结果显示,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表现出"双赤字"现象,但政府债务规模对消费与投资的扭曲作用使得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又呈现非线性关系。同时,较高的税负水平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是导致李嘉图等价效应成立的重要条件。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长期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平衡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因此,实施审慎的宏观财政政策、降低税负水平对维持经常账户平衡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常账户 政府债务 李嘉图等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荣春
李嘉图在机器与失业关系理论上,由于受亚当.斯密思想的影响,最初认为机器的使用与普及不会导致工人的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但是巴顿的《影响社会上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现实条件的考察》一文的发表,彻底改变了李嘉图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提出了机器驱逐工人,造成人口过剩的原理。
关键词:
李嘉图 机器与失业 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裴宏 潘东奇
19世纪20~40年代,对英国政治经济学来说,是一个沉闷的年代,李嘉图经济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少数值得研究的事件之一。对此,马克思用“李嘉图学派解体”加以概括,但当代大多数文献对马克思相关表述的理解流于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辉格史观。当时同时发生了三个事件:“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李嘉图号召力的退潮”和“李嘉图经济学同其他资产阶级学说的汇流”,三者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麦克库洛赫等人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解释消解了李嘉图学说的科学成分,使之汇入古典经济学的后期发展脉络,但这不是李嘉图学说声势退潮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当时英国政治经济学体系变化的结果。恰是李嘉图学说的庸俗化,构建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穆勒—马歇尔传统,马歇尔去世前,李嘉图学说一直是英国经济学的“旗帜”和基本盘。当然,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失败,因为马克思对李嘉图学说首先是批判者,然后是继承者。
关键词:
李嘉图学派解体 劳动价值论 古典经济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喻开志 陈良
构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着力破解长期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有效扩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本文从完善税收体制这一视角,通过引入累进的遗产税率变量拓展了李嘉图等价模型,尝试性地将居民消费需求、收入、一次性总付税和累进税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在累进的遗产税下,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政府实行累进的遗产税能扩大居民现期消费。
关键词:
累进的遗产税 李嘉图等价 消费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