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2)
2023(5731)
2022(3811)
2021(3117)
2020(2221)
2019(4769)
2018(4699)
2017(8806)
2016(4900)
2015(5393)
2014(5444)
2013(5233)
2012(5234)
2011(4705)
2010(4847)
2009(4625)
2008(4843)
2007(4583)
2006(4124)
2005(3868)
作者
(16400)
(13767)
(13595)
(13018)
(8541)
(6713)
(6208)
(5323)
(5261)
(4854)
(4689)
(4623)
(4338)
(4293)
(4230)
(4202)
(4139)
(4028)
(4015)
(3959)
(3653)
(3309)
(3283)
(3130)
(3052)
(3036)
(2982)
(2975)
(2774)
(2724)
学科
(27205)
经济(27183)
管理(16435)
(15100)
(13246)
企业(13246)
业经(11050)
产业(10943)
方法(8839)
信息(8174)
总论(7872)
信息产业(7803)
中国(7458)
数学(7370)
数学方法(7202)
(6837)
(6203)
(5878)
(5729)
结构(5171)
(4735)
银行(4723)
(4602)
金融(4602)
(4537)
(4532)
(4457)
财务(4448)
财务管理(4434)
企业财务(4268)
机构
大学(81669)
学院(79852)
(31256)
经济(30557)
管理(28419)
研究(27631)
理学(24333)
理学院(24011)
管理学(23434)
管理学院(23275)
中国(21121)
(17643)
科学(17546)
(15205)
(13952)
(13334)
中心(12795)
研究所(12626)
(12521)
财经(12061)
业大(11570)
(11494)
师范(11315)
北京(11062)
(10939)
农业(10554)
经济学(10265)
(10250)
(10080)
经济学院(9257)
基金
项目(52238)
科学(41231)
基金(38092)
研究(37504)
(33609)
国家(33329)
科学基金(28562)
社会(24869)
社会科(23697)
社会科学(23690)
(19960)
基金项目(19062)
自然(17333)
自然科(16974)
自然科学(16971)
教育(16703)
自然科学基金(16671)
(16594)
资助(15350)
编号(14914)
成果(12843)
重点(11868)
(11158)
国家社会(11089)
(10955)
(10474)
课题(10071)
创新(9872)
科研(9762)
大学(9603)
期刊
(36243)
经济(36243)
研究(23903)
中国(16566)
学报(15384)
科学(12727)
(12306)
(12197)
大学(11770)
管理(11339)
学学(10897)
教育(9602)
农业(8256)
(7083)
金融(7083)
技术(6991)
图书(6671)
财经(6543)
经济研究(6027)
(5768)
业经(5546)
书馆(4988)
图书馆(4988)
问题(4594)
(4560)
技术经济(4313)
统计(4234)
(4186)
(3921)
业大(3906)
共检索到123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郭春镇  
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融合的今天,国家、企业和个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数字赋能,由此带来了三方关系结构的新变化,并引发了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智慧法治与数字人权等数字时代国家治理的新问题。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在"权力—权利"这一经典命题的问题域之中。一、前沿问题蕴含于经典论题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加速从工业社会迈进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加速变迁的信息时代正向身处其中的思想者提出各种现实、真切、紧迫的问题。其中一部分问题在呈现鲜明时代性的同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顿国强   李鑫   纪欣鑫   盛泉宝   纪文义  
针对传统排肥器存在施肥不均而造成肥料利用率低问题,设计了一种双排肥轮结构的同向双螺旋排肥器,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排肥器的理论排肥量及影响排肥均匀性的参数,以排肥轮螺距、中心距、叶片高度为试验因素,排肥均匀性波动系数和轴向平均速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距对排肥均匀性波动系数影响为极显著,中心距、叶片高度对均匀性波动系数影响为显著,螺距、中心距、叶片高度对轴向平均速度影响为极显著,并在排肥轮中心距为48 mm,螺距32.5~33.2 mm、叶片高度13.5~14.7 mm时,均匀性波动系数≤10%、肥料轴向速度≥30 mm/s,排肥器作业性能最佳。在最优参数组合下排肥均匀性波动系数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相对误差为1.47%、单圈排肥量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相对误差为1.96%,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吻合较好。在不同转速下同向双螺旋排肥器较单螺旋排肥器排肥均匀性波动系数平均降低64.21%、单圈排肥量平均提升72.16%,优化后的同向双螺旋排肥器排肥均匀性好且排肥流量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国祥  
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发现规律、创新理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探索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是其基本任务。我们经过几年的调研、探索,创立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双螺旋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伟伟  梁大鹏  于渤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永霞  李正风  汪海波  
以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以及陈超美的科学计算理论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反映科学知识系统的运行机理。科学引文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增长、科学知识代谢、知识渗透、知识涌现、科学革命等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知识生态的机理。通过描绘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引文网络图谱揭示引文知识生态的微观机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芮正云  蒋豪  
[目的/意义]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镇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基于众创空间快速兴起的时代背景,探讨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问题。[方法/过程]首先总结了高校建设创客空间的独特优势;其次,分析了基于线上线下"双螺旋"模型的创客空间构建,以及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最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引起高校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熵变的内外部因素,并结合高校创客空间的新生劣势提出相应的稳固机制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建立线上线下动态耦合的"双螺旋"创客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包俊  廖艳  
以TFV理论为指导,借鉴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提出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领导力培养、员工培养形成精益建造管理理念支撑关键链,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5S管理、供应链管理形成精益建造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关键链,以此构建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筑企业精益建造管理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忠  周勇  卢元爽  查显涛  
为研究双螺旋旋耕埋草刀辊对水田土壤耕整时的工作性能,以相似原理为理论依据,基于LabVIEW搭建扭矩测试平台,制作与原型大小比例为1∶2的模型刀辊,以工作扭矩为评价指标,以土壤含水率、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和耕深为试验因素,在室内土槽条件下对该模型刀辊的工作扭矩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模型刀辊的工作扭矩随前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刀辊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选取L18(37)正交表,开展上述4因素对模型刀辊工作扭矩影响的正交试验,极差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耕深、前进速度及刀辊转速对模型刀辊的工作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覃世利  张洁  杨刚  刘亚  
在全球技术差距不断收敛的情境下,仅依靠创新要素的物理堆集难以取得成功。在创新文化催化下,让创新要素迸发出最大活力并重新组合,有助于突破障碍、提升创新绩效。借助生物学的基因双螺旋结构,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基因模型,分析其演化机理。其中,企业战略和知识管理构成双链,创新价值观是决定基因,制度创新是助力基因,自主创新是动力基因,创新成果是能力基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应用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志强  
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运用生物工程领域的"双螺旋"结构模式,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途径构建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螺旋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治杰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二者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借鉴DNA双螺旋理论,以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为双链,以参与主体、活动载体为氢键构建双螺旋模型。从螺旋的动态特征、内聚耦合、运行机理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反映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从目标协调统一、路径深度融合、主体参与配合、资源共建共享四个方面保障双螺旋模型的运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小林  陈宏  耿社民  雷初朝  秦国庆  
根据动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的结构、教学特点、本学科学生的层次性、学科发展和对教师多能性的要求 ,对该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构建了一套双螺旋循环教学模式 ,即教师与课程的螺旋循环链和学生层次与学习过程的螺旋循环链。这两条“教”、“学”互动的螺旋循环链有机结合 ,每完成一次循环教学过程 ,双螺旋上升一个螺距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提高一个层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雪  杨国梁  
本文采用智库双螺旋法进行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研究。结合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模型,总结其问题特征、功能作用、研究范式和规模尺度,得出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属于中规模智库研究问题,提出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的关键科学问题,即多元科技目标、相关学科领域和研究基础条件的不可公度性。基于智库双螺旋法,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导向和证据导向,采用外循环“解析—融合—还原”方法,以及内循环DIIS过程融合法和MIPS逻辑层次法,将会聚科学领域的科技目标、关联领域、条件基础等降维解构为若干可以比较的关键因素,形成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智库研究方法,以期对科技决策部门识别和遴选会聚科学领域有所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