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6)
- 2023(18147)
- 2022(15530)
- 2021(14438)
- 2020(12251)
- 2019(27940)
- 2018(27748)
- 2017(54426)
- 2016(29467)
- 2015(33190)
- 2014(33164)
- 2013(32568)
- 2012(29784)
- 2011(26699)
- 2010(27040)
- 2009(25471)
- 2008(25227)
- 2007(22591)
- 2006(20197)
- 2005(18325)
- 学科
- 济(121604)
- 经济(121429)
- 业(105972)
- 管理(101026)
- 企(93353)
- 企业(93353)
- 方法(55373)
- 数学(45350)
- 数学方法(44613)
- 财(38521)
- 农(37220)
- 业经(34645)
- 中国(31420)
- 制(27813)
- 务(26115)
- 财务(26028)
- 财务管理(25989)
- 农业(25402)
- 企业财务(24639)
- 理论(22941)
- 技术(22170)
- 地方(21872)
- 学(21694)
- 贸(21384)
- 贸易(21373)
- 和(21028)
- 策(20994)
- 易(20773)
- 划(19989)
- 体(19507)
- 机构
- 学院(424761)
- 大学(421557)
- 济(173232)
- 管理(172207)
- 经济(169539)
- 理学(148346)
- 理学院(146812)
- 管理学(144276)
- 管理学院(143480)
- 研究(135674)
- 中国(105144)
- 京(89410)
- 财(85035)
- 科学(81190)
- 所(67270)
- 财经(66610)
- 农(66066)
- 江(64350)
- 中心(61699)
- 经(60445)
- 研究所(60369)
- 业大(60167)
- 北京(56497)
- 范(53080)
- 师范(52656)
- 经济学(51585)
- 农业(51341)
- 州(51173)
- 院(49341)
- 财经大学(49211)
- 基金
- 项目(279490)
- 科学(221796)
- 研究(207960)
- 基金(203825)
- 家(175104)
- 国家(173585)
- 科学基金(151581)
- 社会(131876)
- 社会科(125052)
- 社会科学(125023)
- 省(109318)
- 基金项目(106906)
- 自然(98052)
- 教育(95944)
- 自然科(95831)
- 自然科学(95812)
- 自然科学基金(94100)
- 划(90647)
- 编号(85577)
- 资助(84918)
- 成果(69640)
- 部(62033)
- 重点(61744)
- 创(59436)
- 课题(58717)
- 发(58643)
- 创新(54882)
- 制(54224)
- 教育部(53915)
- 国家社会(53715)
- 期刊
- 济(196176)
- 经济(196176)
- 研究(128072)
- 中国(82027)
- 管理(68323)
- 财(68093)
- 农(61645)
- 学报(59778)
- 科学(57297)
- 大学(46978)
- 教育(46858)
- 学学(44289)
- 农业(42325)
- 融(40049)
- 金融(40049)
- 技术(38992)
- 业经(33837)
- 财经(33009)
- 经济研究(30545)
- 经(28293)
- 问题(25094)
- 业(23573)
- 技术经济(22329)
- 现代(20530)
- 理论(19887)
- 统计(19567)
- 科技(19419)
- 商业(19304)
- 图书(19047)
- 贸(18919)
共检索到634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妍 杨晓章 王辉 张牧扬
基于2012—2018年各地区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折旧政策带来了未预期的就业效应。一方面,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制造业“机器代人”的进程,提升了制造业劳动力质量。另一方面,政策实施产生的“规模效应”抵消了“机器代人”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数量。上述两种效应在技术、劳动和资本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产生了差异化效果,使得劳动力资源偏向性地流入技术密集型行业,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的就业效应会传导至宏观层面,影响地区间和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上述结论将对未来我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石绍宾 沈青 鞠镇远
本文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利用2011~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评估2014年和2015年推出的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投资的激励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确实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规模。与大型和小型企业相比,中等规模企业的投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与中等融资约束企业相比,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投资受政策激励的效果更佳。为进一步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建议应适当扩大政策的适用范围和优惠力度,进一步推动降成本改革,同时细化差异化政策,突出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还应该不断丰富税收优惠形式,实现税收激励的交叉叠加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扬 李长英
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该政策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人力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方面加快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该政策效应存在行业层面和文本层面有着异质性:从行业来看,加速折旧政策没有提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文本来看,加速折旧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强加速折旧政策宣传作用,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政策,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层面应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畅通人才输送通道。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唐飞鹏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税收政策。通过问卷调查"世界工厂"东莞市967户企业,发现新政实施普惠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不高。Logit模型回归显示,微观企业的内在特征、经营条件和政策认知会影响其对新政的应用度;新政实施呈现出显著的受众特征。根据对15户典型企业的实地访谈,剖析各类企业抵触新政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对策。企业大多预期新政的未来作用很有限,效果评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六个特定行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研究结论可为新政的事后评价、管理服务及后续应变调整提供参考指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唐飞鹏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税收政策。通过问卷调查“世界工厂”东莞市967户企业,发现新政实施普惠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不高。Logit模型回归显示,微观企业的内在特征、经营条件和政策认知会影响其对新政的应用度;新政实施呈现出显著的受众特征。根据对15户典型企业的实地访谈,剖析各类企业抵触新政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对策。企业大多预期新政的未来作用很有限,效果评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六个特定行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研究结论可为新政的事后评价、管理服务及后续应变调整提供参考指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红娜 孙美玲
绿色技术创新是“双碳”背景下制造企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弥补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缺陷。以2011—2021年制造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工具变量法(IV)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进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从时间维度分析了该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作用的有效期。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在混合所有制和非国有制企业中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现金流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影响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从税收优惠政策角度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宣琳琳 高瑞元 袁晨新
基于GMM估算方法构建的联立方程,全面分析了资产折旧、金融贷款和制造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制造业贷款的增加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贷款资金主要流向非实体经济,而折旧率的提高对制造业投资和金融贷款均有乘数效应,利用加速折旧新规刺激制造业投资和贷款的潜力巨大。制造业企业应挖掘自身内源性资金潜力,金融机构则需要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而政府应给予其完善内部资金补偿制度的政策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朱喜安 王颖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翔 乔艺柯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政策效应受企业规模、股权性质、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在地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中介效应作用于企业价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郑家兴 王乔
为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我国自2014年起对高端制造业实施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选取了2014~2018年A股466家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考察了该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激励效果。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财力投入存在正向激励效应,但对其创新人力投入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兼顾厂商特征的分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显著,私营企业、小型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效果偏弱。为此,应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税收优惠长效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多维度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降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 高端制造业 创新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鸿蕾 刘志勇
精准核算制造业资本存量是有效测度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先决条件,而对总量、产业或区域层面折旧率的动态精准估计是资本存量核算的关键和难题。文章在永续盘存法的思路框架下,引入AK型生产函数,构建充分体现折旧率的产业特质及时变特征的制造业可变折旧率的测度模型,并利用非线性最优化思路求解。基于该测度模型,文章估算了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折旧率,进而核算资本存量。结果显示:在分阶段均值递增和先减后增两种假设条件下,制造业折旧率的测度值与实际情况最为相符,折旧率逐年波动的方向性并不明显;制造业资本存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存量增速总体处于下降状态。
关键词:
制造业 可变折旧率 资本存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美娜
2014年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并在2014年11月14日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这一政策的颁布对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真正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文章通过对该新政策的解读,进而结合案例分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新政策对相关企业的会计、所得税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加速折旧 固定资产 所得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孔东民 季绵绵 周妍
本文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尽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旨在通过降低税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加速企业设备更新,但企业间异质性可能会使得这一政策对不同企业的产能产生差异化影响。为了评估这一政策的净效应,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加剧了试点行业所在上市公司的产能过剩。进一步,该政策发布后,企业资本性支出显著增加,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并在其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考虑地区和行业竞争的影响,上述结果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投资效率降低、业绩下滑。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明晰的政策含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在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产能过剩并降低企业投资效率和企业绩效,需要对企业投资决策进行恰当的引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利梅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我国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行了两次扩围,放宽了加速折旧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行业范围,让企业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本文基于扩围后的新政策,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验证了加速折旧法的税收优惠效果,并结合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实际经营环境,分析了新政策对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及其在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对加速折旧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