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4)
- 2023(9739)
- 2022(7972)
- 2021(7486)
- 2020(5943)
- 2019(13530)
- 2018(13471)
- 2017(23738)
- 2016(13137)
- 2015(15149)
- 2014(15411)
- 2013(14943)
- 2012(14009)
- 2011(13108)
- 2010(13174)
- 2009(12228)
- 2008(12040)
- 2007(10946)
- 2006(9724)
- 2005(8633)
- 学科
- 济(53015)
- 经济(52937)
- 管理(31400)
- 业(31341)
- 农(27414)
- 企(20328)
- 企业(20328)
- 中国(20233)
- 方法(18713)
- 农业(17937)
- 数学(16222)
- 数学方法(16066)
- 业经(14361)
- 制(13771)
- 财(12513)
- 贸(11968)
- 贸易(11959)
- 易(11750)
- 学(11482)
- 银(10591)
- 银行(10574)
- 行(10266)
- 体(10103)
- 地方(9909)
- 发(9848)
- 融(9631)
- 金融(9624)
- 理论(8795)
- 教育(8725)
- 策(8375)
- 机构
- 学院(188652)
- 大学(187211)
- 济(80378)
- 经济(78645)
- 研究(70843)
- 管理(64336)
- 中国(56724)
- 理学(53662)
- 理学院(53007)
- 管理学(52080)
- 管理学院(51725)
- 京(40991)
- 科学(40736)
- 财(37543)
- 农(35934)
- 所(35721)
- 中心(32325)
- 研究所(32172)
- 江(29454)
- 财经(29075)
- 农业(27116)
- 范(26975)
- 师范(26691)
- 业大(26591)
- 经(26537)
- 北京(26513)
- 经济学(25978)
- 院(25220)
- 州(23418)
- 经济学院(23322)
- 基金
- 项目(119488)
- 科学(93292)
- 研究(92330)
- 基金(85723)
- 家(75061)
- 国家(74373)
- 科学基金(61982)
- 社会(59051)
- 社会科(55535)
- 社会科学(55529)
- 省(45165)
- 基金项目(43639)
- 教育(42698)
- 编号(38321)
- 划(38123)
- 自然(36355)
- 自然科(35502)
- 自然科学(35490)
- 资助(35165)
- 自然科学基金(34855)
- 成果(33108)
- 课题(27918)
- 重点(27331)
- 部(27327)
- 发(26770)
- 国家社会(25457)
- 中国(24879)
- 性(24353)
- 创(24265)
- 教育部(23445)
共检索到303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骏 闫楚涵 梁清云
滕尼斯共同体理论提供了“意志类型-社会形态-关系特征”的框架,被许多学者作为解开中国村落共同体特征和命运的钥匙。但陷于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窠臼,该框架存在解释限度等局限。从生产力角度出发,自然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胶着”是中国村落的关系特征,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本质力量”而非“本质意志”。而“本质力量”的梯度发展也决定了中国村落共同体的演变处于一种变与不变的平衡之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华
南方村落多为单姓聚族而居,以血缘为联结纽带,构成"血缘共同体";北方村落则是多姓杂居,家族之间的关系作为村落内部最重要的关系形态,是村落共同体的联结方式,以此为纽带形成的是"关系共同体",族际关系的不同形态决定村落的生活和治理的不同面貌。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因其内部的结合方式和纽带的差异,使得共同体内部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地方性共识、规范和伦理取向也大相径庭,相异成趣,进而在村落治理层面形成不同的政治社会现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池上新
本文借鉴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国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是典型的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区别以往的研究,本文将以村落而非个人为研究单位,分析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社团参与、互惠规范以及信任等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作用关系,而是—种多向度的互动关系,其中社会网络与互惠规范、互惠规范与社团参与、社团参与与社会信任均存在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另外,本文发现,家庭消费水平影响村落共同体的社会资本。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社会资本 互为因果 消费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以河南省新乡市M社区为例,系统性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实践逻辑。社会空间的集约化转型导致了传统村落共同体在社会边界、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多重维度的消解,具体表现为地域边界、地域生活和地域功能不同程度消解,地域共同体重建具体包括基于特定节地率的地域边界重建、基于"户籍均沾"的房屋配置模式和轮流赡养安置策略的地域生活重建以及"大杂居、小聚居"原则下的地域公共性重建,就地域社会学理论视角而言,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核心是地域社会整合机制,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共同体消解是一种建立在都市过密化和乡村疏离化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地域共同体是一个将都市和村落统合起来的统一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实践过程充满动态性、统合性和关联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冠群 张红霞 张学东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处于变迁之中。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传统道德习俗逐步边缘化,社会治理的传统文化基础也逐步离散化。在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挑战。要想改变农村社会治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困境,需整合乡村文化,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性治理,并运用现代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乡村文化 社会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胡盈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在于以社区民众生产生活基本聚落为基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要素的整体性开发。面对旅游利益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获益较少者要求实现旅游利益分配正义的呼声愈发强烈。而旅游共同体为其提供了最重要的学理支撑,其基本内涵是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社区民众从旅游资源生成、旅游持续发展到旅游成本分担等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文化资源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前提,持续发展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持续获益的基础,而成本分担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有序运行的保障。
关键词:
旅游共同体 传统村落 旅游利益 分配正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松林 魏婷婷
学术共同体的契约精神是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一种无言的、约定俗成的、休戚与共的精神盟约。就信仰而言,它蕴含对真理的热爱、敬畏与追求;就理智而言,它遵循内在的"玩趣"、理论与方法;就人格而言,它怀抱冥想、慎微与批判的特质;就自律而言,它崇尚一种心灵的道德约束。然而,学术的商品化、规划性、调控性与他律性,使学术共同体逐渐背离其契约精神的本质。其回归策略是,以真理之爱代替真理之用,以学术审美代替学术规划,以批判人格代替顺从人格,以学术争鸣代替道德律令。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契约精神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小杰 赵春盛
确定村落共同体现代转型的关键环节在于探寻变迁的路径。无论是基于学理的逻辑分析,还是基于实证的数据分析,都表明了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中村落共同体的转型不能听任市场经济和资本力量的冲击和激荡,村落共同体得以维系和实现转换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力量适度在场。村落共同体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权威认同的变迁,无不显示着国家建制性权威资源的积极发挥,是实现村落共同体的现代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乡村治理 基层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茂林 郝云宏 王淑贤
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看,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力是世界工业资本向农村不断扩张的结构性力量,村落共同体因受到冲击而逐步解构直至解体,社会出现文化失调和伦理失落。农民感知逐渐失去村落共同体的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和秩序感,产生消极情感。"德性律令"以"共享心智模型"为村落农民的认知图式,认为冲击与反应的辩证互动是以德性为核心,农村工业化的结构性力量会不断扩张,经济理性冲击德性伦理理性;德性会反抗经济理性,农民会为承认而斗争。文章从崭新的视角——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为"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和农民的反应"提供一种可能的文化解释。"中国道路"让作者由现代世界体系工业资本扩张反思农村工业化,中国需要从单一的农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军华 王丽莎 吕培亮
城乡融合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实践样态,使得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社会学理论启示,构建内生力、政府力、市场力三维一体分析框架,以贵州省H市S镇L村为例,从生产生计、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村落治理四个维度系统阐释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及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居住空间集聚化和社会空间社区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生计结构、治理模式、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嬗变和重塑。新发展社会学视角下的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是内生力、政府力和社会力等多元主体辩证互构的过程,其实践形态表现为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四体同构”的动态实践;其间涉及生计方式、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动态演化,势必会引发价值冲突、利益博弈甚至社会稳定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雎 罗珉
知识开放式创新成为信息时代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消费者、用户、专家等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不仅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网络,而且上升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但是,创新主体的多样化与创新速度的不断提升分别导致了多样性与动态性的组织悖论,由此引发了多样性与一致性、动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组织矛盾。这些悖论与矛盾为知识开放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知识共同体的构建思路,探讨这种中间组织特有的组织规则与组织结构,旨在解决创新所产生的组织悖论,推动知识的开放式创新。
关键词:
知识共同体 开放式创新 组织悖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禹钟华
货币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商品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虽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演进,货币本质在客观上却是恒定的。目前,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解释,都不能贯穿所有的货币发展阶段,而显露其局限性。从货币职能入手探讨货币本质,人们会发现:交换媒介是货币的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它的前提条件;人们一直忽略了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价值表现;货币本质是纯粹的价值表现形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平
选取研究生和学校共同体为个案,从导师学养的引领、课程设置的规约、学术氛围的营造和自我领悟的提升等四个方面架构了学术操守的形成机制,并简要阐述了学术操守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学术操守 反思 机制 传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陈志恒
近年来 ,从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到中国东海油田开发 ,中日这两个同属于东亚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其中表现出的超经济性更值得人们关注。为避免恶性竞争给国家间关系及地区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有必要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 ,以合作代替竞争 ,认真探讨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