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0)
2023(5953)
2022(4611)
2021(4544)
2020(3654)
2019(8878)
2018(8496)
2017(15845)
2016(8205)
2015(9774)
2014(9569)
2013(9649)
2012(9290)
2011(8667)
2010(8262)
2009(7785)
2008(7836)
2007(6470)
2006(5921)
2005(5712)
作者
(21999)
(18447)
(18205)
(17779)
(11803)
(8682)
(8465)
(7222)
(7135)
(6529)
(6486)
(6221)
(6096)
(6020)
(5777)
(5775)
(5504)
(5348)
(5164)
(4729)
(4704)
(4533)
(4376)
(4205)
(4183)
(4178)
(4137)
(3809)
(3629)
(3601)
学科
(39188)
经济(39160)
管理(17958)
(17548)
方法(17491)
银行(17403)
数学(16471)
(16435)
数学方法(16417)
(16210)
中国(15713)
(14518)
(12303)
企业(12303)
(10696)
贸易(10686)
(10616)
金融(10616)
(10571)
(9311)
制度(9307)
业务(9044)
银行制(7854)
(7816)
(7757)
业经(6860)
(6279)
(6139)
关系(5903)
环境(5594)
机构
大学(117709)
学院(112651)
(62603)
经济(61833)
研究(48127)
中国(46447)
管理(41291)
理学(34390)
理学院(33981)
管理学(33740)
管理学院(33511)
(27863)
(26445)
科学(23669)
(23572)
经济学(22185)
中心(22076)
财经(22073)
研究所(21358)
(20596)
经济学院(20050)
(19468)
银行(18647)
北京(17834)
(17220)
(16999)
财经大学(16938)
(16503)
(15891)
金融(15694)
基金
项目(71876)
科学(58243)
基金(56712)
研究(53867)
(49334)
国家(49033)
科学基金(41684)
社会(38340)
社会科(36616)
社会科学(36610)
基金项目(28619)
自然(24252)
教育(24186)
资助(24151)
自然科(23715)
自然科学(23710)
自然科学基金(23356)
(22138)
(20776)
中国(19362)
编号(18859)
(18807)
国家社会(18089)
教育部(16749)
重点(16725)
成果(16115)
(15998)
人文(15128)
(14636)
社科(14582)
期刊
(63684)
经济(63684)
研究(44958)
(28023)
金融(28023)
中国(25873)
(20561)
管理(16004)
科学(15988)
学报(14691)
(14347)
经济研究(12522)
财经(12330)
大学(11850)
国际(11248)
(10982)
学学(10954)
(10748)
世界(10005)
教育(9402)
农业(8665)
问题(8586)
技术(7943)
业经(6507)
理论(6320)
(6254)
技术经济(5753)
实践(5303)
(5303)
统计(5282)
共检索到19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截2019年4月底,部分上市银行2018年业绩陆续披露。从发布的资产质量指标来看,32家上市银行中不良"双升"的有4家;不良"一升一降"的有13家,不良"双降"有5家,两项指标持平的银行有10家。从数据背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银行在"回归本源"和"转型突围"中努力寻求差异化、特色化且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且在银行服务对象和监管主体之间寻求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近年来,出于对宏观环境变化的担忧以及资本市场估值的压力,转型已成为银行业内热议的一个话题。其核心内容,当然少不了对业务结构调整,特别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强调。那么,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才是合理的呢?表1列出了一些国际大银行和中国上市银行的业务结构数据的对比情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政委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商业银行无法独自解决的,必须最终依靠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至少在10年前,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必须履行的金融开放承诺,中国银行业就已强烈感受到了转型的巨大压力。直观地与西方国家银行对比,这种"转型"被等同于"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10年来,转型早已成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共识。然而,目前商业银行转型的情况似乎仍不理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一、引言2014年9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批准了修订后的审计报告系列准则,标志着审计报告新模式的正式成型。《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引入了此次改革中最为核心的措施: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国际审计职业界希望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段,提升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沟通价值,以及审计工作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上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规范,加强了金融法制和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银行业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有利时机对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了重大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制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了《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芳  李龙  
本文通过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市场进退壁垒的分析来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通过计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主要地位,通过数据计算CR4和HHI指数,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近年来的集中度依然较高,仍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着整个市场。但从动态发展来看,在市场化进程中新生成的商业银行对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冲击,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开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较小,政策法律性壁垒构成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障碍。虽然整体表现为规模经济,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态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葛兆强  王英俊  周行健  
2009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逆周期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取得成效。然而由于信贷扩张过快所引发的资本不足已开始严重困挠着各家银行。靠信贷规模急速扩张所支撑起的银行盈利增长,在2010年能否持续,仍将备受关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龙建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寿梅生  
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会上来自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各大商业银行的专家学者围绕"银行业科学发展与转型"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银行家们充分意识到,中国银行业面临经济增长下行、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加速、银行业市场从卖方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多重压力挑战,银行业转型势在必行,而且必须从科学发展的高度积极谋划转型。本刊发表交通银行寿梅生副行长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供读者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魏苗  
本文在阐述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存贷款市场的均衡利率,发现存贷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存款管制利率越低,存贷利差越大。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提高,存贷利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因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必须实行战略转型,转变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以降低资本消耗、减少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为核心的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以实现银行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菁  
本文利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0-2007年期间的数据,首先对银行收益进行回归分析,其次对回归方程求非利息收入的偏导,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收入结构转型具有两面性:增加的非利息收入的确带来了收益,但是非利息收入增加带来的收入结构多样化效应并没有改善银行收益。同时,根据偏导函数得出实现收益总效应非负的最小非利息收入份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震宇  胡德宝  
巴塞尔协议III的逐步实施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提出转型要求,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才能符合转型需要。在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志新  
中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决定了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新一轮金融格局调整中,必须适应碳经济发展,加快确立碳金融交易定价主导权,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构建碳金融业务创新体系,完善碳金融业务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与机遇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主动变革,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坚持稳中求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与机遇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主动变革,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坚持稳中求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