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0)
- 2023(11639)
- 2022(9578)
- 2021(8802)
- 2020(7090)
- 2019(16447)
- 2018(16424)
- 2017(31093)
- 2016(17009)
- 2015(19208)
- 2014(19198)
- 2013(19172)
- 2012(17526)
- 2011(16069)
- 2010(15541)
- 2009(14171)
- 2008(13637)
- 2007(11448)
- 2006(10131)
- 2005(8682)
- 学科
- 济(68643)
- 经济(68574)
- 管理(49267)
- 业(44836)
- 企(38009)
- 企业(38009)
- 方法(31955)
- 数学(27646)
- 数学方法(27338)
- 业经(18897)
- 中国(18136)
- 农(16621)
- 学(16030)
- 财(15468)
- 地方(13264)
- 产业(11876)
- 和(11757)
- 理论(11461)
- 贸(11433)
- 贸易(11429)
- 农业(11302)
- 易(11073)
- 图书(10888)
- 信息(10705)
- 技术(10595)
- 书馆(10305)
- 图书馆(10305)
- 务(10243)
- 财务(10184)
- 财务管理(10168)
- 机构
- 大学(243837)
- 学院(237575)
- 管理(99564)
- 济(89606)
- 经济(87464)
- 理学(86656)
- 理学院(85687)
- 管理学(84173)
- 管理学院(83712)
- 研究(76671)
- 中国(55724)
- 京(51696)
- 科学(49060)
- 财(39314)
- 所(37375)
- 业大(36150)
- 农(35666)
- 中心(34763)
- 研究所(34441)
- 范(33312)
- 江(33108)
- 师范(33050)
- 北京(32766)
- 财经(32373)
- 经(29481)
- 州(28668)
- 院(28241)
- 农业(28049)
- 师范大学(26685)
- 经济学(25751)
- 基金
- 项目(169737)
- 科学(132757)
- 研究(125432)
- 基金(122589)
- 家(106157)
- 国家(105269)
- 科学基金(90879)
- 社会(77613)
- 社会科(73563)
- 社会科学(73545)
- 省(65812)
- 基金项目(65634)
- 自然(59022)
- 自然科(57637)
- 自然科学(57627)
- 自然科学基金(56573)
- 教育(56222)
- 划(55311)
- 编号(52936)
- 资助(49845)
- 成果(43205)
- 重点(36904)
- 部(36426)
- 发(35249)
- 创(35211)
- 课题(34431)
- 项目编号(33801)
- 创新(32712)
- 科研(32500)
- 国家社会(31596)
共检索到344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洪 肖鹏
文章以《图书馆论坛》数字人文来稿为数据源,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结合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图,简要回顾"数字人文"专栏设置近两年来的情况,归纳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四个特点:数字人文正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但大部分图书馆处于数字人文的迷茫期;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研究课题上的深度合作稀缺;数字人文存在泛化危机,正在"标签化";数据开放、共享和联合情况不尽如人意。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数字人文走向成熟期的四个基本原则:数字人文应以"人文"为中心;"数字"与"非数字"平衡;问题意识与数据意识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的开放性、可验证性与可迭代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家琴 夏翠娟
"快闪报告"是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18)"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分会场的一个特别环节,12位分别来自哈佛大学、伦敦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图书馆的报告人,围绕"技术变革范式""数据塑造世界"和"需求决定导向"三个方面的议题,从"方法与工具""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户体验"等角度,分享各自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数字人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依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娜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资源提供者、内容策展人、学科联络员、课程辅导员、咨询顾问与研究空间提供者是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6大角色;文化冲突、数字内容保存与知识产权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培训几乎不足、馆员的倡议缺乏支持与缺少激励机制是现实挑战;招聘数字人文馆员、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与创建馆内数字人文中心是图书馆的理性选择,并探讨了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人文社会背景。数字图书馆创造了人们平等、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的条件,提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激发了图书馆人的创造精神,这些都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参考文献1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奕
文章对图书馆与数字人文交叉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旨在探讨图书馆为数字人文研究和相关工作提供支持的方式。目前图书馆主要从资源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参与等方面参与数字人文研究和相关工作。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科研支持 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鑫 熊泽泉
在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18)的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分会场举行了一场"互动与争鸣"为主题的讨论,就数字人文的方法与工具、数字人文的定义与意义、如何吸引传统人文学者接受数字人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目前数字人文技术进行了全景扫描,为数字人文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沈立力 张宏玲 韩春磊 姚啸华 张文琪
数字人文工具的应用降低了人文社科计算的准入门槛,帮助人文学者提高了新方法、新规律及新理论的创造概率,逐渐为人文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图书馆一直是数字人文工具建设及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应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数字人文工具的用户需求出发,分析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开发实践面临的问题,总结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多模态工具开发、数字特藏建设、工具友好性、工具平台集成、拥抱大语言模型五个方面对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需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帮助人文学者进行发现性的学术研究中去,积极拥抱最新技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琼 胡礼忠
"数字人文"这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给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员应把握契机,发挥自身技术与服务优势,系统开展资源建设,注重数据库建设与应用,运用新技术完善知识服务。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图书馆员 资源建设 知识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贺晨芝 张磊
众包模式与数字人文研究的结合在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深化和突破的同时,也起到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营造了大众和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双赢局面,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将众包理念应用于各数字人文项目。文章以上海图书馆各众包项目为例,从建设需求、用户对象、众包形态等方面介绍数字人文众包项目建设理念;基于系统/平台使用现状,为众包在图书馆数字人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人文 众包 上海图书馆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本军 聂华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欧阳剑 彭松林 李臻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余文雯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驱动下的数字人文服务现状,认为图书馆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和沟通缺失、缺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长远来看,图书馆应从文献组织与揭示的"数据化"、馆员在数字学术服务中的角色转变、提供和推荐系统化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开展速成或按需的数据技能培训等几方面来应对数字学术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提高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技能,从而带动单学科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向更广泛的多学科的数字学术方向发展。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叶焕辉
本文以国外14所知名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从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的必要性,并在数字人文馆员的选拔招聘、知识更新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文馆员 高校图书馆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欣 张毅 汪志莉
本文以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及服务中存在问题为切入点,从特藏资源用于支撑数字人文研究需求角度,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Web Services技术应用、GIS技术应用以及结构化数据分词等方面实践,介绍特藏资源整合、地理位置与标签云可视化检索实现方法。
关键词:
异构 特藏资源 数字人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芳 余望枝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其应用领域日趋丰富。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设立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国际上也已成立多个数字人文研究联盟。这些数字人文研究联盟多以高校和图书馆为依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媒体研究、数字艺术和其他相关领域,为各类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持续的资金支持、机构间的协同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文章通过调研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t)、人文中心和研究所(CHCI)和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及国内相关机构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