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4)
2023(17362)
2022(14863)
2021(13716)
2020(11725)
2019(26775)
2018(26379)
2017(51095)
2016(27502)
2015(30791)
2014(30235)
2013(29970)
2012(27267)
2011(24062)
2010(23929)
2009(22060)
2008(21618)
2007(18752)
2006(16425)
2005(14316)
作者
(77473)
(64680)
(64177)
(60822)
(41153)
(30862)
(29200)
(25373)
(24445)
(22976)
(22072)
(21748)
(20497)
(20378)
(19798)
(19606)
(19310)
(19250)
(18463)
(18358)
(15858)
(15749)
(15648)
(14853)
(14409)
(14317)
(14274)
(14227)
(12972)
(12788)
学科
(113764)
经济(113643)
(102526)
管理(93428)
(91767)
企业(91767)
方法(55429)
数学(45650)
数学方法(44946)
(34443)
业经(33903)
(33693)
中国(27312)
(24859)
财务(24779)
财务管理(24744)
农业(23879)
企业财务(23455)
技术(22921)
理论(21596)
(20891)
(20778)
(20434)
地方(20344)
(19279)
贸易(19270)
(18730)
(18520)
(17585)
环境(16448)
机构
学院(388144)
大学(384796)
管理(162331)
(154214)
经济(150909)
理学(141200)
理学院(139769)
管理学(137139)
管理学院(136430)
研究(118866)
中国(90805)
(80811)
科学(74155)
(71680)
(61951)
(57908)
财经(57852)
业大(57811)
(56404)
中心(55327)
(52741)
研究所(52589)
北京(50189)
农业(48461)
(47884)
师范(47442)
(45947)
经济学(45259)
(43529)
财经大学(43074)
基金
项目(267884)
科学(212760)
研究(196815)
基金(195653)
(169387)
国家(167893)
科学基金(147045)
社会(124262)
社会科(117838)
社会科学(117806)
(105505)
基金项目(103753)
自然(96548)
自然科(94435)
自然科学(94413)
自然科学基金(92725)
教育(90342)
(87589)
编号(80793)
资助(80617)
成果(63658)
重点(58878)
(58609)
(57992)
(56351)
课题(53927)
创新(53585)
科研(51220)
国家社会(51034)
项目编号(50677)
期刊
(165631)
经济(165631)
研究(108853)
中国(69754)
管理(62757)
学报(57284)
(56893)
(55976)
科学(54115)
大学(44348)
学学(41790)
教育(39912)
农业(39137)
技术(37653)
业经(29542)
(29328)
金融(29328)
财经(27627)
经济研究(25736)
(23677)
(22218)
图书(21949)
问题(21443)
技术经济(21378)
科技(20030)
现代(18275)
统计(18254)
理论(18044)
商业(17627)
财会(17581)
共检索到557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刚  李文元  田红云  李文鹣  
选取一家汽车配件制造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中介—企业"互动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共同演进过程,探索它们的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介—企业"互动通过"互动水平→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知识学习过程→互动水平"的循环路径,推动着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螺旋上升。反过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中介—企业"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演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文鹣  梅强  田红云  李文元  
"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动态关系需要深入洞察,以便为企业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供指导。因此,提出"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影响的理论框架,建立反映二者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ism PLE工具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呈指数型增长特征;"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有递增的边际贡献。随着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大。"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作用存在"临界规模"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欢欢  杜跃平  
基于动态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2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探讨吸收能力对内部创业的影响及组织文化平衡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对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实际吸收能力在潜在吸收能力与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文化平衡对实际吸收能力与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的直接效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福林  何勤  王晓芳  
文章将企业成长问题与社会资本理论、吸收能力理论相关联,从关系强度差异化为切入点,对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的协同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强与弱社会资本不仅正向影响吸收能力,而且均通过吸收能力正向影响企业成长;另外,企业的社会资本强度与吸收能力大小分别与企业本身特征具有相关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企业未来主动构建恰当社会资本实现网络化成长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孙平  石宏伟  郑爱翔  
通过对江苏25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知识搜索方向分为三种,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法分析知识搜索方向、吸收能力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知识搜索方向可分为三种,供应链搜索、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知识搜索方向存在多条显著的中介路径影响双元创新;供应链搜索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更大,而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更大;吸收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大;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庆  孙婧  贺胜德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左蕾蕾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建民  王红燕  
以企业的知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205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资本的外部横向关系资本与纵向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斜向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在吸收能力与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下,横向与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性加强;斜向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由U型关系转化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勋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惯例构成,组织惯例是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支持和保障,吸收能力是企业执行组织惯例的结果体现。本文根据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结果不同对与之关联的组织惯例进行划分,构建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内容框架,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作用机理及惯例间作用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元  张鑫  
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分析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组织内部因素、组织间因素和环境因素,描述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结合大型企业,提出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及其各环节能力均不及大型企业的特征假设,再基于苏州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有假设得到验证,且中小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相对最好,转化能力次之,应用能力较差,消化能力最弱,中小企业提升整体吸收能力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薄弱环节的投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智敏  陈怀超  侯佳雯  
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志雄  秦远建  
论述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通常是倒U型的关系,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通常是正相关的关系。指出适当拓宽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尽量加深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明确企业的外包发展模式和外包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外包服务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二明  陈茵  
本文在分析目前理论界研究知识转移模式的三类模型(即知识转移的螺旋模式、交流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交流模型为框架,借鉴其他两类模型的主要观点,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划分,并绘制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矩阵,从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知识吸收的过程特性,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小柯  
企业多角化的过程,是知识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较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便于企业开展多角化经营。企业的吸收能力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因此受吸收能力影响的多角化也是路径依赖的和演进的,多角化目标业务与核心业务的距离、多角化的速度和模式都与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