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4)
- 2023(5002)
- 2022(4150)
- 2021(3568)
- 2020(2909)
- 2019(6559)
- 2018(6374)
- 2017(12564)
- 2016(6389)
- 2015(7234)
- 2014(7230)
- 2013(7256)
- 2012(7087)
- 2011(6702)
- 2010(7125)
- 2009(6715)
- 2008(6514)
- 2007(6176)
- 2006(5963)
- 2005(5739)
- 学科
- 济(58185)
- 经济(58155)
- 管理(21095)
- 业(19111)
- 企(18892)
- 企业(18892)
- 地方(16029)
- 方法(14015)
- 业经(12479)
- 地方经济(12388)
- 数学(12126)
- 数学方法(12056)
- 中国(10386)
- 制(7959)
- 学(7886)
- 农(7777)
- 财(6665)
- 体(6663)
- 策(6513)
- 经济学(6404)
- 环境(6151)
- 发(5841)
- 融(5786)
- 金融(5786)
- 产业(5778)
- 和(5739)
- 银(5616)
- 银行(5616)
- 贸(5612)
- 划(5607)
- 机构
- 学院(107086)
- 大学(105646)
- 济(59654)
- 经济(58662)
- 研究(40783)
- 管理(40234)
- 理学(33636)
- 理学院(33249)
- 管理学(32909)
- 管理学院(32668)
- 中国(31239)
- 财(24710)
- 京(21791)
- 科学(20552)
- 所(20227)
- 经济学(19536)
- 财经(19495)
- 研究所(17939)
- 经(17448)
- 经济学院(17092)
- 江(16760)
- 中心(16738)
- 北京(14300)
- 院(14239)
- 财经大学(14136)
- 州(13136)
- 范(12976)
- 师范(12919)
- 科学院(12510)
- 社会(12292)
- 基金
- 项目(60471)
- 科学(48566)
- 研究(46207)
- 基金(44781)
- 家(37674)
- 国家(37384)
- 社会(32492)
- 科学基金(32357)
- 社会科(30973)
- 社会科学(30962)
- 省(22685)
- 基金项目(22495)
- 教育(20257)
- 资助(18863)
- 划(18422)
- 自然(18238)
- 自然科(17808)
- 自然科学(17806)
- 编号(17667)
- 自然科学基金(17526)
- 发(14972)
- 成果(14558)
- 国家社会(13927)
- 济(13788)
- 经济(13669)
- 重点(13664)
- 部(13601)
- 发展(13109)
- 课题(12994)
- 展(12931)
共检索到17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维达
我国理论界对国有经济的进退,一直存在争议。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前,有的同志提出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领域退出的论证,还有的同志进一步主张国有经济应从国民经济领域全部退出。四中全会后,有些同志对国有经济向哪些行业领域进入、从哪些行业领域退出,仍见仁见智,争论不已。对此,有必要搞清国有经济实行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必须有一个标杆来衡量,标杆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结论不同作出的决策就不同,其影响甚大。目前的标杆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标杆,一个是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控制标杆。两种标杆之争,其实是两种观点和两种理论之争。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标杆,得不出"国进民退"的结论,从而可以为国有企业扩大垄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支持,是旧观念在起作用;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标杆,可以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有助于确定国有经济定位,发挥国有经济职能,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使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坚持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旨所在。可见,以数字为标杆...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有进有退 标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大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义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
关键词:
国有经济 公有制 国进民退
[期刊] 改革
[作者]
桂世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调整桂世镛应邀参加《改革》杂志创刊十年庆,感到很荣幸。10年来,《改革》站在改革思想探索前沿,传播改革信息,研究、宣传改革理论,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在读者中颇具影响的一份刊物,值得庆贺。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想必会取得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漆世雄 沈渊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向前发展。经济结构落后、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表现在相当多的企业缺乏活力,甚至严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弥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需要按照十五大确定的有进有退的方针,将国有资本和劳动力从竞争性行业退出来,集中到国计民生、决定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安全的行业中来。因此,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经济行业、劳动和资本退出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冬林 于群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然而,国有经济的调整会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会不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国有经济的比重、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以及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搞清楚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化解人们对深化国企改革和实施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种种疑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尚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左
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与券商的战略调整王左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条件的根本改变,我国券商将再次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与发展考验,我国券商将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目前,券商的业务基本上有三种:发行市场的承销业务、交易市场的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如果考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一是要把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要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在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既要保持国家对资产的所有权,又要使国有资产的运营充满活力。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战略 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岳颂东
国有经济调整中劳力重组与社会保障的对策岳颂东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是非常艰难的,它既要解决国有企业多年来遗留和积累下来的老问题,还要解决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劳动者是生产要素中最富能动性的要素,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劳动力的优化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智波
在新一轮国有经济调整中,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民营资本和外资重组国企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国资改革政策。本文通过考察我国企业资本的所有制结构,论证了上述政策的不可行性。本文认为在管制措施将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居民排除在国资转让市场之外的条件下,推行国资退出势必造成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而杠杆式收购和MBO并不能够使非公有制资本具备承接国资退出的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