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2)
- 2023(12196)
- 2022(10601)
- 2021(10194)
- 2020(8616)
- 2019(20296)
- 2018(20049)
- 2017(38345)
- 2016(21218)
- 2015(24228)
- 2014(24142)
- 2013(23649)
- 2012(21483)
- 2011(19430)
- 2010(19503)
- 2009(17629)
- 2008(17128)
- 2007(15178)
- 2006(13180)
- 2005(11174)
- 学科
- 济(82956)
- 经济(82875)
- 管理(59086)
- 业(52750)
- 企(45164)
- 企业(45164)
- 方法(40271)
- 数学(34720)
- 数学方法(34140)
- 中国(22340)
- 农(21344)
- 学(18801)
- 财(18288)
- 业经(18211)
- 地方(17673)
- 理论(16583)
- 教育(14613)
- 农业(14075)
- 和(13980)
- 贸(13029)
- 贸易(13019)
- 制(12976)
- 易(12589)
- 技术(12555)
- 环境(12367)
- 划(11508)
- 务(11352)
- 财务(11270)
- 财务管理(11252)
- 企业财务(10659)
- 机构
- 大学(293196)
- 学院(286950)
- 管理(115957)
- 济(106437)
- 经济(103901)
- 理学(100899)
- 理学院(99742)
- 管理学(97512)
- 管理学院(96985)
- 研究(94479)
- 中国(68081)
- 京(63382)
- 科学(60543)
- 财(48226)
- 所(46555)
- 农(45094)
- 业大(44163)
- 中心(42661)
- 研究所(42532)
- 江(41872)
- 范(41224)
- 师范(40856)
- 北京(40283)
- 财经(38451)
- 农业(35061)
- 经(35026)
- 院(34928)
- 州(34436)
- 师范大学(32968)
- 技术(31675)
- 基金
- 项目(200770)
- 科学(157498)
- 研究(148331)
- 基金(143527)
- 家(124422)
- 国家(123376)
- 科学基金(106282)
- 社会(90454)
- 社会科(85514)
- 社会科学(85490)
- 省(79588)
- 基金项目(76120)
- 教育(70595)
- 自然(70196)
- 自然科(68580)
- 自然科学(68567)
- 自然科学基金(67240)
- 划(66984)
- 编号(61825)
- 资助(59810)
- 成果(51333)
- 重点(44774)
- 部(43775)
- 课题(43306)
- 发(41724)
- 创(41640)
- 大学(39193)
- 创新(38562)
- 项目编号(38306)
- 科研(38270)
- 期刊
- 济(115247)
- 经济(115247)
- 研究(85985)
- 中国(60381)
- 学报(46886)
- 教育(45973)
- 管理(43226)
- 科学(42040)
- 农(40961)
- 大学(36375)
- 财(35257)
- 学学(32550)
- 农业(28922)
- 技术(27109)
- 图书(20639)
- 融(20284)
- 金融(20284)
- 业经(19038)
- 经济研究(17919)
- 财经(17806)
- 经(15092)
- 科技(14866)
- 业(14809)
- 问题(14750)
- 理论(14126)
- 书馆(14016)
- 图书馆(14016)
- 技术经济(13981)
- 实践(13242)
- 践(13242)
共检索到423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维春 仇苗苗 姚志友 刘晓光
面对日益综合化复杂化的系统问题,学科建设良性发展对学科组织模式和结构优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本研究从西方有组织科学研究活动的历史演进探寻学科发展基础,并基于组织协同分析框架,探析“有组织”方式推进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理论逻辑及适切性。现实考察发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力量尚不强、创新创造的转化力及建制化发展优势不突出等现象仍存在,大学学科建设仍有碎片化和交叉重复的隐忧。对此,研究探寻增进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及战略管理能力的能动策略,聚力有组织科研平台建设和包容性学科文化培育,基于需求导向、强化目标牵引,有组织创新和负责任治理协同联动,推进更具组织化、制度化、可持续的大学学科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晋秋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校类型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其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我国可吸收各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并认定一批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从中逐渐在我国建设并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定位,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统筹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双一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松
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与学科建设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特点,探讨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思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惠云 陈金彦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把握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特点,通过凝炼学科方向、培育人才团队、建设一流平台、培育重大成果、推进协同创新和形成支撑学科发展的制度和文化,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学科的科学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重要保证。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建设思路 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有效途径。基于数字乡村建设“何以兴起、何以落地、何以进行、何以可为”总体框架进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兴起由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和利好政策引发,“数字经济、数字民生、数字治理”是数字乡村的主要应用领域,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技术缺乏、体系失范等问题引发数字乡村建设何以进行的质疑,数字乡村建设的可为路径:基础支撑、人才引擎、技术驱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数字民生 数字治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都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建设实质和内涵,构建和完善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自主办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习祥 梁传杰 张文斌
坚持服务需求导向,使省域"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向并行。充分考虑各地区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上争创一流。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三个层面共同构建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分层实施的建设体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本刊讯
本刊讯:2023年2月26日,武汉纺织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在阳光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翔、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正义等13名专家受聘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研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等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为题,
关键词:
武汉纺织大学 一流学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姚若侠 孔祥利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必须彰显中国特色。在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教师教育特色与综合性、研究型并不矛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翠 石晓男
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研究型大学投身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以5所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案例,识别了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服务目标、实践载体、组织机构、条件资源和制度规范五个关键维度及其构成要素,并梳理了各要素的运行逻辑。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具有目标导向性、系统联动性、协同创新性特点,是一个由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复杂系统。有别于"第三职能"或"终端服务",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强调"学术的全过程参与"。为高质量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要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服务主体的责任、积极转变科学研究范式、逐步淡化"交付式"服务供给模式、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路径,坚守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的信念,将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社会服务 关键要素 运行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敏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 一流学科 逻辑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向兴华 杜娟
指出如何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创新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以杰出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构建和加强一流创新团队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系统分析了一流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和建设原则,进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创新团队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 一流创新团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传海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上海财经大学将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加快推进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 研究型大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建 刘立娟
宅基地有偿化是面向既往宅基地无偿使用而展开的市场化改革。在建立和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过程中,应适度弱化公权力的过多干预,探索建立一条以村民自治治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路径。建立并完善村集体内的议事会、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管理机构以实现村民自治治理,村集体结合村民生活条件和地域条件等因素自主划定有偿使用范围,并引入一事一议对策、集体表决机制确定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和收益用途。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与协助作用,深入推进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