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6)
2023(4492)
2022(3654)
2021(3371)
2020(2730)
2019(6032)
2018(6315)
2017(10863)
2016(6528)
2015(7509)
2014(7884)
2013(7318)
2012(7124)
2011(6360)
2010(6579)
2009(6304)
2008(6375)
2007(6141)
2006(5462)
2005(4968)
作者
(21041)
(17499)
(17379)
(16607)
(11061)
(8496)
(7955)
(6914)
(6735)
(6411)
(6047)
(5960)
(5681)
(5678)
(5609)
(5279)
(5243)
(5176)
(5169)
(4942)
(4608)
(4441)
(4373)
(4087)
(4081)
(3930)
(3924)
(3788)
(3762)
(3686)
学科
(21012)
经济(20968)
管理(18151)
(14388)
(12268)
企业(12268)
(8046)
中国(7540)
(7316)
方法(7044)
(6909)
(6458)
(6380)
理论(6056)
数学(5286)
教育(5226)
数学方法(5108)
业经(5032)
(4955)
银行(4936)
(4753)
(4699)
金融(4692)
地方(4311)
农业(4131)
体制(4005)
教学(3941)
(3863)
(3707)
(3352)
机构
大学(93602)
学院(93204)
研究(35266)
(30186)
管理(29753)
经济(29169)
中国(27175)
理学(24405)
理学院(24048)
科学(23861)
管理学(23283)
管理学院(23126)
(21786)
(21017)
(19526)
研究所(17618)
农业(16740)
(16394)
(16389)
中心(16216)
业大(15964)
北京(13815)
(13761)
师范(13520)
技术(13507)
(12993)
(12866)
(12827)
财经(11908)
(10775)
基金
项目(58049)
科学(43449)
研究(41312)
基金(39159)
(35683)
国家(35309)
科学基金(28364)
(23667)
社会(23463)
社会科(21875)
社会科学(21869)
(20201)
教育(19795)
基金项目(19767)
自然(18655)
自然科(18215)
自然科学(18203)
自然科学基金(17825)
编号(17720)
资助(16663)
成果(16092)
课题(13505)
重点(13477)
(12085)
(11912)
计划(11673)
(11380)
(11239)
(11081)
科研(10966)
期刊
(40417)
经济(40417)
研究(28066)
中国(25989)
学报(21142)
(20213)
教育(16965)
科学(16633)
大学(15409)
学学(14426)
(14131)
农业(13463)
管理(12773)
技术(9193)
(9091)
金融(9091)
(7018)
(6527)
业经(6390)
财经(6332)
业大(6169)
图书(6086)
经济研究(5768)
(5566)
农业大学(5254)
职业(5074)
问题(4823)
(4658)
论坛(4658)
科技(4520)
共检索到15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赛雄  胡强  
《托诺-邦盖》是英国作家H.G.威尔斯的社会小说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威尔斯以主人公爱德华的名字做喻,再现了爱德华时代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小说标题是一种假药的名称,与文本中多次出现的"腐朽""癌症""荒芜"等字眼遥相呼应,烛照了岌岌可危的社会共同体,传达了威尔斯对商业病态与社会衰退的担忧。以共同体文化为切入视角,从失衡的乡村、失序的都市和荒诞的城郊三个层面分析《托诺-邦盖》,可以感受到威尔斯对英国传统的地域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质疑,体会出威氏对英国社会的精神共同体命运的担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Б.波雷諾夫  陈傅康  
有机体地质作用问题的历史可以截然地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观点是把有机体看做为岩石破坏与形成的非经常的因素,认为只有一定类型的有机体和一定的有机体群才参加这个过程。诚然,随同着时间的发展,参加这种过程的有机体的数量和类型是增加了;但是发生在地壳上的绝大多数外营力过程一般地仍被看为没有生命参加的纯物理-化学过程。本世纪20年代,在В.И.维尔纳茨基的著作中出现了对这个问题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大家都知道,他提出了"活质"的概念,把活质看作是经常的地质活动因素,换言之,他所谈的不是有机体的个别类群和类型,而是有机体的总合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文骏  
通过读书札记的形式,分析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法则中第五法则的内涵,提出"读者第一"、"馆员第一"、"馆长第一"三者结合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于鸣镝  
文章指出 ,图书馆是内在性文化、深厚性文化、多元性文化、批判性文化、开放性文化、超机性文化并进行了论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明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丰富与完善,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内含国际权力观、整体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新型文明观、全球生态观,是对传统绝对的国家权力观、片面的个体安全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偏执的普世文明观、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的多重超越,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锡培  
做企业靠天时地利人和。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最大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成本是制度成本。怎样能够使市场和企业家们有信心,怎样通过更好的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依"道"而行。企业与市场、时代、国家同频共振,才是最大的商道。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学习全球的标杆企业,并努力超越标杆。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信用风险持续暴露,银企关系陷入困境,由"蜜月期"滑落到"紧张期"。银企关系如果出现恶化,必将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构建银保企命运共同体,重塑良好关系,是新形势下破解企业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选择。构建良好银企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谢非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现,受教育是贫困者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点和提升促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贫困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媒介,也是贫困者实现分享社会繁荣和共担发展责任的手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教育反贫困,建议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构建教育反贫困的多维共同体,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反贫困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走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大学的知识属性和教育属性决定了大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重要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排行榜"的基本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