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3)
2023(12795)
2022(10605)
2021(10117)
2020(7981)
2019(18135)
2018(17771)
2017(34245)
2016(18729)
2015(20588)
2014(20394)
2013(19813)
2012(18211)
2011(16362)
2010(16575)
2009(15089)
2008(14789)
2007(13587)
2006(12209)
2005(10975)
作者
(48065)
(40600)
(39874)
(38359)
(25507)
(19310)
(18236)
(15619)
(15367)
(14847)
(13677)
(13318)
(12719)
(12657)
(12644)
(12301)
(12047)
(11727)
(11724)
(11474)
(9960)
(9748)
(9669)
(9510)
(9263)
(9210)
(9097)
(8789)
(8132)
(8113)
学科
(69423)
经济(69343)
(54482)
管理(48859)
(48512)
(32606)
企业(32606)
农业(32349)
(23964)
方法(21570)
中国(21507)
业经(20558)
(18832)
贸易(18821)
(18540)
数学(18524)
数学方法(18254)
(16760)
地方(15592)
(14081)
(13788)
收入(13513)
(12330)
(12252)
(12195)
银行(12191)
(11698)
土地(11647)
(11457)
理论(11276)
机构
学院(250971)
大学(241061)
(106499)
经济(104152)
管理(94917)
研究(82059)
理学(80391)
理学院(79606)
管理学(78485)
管理学院(78008)
中国(67017)
(52909)
(52481)
(49967)
科学(45897)
(41405)
中心(40518)
农业(39819)
(39560)
财经(39417)
业大(37541)
(35900)
研究所(34811)
(33861)
师范(33643)
(32497)
经济学(32384)
北京(30954)
(29594)
经济学院(29417)
基金
项目(159764)
研究(129995)
科学(126172)
基金(113150)
(95415)
国家(94401)
社会(82147)
科学基金(81439)
社会科(77398)
社会科学(77380)
(63976)
教育(59630)
基金项目(58651)
编号(57411)
(51743)
成果(47521)
自然(47011)
自然科(45836)
自然科学(45828)
自然科学基金(44986)
资助(44638)
课题(39179)
(36472)
(36451)
重点(35321)
(34889)
(34069)
(33942)
国家社会(33846)
(33360)
期刊
(129505)
经济(129505)
研究(78092)
中国(59786)
(57026)
(40305)
农业(38292)
教育(35242)
管理(31604)
学报(31354)
科学(30993)
(29954)
金融(29954)
业经(27341)
大学(26032)
学学(24117)
技术(23104)
经济研究(18973)
财经(18624)
问题(18391)
(17790)
(16114)
农村(15330)
(15330)
农业经济(14973)
(14320)
世界(13784)
(12929)
图书(12709)
经济问题(12706)
共检索到396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俊杰  朱新华  张培风  
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制度安排。论文基于"有为政府"理论,结合W区的案例,分析了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逻辑、操作困境及政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以及地方实践基本遵循了"市场失灵—资金短缺—有为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的逻辑框架;第二,地方实践中,资金使用效率低、"数字计提"政策执行流于形式以及土地出让收入被隐性债务占据是主要问题;第三,应从加强考核监督、资金核算管理以及土地收支管理三个方面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农的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舟  谭荣  吴次芳  王庆日  许实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土地整备为例,探寻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研究方法:交易费用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深圳市土地整备在"补偿协商"和"实施方案审批"两个环节存在突出问题;(2)法定图则的更新与执行制度、土地整备的年度计划和补偿标准等不完善是导致实践困境具体制度安排层次的原因。研究结论:通过相应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能够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使其走出实践困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盟  邵磊  
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实行最严格的"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政策的经济影响尚缺乏充分的量化评估。文章结合地市级统计数据和遥感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重点考察耕地保护政策如何改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数量和来源结构以及对地块容积率、施工时间、招拍挂比例等微观行为特征的影响。实证分析指出,通过降低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转用的比例,"耕地红线"政策显著抑制了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规模。在非市辖区和"低级土地"中,这一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分析表明,政策约束倒逼地方政府提高了地块容积率和招拍挂比例,并缩短了施工时间,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政策冲击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影响,旨在为耕地保护政策的相关讨论提供实证证据,并为未来统筹协调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慧  莫光辉  于泽堃  
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模式创新。文中从精准扶贫目标、理念、主体、工作重点等方面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演进逻辑,并指出了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精准扶贫实践的路径创新方向,以期丰富精准扶贫理论和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慧  莫光辉  于泽堃  
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模式创新。文中从精准扶贫目标、理念、主体、工作重点等方面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演进逻辑,并指出了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精准扶贫实践的路径创新方向,以期丰富精准扶贫理论和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红波  徐雅璐  吴萌  
在我国要素市场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以作为正式替代措施,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成长性行业,以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此,本文利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要素市场失灵为背景,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资源效应与财务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政策制定前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作为明确鼓励发展的行业,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发现,属于产业政策制定前高成长性行业的公司,在政策实施期间获得的政府补助和新增贷款更多,并且业绩表现更好。在实践上,应该对要素扭曲、产能过剩等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红波  徐雅璐  吴萌  
在我国要素市场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以作为正式替代措施,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成长性行业,以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此,本文利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要素市场失灵为背景,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资源效应与财务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政策制定前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作为明确鼓励发展的行业,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发现,属于产业政策制定前高成长性行业的公司,在政策实施期间获得的政府补助和新增贷款更多,并且业绩表现更好。在实践上,应该对要素扭曲、产能过剩等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本文以全国率先正式启动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的四川广元改革试点区为样本,对改革的过程和内容予以梳理和分析,提取其成功的经验和改革的理论逻辑,发现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缺乏法律保障、地方政府配套服务有待加强等问题,且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并为其他地区的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静  
研究目的:从土地出让金来源、财政收支管理等角度定性分析国民收入循环中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土地出让金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研究方法:凯恩斯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在农地非农化背景下的土地出让金从其来源看,是"先征后让"的结果,是国家通过规划权、征收权等公权力汲取的农地非农化开发增值收益;(2)从资金流动路径角度分析,土地出让金收入同税收收入一并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近似,即土地出让金收入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漏出量,对国民收入具有紧缩效应;其支出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注入量,对国民收入具有扩张效应;(3)提出并实证估计了引入土地出让金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董雪兵  潘士远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活动对地理空间的依赖和两者的相互影响及相应的区域经济空间形成和变化。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坚持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统一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研究主线及相应的研究框架,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借鉴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互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内在机理,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理论体系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磊  
生态农业是朝阳产业,探究其发展障碍及其成因,有助于不同观点的互动和碰撞,以形成改革共识和演进路径。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压力大,逐利冲动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因素共同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亟待抓住用好生态农业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强化科技支撑,锻造动力引擎;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民增收能力;丰富营销渠道,拓展盈利空间;整顿市场秩序,稳定交易预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磊  
生态农业是朝阳产业,探究其发展障碍及其成因,有助于不同观点的互动和碰撞,以形成改革共识和演进路径。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压力大,逐利冲动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因素共同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亟待抓住用好生态农业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强化科技支撑,锻造动力引擎;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民增收能力;丰富营销渠道,拓展盈利空间;整顿市场秩序,稳定交易预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旭华  
新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法院以公法调整为主、私法调整为辅原则审查土地出让合同,因此有必要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出让合同》示范文本作相应调整和修改。土地出让合同要明确实现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目标的合同目的,明确合法、信赖利益保护的行政协议原则。土地出让合同内容除将公开招拍挂文件及相关的审批材料作为合同的必要条款外,还要体现民事契约中双方之间权利义务的平等关系;要明确规范行使行政优益权条件及程序,完善行政司法救济途径,以体现行政性和协议性兼容的特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200多年前,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留下了广为后人传颂的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马克思曾经用这句话来阐述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使用价值的道理。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社会变迁,都以土地关系变革作为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从井田制的兴废,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雷爱先  
2009年8月10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以下简称101号文),这是两部于2007年联合发布《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78号,以下简称78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