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7)
2023(5784)
2022(4804)
2021(4110)
2020(3379)
2019(7699)
2018(7405)
2017(13773)
2016(6839)
2015(7554)
2014(7388)
2013(7374)
2012(7223)
2011(6944)
2010(7309)
2009(6831)
2008(6506)
2007(5837)
2006(5742)
2005(5447)
作者
(21194)
(18153)
(17797)
(17292)
(11537)
(8440)
(7958)
(6926)
(6888)
(6494)
(6408)
(6042)
(5789)
(5650)
(5637)
(5629)
(5232)
(5170)
(5061)
(4780)
(4662)
(4425)
(4411)
(4276)
(4168)
(4054)
(3941)
(3762)
(3624)
(3533)
学科
(56507)
经济(56468)
管理(16545)
地方(15753)
方法(13922)
中国(12371)
(12314)
数学(12159)
地方经济(12056)
数学方法(12050)
(10214)
(9618)
企业(9618)
业经(9315)
(7981)
(7053)
金融(7051)
经济学(6678)
(6270)
(6259)
环境(6147)
关系(5973)
(5887)
银行(5873)
(5791)
产业(5762)
(5746)
(5745)
农业(5663)
(5460)
机构
大学(110158)
学院(107789)
(57115)
经济(56169)
研究(45088)
管理(35224)
中国(32848)
理学(29339)
理学院(28948)
管理学(28388)
管理学院(28162)
科学(24499)
(24492)
(23362)
(23136)
研究所(20668)
经济学(19597)
财经(19012)
中心(18622)
(17257)
经济学院(17214)
(17182)
(16822)
(15789)
北京(15373)
(14955)
师范(14861)
财经大学(13908)
业大(13628)
科学院(13585)
基金
项目(65042)
科学(50845)
研究(47807)
基金(47523)
(41628)
国家(41299)
科学基金(34392)
社会(33290)
社会科(31573)
社会科学(31563)
(24439)
基金项目(23783)
教育(21391)
(20237)
资助(19664)
自然(19604)
自然科(19159)
自然科学(19152)
自然科学基金(18781)
编号(17345)
(15847)
成果(15261)
重点(15145)
国家社会(14752)
(14418)
(13852)
经济(13732)
发展(13430)
课题(13274)
(13266)
期刊
(73315)
经济(73315)
研究(41531)
中国(24408)
(18579)
学报(17656)
管理(16409)
(15812)
科学(15499)
大学(13845)
经济研究(13258)
学学(12893)
教育(11839)
财经(11205)
(11032)
金融(11032)
农业(10087)
(9951)
技术(9855)
问题(9151)
业经(8544)
(7494)
技术经济(7202)
世界(7004)
统计(6699)
国际(6572)
经济问题(5875)
经济管理(5614)
(5561)
改革(5452)
共检索到184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周来  刘磊  
经济学理论到底是普适性的,还是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体制的不同而不同,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从经济思想史看,自亚当·斯密以来,这种大的争论至少有三次,即德国历史学派与英国普适派之间的争论,政治经济学美国学派与英国普适派之间的争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的崛起对普适经济学的冲击。从争论结果可以看出,关于经济学"普适"的主张,并非"自来就有",更并非"一直主流",只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性扩张相对顺利时,以新古典为代表的普遍经济学,才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对资本全球化的反思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关于经济学应该具有"历史特性"的主张又得以重新被重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朱鹏扬  
现代主流经济学不区分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更不区分消费的不同类型,而是将所有支出都视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将消费乃至奢侈性消费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不同,古典经济学将投资支出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从而对奢侈性消费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究其原因,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组织,核心议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取决于社会分工水平和生产迂回程度,都以不断积累和投入的资本为基础。而现代主流经济学仅仅关注当下的个人福利或效用,仅仅关注已经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从而看不到奢侈性消费和破坏性支出在本质上的浪费性和损坏性。同时,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投资支出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梁康  
伽利略尝试将自然世界加以数学化的同时,霍布斯也在考虑将数理模式运用于社会性领域。此后,无论是在笛卡尔对认识方法的思考以及相关书信中零星出现的“普全数理模式”观念,还是斯宾诺莎用几何学的方式来研究人的思想、情感、欲望的设想,直至莱布尼茨作为一切科学之基础的普全数理模式的提出,都可以视作后来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以及今日物理主义观念的前期准备。这个趋向在现象学的发展中受到质疑。胡塞尔认为,用一种普全数理模式的形式来苛求纯粹现象学的心理学是一种荒谬。而海德格尔则针对自然科学的普遍计算特征提出批评:科学不思。思考与计算在这里形成人类理性内部的对立。在这里进行的分析论证涉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思考是自觉的、自主的、自由的,计算则恰恰构成其对立面。这也是对思想史上“普全数学”与“自由系统”的对立的再讨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曦  张闯  
文从 古代希 腊 人追 求自 由 的人 文理 想 出发 ,认 为希 腊 人开 创 的“ 求知 ”的 精神 、“ 理论 ”的 理 性和“对 象 本化-主体性”的思想方式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三大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人类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同时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共十一卷,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亚光  
统一大市场既是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史和思想史领域由来已久的理论议题。市场从分割到统一,在商周至明清数千年的商品经济演化中产生和延续,在近代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有关“统一大市场”的学术史和思想史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两个高峰。历史经验表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解决市场分割问题,关键是在国家治理能力和市场自发动力之间寻求平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小波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在理性主义经济哲学的影响下,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当作是合乎理性和人性的、永恒的、和谐的制度,并把理性主义的抽象演绎法看作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它既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又为庸俗经济学家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言炉  
文章立足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世界主流经济思想史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正统的经济史实际上是为统治阶级参与收入分配提供辩护和建议的思想史,所谓的经济规律本质上是剥削利益的变化规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陆家骝  
考察一个舍象了对外经济关系的封闭的货币交易经济体系,很容易在其中区别出三类不同的经济分析对象:①各种不同性质的微观利益主体——个人、利益团体、消费者、厂商等;②各种实物商品或服务——资本品、消费品、劳动力服务等;③经济体系中的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及价值储藏——货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效用价值论"出现之前,或者说,在稍后些的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前,第一类经济分析对象是完全次要的和被忽视的.这样,在早期古典经济理论的视野中,经济体系只是一部自动运行的物质机器,其中只有货币和实物这两类构成经济分析的对象.顺着古典经济学表面上朴实的思想逻辑,本文将表明其中"两分法"和相应的"货币分析"概念的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从经济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人类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史。包括:(1)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近代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史。就近代现代社会来说,本文将其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的依次转变以及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主体地位的依次转变。(2)分4个时期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指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显示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现代化的特点。依据近代现代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现状,提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走势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大力发展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