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1)
- 2023(12621)
- 2022(10084)
- 2021(9235)
- 2020(7498)
- 2019(16597)
- 2018(16431)
- 2017(31878)
- 2016(17455)
- 2015(18866)
- 2014(18737)
- 2013(18387)
- 2012(16619)
- 2011(14911)
- 2010(14768)
- 2009(13511)
- 2008(13366)
- 2007(11930)
- 2006(10507)
- 2005(9439)
- 学科
- 济(73237)
- 经济(73150)
- 业(54275)
- 农(46621)
- 管理(43501)
- 企(32526)
- 企业(32526)
- 农业(30664)
- 方法(28035)
- 数学(25055)
- 数学方法(24872)
- 业经(20700)
- 中国(19905)
- 财(18165)
- 贸(18122)
- 贸易(18118)
- 易(17821)
- 学(15914)
- 制(14804)
- 地方(13871)
- 发(12624)
- 出(12572)
- 技术(11646)
- 土地(11442)
- 银(11412)
- 银行(11370)
- 体(11100)
- 行(10866)
- 策(10675)
- 融(10503)
- 机构
- 学院(246693)
- 大学(243328)
- 济(104462)
- 经济(102649)
- 管理(93000)
- 研究(85348)
- 理学(81640)
- 理学院(80751)
- 管理学(79345)
- 管理学院(78940)
- 农(69332)
- 中国(65732)
- 科学(54885)
- 农业(53953)
- 京(50065)
- 业大(48307)
- 财(44784)
- 所(44226)
- 研究所(40608)
- 中心(40150)
- 江(36890)
- 财经(36289)
- 农业大学(34278)
- 经(33418)
- 经济学(32450)
- 范(30284)
- 北京(29936)
- 师范(29845)
- 院(29782)
- 经济学院(29665)
- 基金
- 项目(174300)
- 科学(137231)
- 基金(129310)
- 研究(121199)
- 家(116112)
- 国家(115083)
- 科学基金(97414)
- 社会(80746)
- 社会科(76356)
- 社会科学(76335)
- 基金项目(69376)
- 省(68300)
- 自然(63816)
- 自然科(62428)
- 自然科学(62406)
- 自然科学基金(61323)
- 划(57062)
- 教育(53412)
- 资助(50701)
- 编号(47230)
- 部(39004)
- 重点(38927)
- 发(38218)
- 农(38047)
- 创(36346)
- 成果(36265)
- 国家社会(34632)
- 创新(34079)
- 业(33888)
- 科研(33799)
- 期刊
- 济(114578)
- 经济(114578)
- 农(71843)
- 研究(65379)
- 中国(50408)
- 农业(48325)
- 学报(48055)
- 科学(42511)
- 大学(35967)
- 学学(34806)
- 财(32500)
- 管理(28866)
- 融(25675)
- 金融(25675)
- 业经(25494)
- 业(23577)
- 教育(18053)
- 财经(17645)
- 经济研究(17560)
- 问题(17529)
- 技术(16677)
- 版(15337)
- 经(15075)
- 农村(14348)
- 村(14348)
- 业大(14344)
- 农业经济(14038)
- 世界(13701)
- 农业大学(12698)
- 贸(12484)
共检索到357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毅 宫伟文 赵雅斐
近年来农地流转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中国农民群体离开村庄形成的城乡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离乡不离土"的不完全市民化进程对土地流转的发展形成阻碍。本文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不同状态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研究目的,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以"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的理论概念反映当前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认为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状态的结构性差异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农民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正向影响;②土地流转进程是一个与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相伴随的长期渐进过程;③提高城镇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土地流转租金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出土地。本文研究对于探索农民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转出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殊信任有助于土地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减弱;一般信任有助于土地非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增强。研究结论:中央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从低效率经营主体流向高效率主体,因此,促进市场主导型的非熟人流转更加符合顶层设计的初衷;本文可以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提供证据支撑,市场化进程削弱了特殊信任的熟人转出优势,建设一般信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劳动力转移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研宁 梁丹辉
以河南省N县作为传统农区的典型代表地区,分析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提供借鉴。以发放问卷收集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的总体意愿不高。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情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弱;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收入越高、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则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强。
关键词:
传统农区 土地转出行为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隋欣 刘彤
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各类农民市民化提供制度保证。在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平等对待农民,不在制度上歧视农民、给农民以普遍的"国民待遇",是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造成的。因此,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要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实现对农民权利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凯 杨朝现 信桂新 程飞 邵丽亚
以成渝城乡统筹区农地转出户为研究对象,根据农地转出率的大小将农户分为完全转出户、高度转出户和基本转出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乡统筹区农地转出户的农地转出率不尽相同,完全转出户、高度转出户和一般转出户并存,农地转出方式和转出对象虽然存在多样性,但农地仍以小规模分散转出为主;稳定的非农收入、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合理的农地转出价格促进了农户农地转出率的提高,而土地细碎化和较多的家庭常年务农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农户农地转出是一种理性决策行为,农地转出率越高,农户的收入效应就越明显,收入由多至少依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黎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明月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过程是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农民转化为市民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市民化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与非制度层面问题。本文就农民市民化的基本问题、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市民化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农业现代化 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秋 李后建
本文在对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重庆市30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负向作用;农民的自然灾害风险预期、租金收回风险、单位面积租金、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和拿到工资的可能性等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单位面积租金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大,农民的自然灾害风险预期对其土地转出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小。
关键词:
土地转出 意愿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钦栋 李锦锦 金启明 宋子珍 宋春晓
[目的]探究社保参与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为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社保参与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参与新农合会抑制农户转出土地,而参与新农保会促进农户转出土地;(2)引入新农合和新农保的交互项之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能够有效缓解新农合的“枷锁效应”,从而促进农户转出土地;(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家庭医疗支出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遮掩效应占比为3.6%,家庭养老金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占比为7.9%,即家庭养老金收入的增长能够缓解家庭医疗支出对农户土地转出的不利影响;(4)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新农合和新农保的交互作用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更高。[结论]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户释放和转出土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学法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并进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使农民市民化。若农民能不断地转变为市民,农业中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就能得以缓解,农业经营就能逐步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就能得以实现。农民市民化还能使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得以持续向前推进。同时,农民市民化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也将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制度变革以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三化”并进 农民市民化 经济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王婷
文章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752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地转出行为的微观经济模型,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在测算农户生计能力五个维度各指标组合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转出规模对其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农地流转价格了解程度、谈判时间、有无固定期限合约、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谈判时间、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对农户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林山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属如何进城落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学术界研究的甚少,没能从整体上研究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争取对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土地财产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山 张应阳
基于河南24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土地意识两方面分析了其对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543倍;农民土地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依赖意识每增强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就会降低40.01%;农民土地退出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愿意退出土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是不愿退出土地的5.038倍;农民土地价值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
关键词:
农民 市民化意愿 非农收入比重 土地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广桂 孟令杰
本文从农民市民化的界定出发,初步考察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行为模式后,发现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动力不足。在对市民化过程博弈双方(农民与城市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博弈方法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市民化政策的博弈结果就是民工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变当前博弈条件(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
关系网络、农户分化与农地转出行为研究
农地转出、农民收入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
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其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558户农户的调查
家庭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代际与性别分工视角
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鲁豫湘川四省的调查
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兼业对其土地转出选择的影响研究
发达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426份调研问卷的实证
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转出——基于30镇49村476个农民的实证分析
城市边缘区农户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武汉、成都、苏州1022户农民的典型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