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3)
- 2023(5227)
- 2022(4465)
- 2021(4209)
- 2020(3559)
- 2019(8085)
- 2018(8258)
- 2017(14803)
- 2016(8693)
- 2015(9890)
- 2014(10218)
- 2013(9812)
- 2012(9344)
- 2011(8618)
- 2010(8836)
- 2009(8288)
- 2008(8394)
- 2007(7742)
- 2006(6883)
- 2005(6278)
- 学科
- 济(30323)
- 经济(30265)
- 管理(22834)
- 业(20910)
- 企(18005)
- 企业(18005)
- 方法(12499)
- 学(11491)
- 数学(9742)
- 数学方法(9543)
- 农(9406)
- 制(8623)
- 中国(8548)
- 财(8202)
- 理论(7506)
- 体(7366)
- 业经(7359)
- 地方(6115)
- 和(5908)
- 银(5794)
- 贸(5778)
- 贸易(5774)
- 银行(5753)
- 农业(5681)
- 易(5576)
- 行(5567)
- 融(5565)
- 金融(5557)
- 策(5029)
- 教育(4977)
- 机构
- 大学(131218)
- 学院(130652)
- 研究(52084)
- 济(44904)
- 管理(43762)
- 经济(43734)
- 中国(37132)
- 理学(37056)
- 科学(36862)
- 理学院(36487)
- 管理学(35495)
- 管理学院(35269)
- 农(34496)
- 所(30007)
- 京(29751)
- 研究所(27716)
- 农业(27673)
- 业大(25773)
- 江(22085)
- 财(22048)
- 中心(22027)
- 省(19025)
- 院(18710)
- 北京(18653)
- 范(18207)
- 师范(17900)
- 农业大学(17543)
- 技术(16955)
- 财经(16889)
- 州(16720)
- 基金
- 项目(88665)
- 科学(66891)
- 基金(61948)
- 研究(59183)
- 家(58334)
- 国家(57901)
- 科学基金(46045)
- 省(35761)
- 社会(34210)
- 基金项目(32298)
- 社会科(32198)
- 社会科学(32186)
- 自然(32152)
- 自然科(31403)
- 自然科学(31385)
- 划(31337)
- 自然科学基金(30820)
- 教育(27308)
- 资助(25866)
- 编号(23387)
- 重点(21086)
- 成果(20609)
- 计划(19645)
- 发(18908)
- 部(18633)
- 科技(18296)
- 课题(18018)
- 创(17868)
- 科研(17442)
- 创新(16823)
共检索到201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陈渊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乾旭 史静 夏运生 张乃明 宁东卫 岳献荣 杨海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颖 邹超亚
通过随机区组与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分阶段两年定位试验,对间作群体产量,田间生长动态,群体结构与生产力,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反映产量、产值、纯收入等多目标性状的数字模型,得到了间作复合群体的理想搭配模式及适宜取值范围。证明优化结构的间作复合群体可使种内种间矛盾趋于最小,形成高功能高效益的间作体系,发挥其最高生产力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新立 曾智 冯艺
提升大豆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2-2019年我国大豆主产区包含的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大豆单产、大豆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化、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对我国大豆产量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的系数最大,说明提高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依然是促进我国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使用量、财政支农、农业劳动力对大豆产量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大豆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大豆定价话语权等政策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米嫦 舒泽兵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以西北灌区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登海618,耐荫、抗倒大豆品种吉育44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玉米密度(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与大豆密度(2021年:12、15、18万株/hm2,2022年:15、18、21万株/hm2)对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群体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密度为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较9、12万株/hm2密度分别提高23.44%和10.56%,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14.15t/hm2。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21万株/hm2的组合下群体产量达到最高64.98 t/hm2,较最低处理(玉米密度9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增产11.97 t/hm2,较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增产3.49 t/hm2。由回归方程拟合得出玉米密度为10.96万株/hm2,大豆密度为21.00万株/hm2时,群体产量取得极大值为63.57 t/hm2。玉米、大豆密度分别为10.5、15万株/hm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2.23%、饲草分级指数(GI)达最大值36.52,与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39个百分点,GI提高了22.55%,带状间作模式下的ADF含量、N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与同密度的净作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处理的生物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1、2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900,0.8723,故筛选出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高产优质密度组合为: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其次是玉米密度8.25万株/hm2+大豆密度18万株/hm2可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润芝 李延军
用6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估算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以进行早代选择;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大豆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都是主要的,并以单株产量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新品系85212、84240B1、77249都是高产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尤以品系77249育种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夏大豆,产量性状,遗传力,配合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竹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播期衔接 物质积累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永策 李曙光 张新草 孔杰杰 赵团结
【背景】开花期是大豆重要的生育期性状,不仅决定了大豆品种的适种范围,而且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江淮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目前对该地区夏大豆开花期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利用2个夏大豆材料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开花期进行QTL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科丰35(KF35)和南农1138-2(NN1138-2)为亲本,构建了含91个家系(F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K3N-RIL),在6个环境下调查开花期性状数据。利用限制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对群体亲本及家系材料进行SNP标记分型,并利用窗口滑动法进行bin标记划分。利用bin标记构建该群体的遗传图谱,结合多年多点的表型数据,使用QTL Network 2.2软件中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_011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开花期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共获得36 778个高质量SNP标记,被划分为1 733个bin标记。利用1 733个bin标记构建了一张覆盖大豆20条染色体遗传图谱,图谱长度为2 362.4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 cM。利用MCIM法共检测到9个控制开花期的加性QTL、2对上位性QTL和1个环境互作QTL,3种效应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3.9%、4.6%和2.1%。利用CIM法共检测到10个控制开花期的QTL,其中qFT-8-1、qFT-11-1、qFT-15-1、qFT-16-1能在3个及以上环境检测到。综合2种分析方法,共检测到12个开花期QTL,其中qFT-8-1、qFT-11-1、qFT-15-1、qFT-16-1、qFT-16-2、qFT-20-1和qFT-20-2等能够被2种方法检测到。同时qFT-5-1、qFT-8-1、qFT-8-2、qFT-13-1、qFT-15-1和qFT-20-2等是本研究新检测到的开花期QTL。【结论】夏大豆开花期遗传构成复杂,但加性QTL效应占绝对优势,上位性互作及环境互作效应对开花期影响较小。qFT-8-1、qFT-11-1、qFT-15-1、qFT-16-1能够被2种方法在多个环境中检测到,是NJK3N-RIL群体中控制开花期的重要位点。
关键词:
大豆 开花期 遗传图谱 QT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解决好春玉米的早播早熟是该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间套作 复合群体 高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翼 姚屹浓
本文从贸易总量、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世界大豆市场贸易动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大豆贸易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贸易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豆出口市场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美国独家垄断演变为现今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国寡头垄断。进口方面,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大豆头号购买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并且呈现持续弱化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 贸易格局 国际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富 刘天慧
大豆产业是我国农业的传统产业,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一直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贸易现状;测度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大豆 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 直接补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建斌 乔娟 乔颖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翔峰
我国的大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握大豆产业安全,保护我国农民利益。目前要充分认识我国大豆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确定大豆产业安全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加强非转基因即绿色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以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应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亚洲 王利立 柴强 殷文
通过优化种间关系对提高禾豆间作产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单作大麦(B)、单作豌豆(P)和大麦间作豌豆(P/B)三种种植模式,在不施氮(N0)、施纯N 200 mg/kg·土(N1)和400 mg/kg·土(N2)三个施肥水平,探讨了大麦间作豌豆的种间关系及其产量表现,以期为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不施氮间作处理,且均大于1,说明施氮有利于提高间作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N0、N1和N2施氮水平下的间作大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8.1%、61.4%和48.5%,间作豌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5.7%、24.2%和17...
关键词:
间作 施氮量 产量 大麦 豌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