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
2023(1514)
2022(1232)
2021(1143)
2020(979)
2019(2087)
2018(2091)
2017(3723)
2016(2151)
2015(2380)
2014(2323)
2013(2275)
2012(2174)
2011(1962)
2010(1991)
2009(1668)
2008(1682)
2007(1410)
2006(1242)
2005(1085)
作者
(7601)
(6396)
(6388)
(6058)
(4032)
(3268)
(2808)
(2560)
(2402)
(2250)
(2216)
(2187)
(2114)
(2076)
(2075)
(1980)
(1939)
(1901)
(1866)
(1835)
(1683)
(1669)
(1645)
(1486)
(1466)
(1441)
(1405)
(1358)
(1347)
(1314)
学科
(6476)
经济(6470)
(4268)
(3458)
管理(3387)
(2580)
(2435)
企业(2435)
方法(2409)
税收(2391)
(2360)
数学(2142)
数学方法(2107)
(2037)
中国(1810)
(1538)
土地(1495)
环境(1479)
生态(1441)
地方(1436)
农业(1396)
(1258)
(1221)
业经(1209)
资源(1151)
(1075)
贸易(1074)
(1021)
土壤(1020)
(1019)
机构
大学(29806)
学院(29590)
研究(14639)
科学(11673)
中国(11075)
(9085)
经济(8810)
(8784)
管理(8499)
研究所(8371)
(8249)
(7400)
理学(7267)
理学院(7059)
管理学(6808)
管理学院(6749)
农业(6664)
中心(6434)
业大(6184)
(5929)
(5805)
实验(5681)
实验室(5499)
重点(5211)
科学院(5168)
资源(5100)
(5027)
(4998)
师范(4951)
环境(4877)
基金
项目(23596)
科学(18289)
基金(17532)
(17451)
国家(17354)
科学基金(13692)
研究(13650)
自然(10794)
自然科(10510)
自然科学(10509)
自然科学基金(10302)
基金项目(9636)
(8405)
(8403)
社会(7600)
社会科(7126)
社会科学(7125)
资助(6816)
重点(6394)
计划(6007)
教育(5723)
科技(5622)
(5236)
编号(5127)
科研(5047)
专项(4890)
(4852)
(4442)
中国(4281)
创新(4255)
期刊
(9349)
经济(9349)
学报(8308)
研究(8028)
科学(7661)
(6656)
中国(5803)
大学(5374)
学学(5231)
农业(4514)
资源(4192)
(2847)
(2833)
林业(2473)
管理(2414)
业大(2248)
自然(2083)
教育(1990)
(1880)
(1879)
(1839)
(1807)
(1789)
金融(1789)
科技(1730)
税务(1688)
(1640)
农业大学(1625)
地理(1600)
环境(1563)
共检索到43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艳  杨秀海  旦增顿珠  李跃清  
利用拉萨1970年~2004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35年来拉萨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拉萨年日照时数达2980h;一年中10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长达281h,8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219h。4个季节中,秋季日照最丰富,长达777h,其次是春季、冬季,分别为769h、736h,夏季最少为698h。1970年~2004年以来拉萨的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近58h,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日照时数更是显著减少;4个季节中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大,减幅为27h/10年。大气水汽压、降水是影响拉萨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小燕  张明军  王圣杰  辛宏  贺晋云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以及新疆地区)1960—2009年112个观测站日照时数、风速和气温等资料,分析了近50 a中国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季节、月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风速和气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近50 a来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3.6 h,1981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以新疆中部地区、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减少最为突出,季节上以夏、冬两个季节的减少趋势最显著。该区年平均风速也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0.09 m.s-1,其西部地区的减少率大致高于东部地区的减少率,以新疆大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减少最为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少勇  张康林  邢晓宾  董安祥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7年1—12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EOF、REOF、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 a来西北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甘青新交界区是西北地区日照的高值区。冬季日照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西北地区大部分地方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全区平均减少速率为19.92 h/10 a,1980年发生突变。新疆西南部和青海南部日照时灵敏有明显增多趋势,甘南—陇中—宁南—陇东—陕中日照时数不显著增多。将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分为7个不同类型区域:即西北地区东部区、新疆中北部区、新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彬方  冯妍  荀尚培  唐为安  
利用安徽省80站1955~2005年逐日日照时数、云量、水汽压、降水量及合肥市能见度资料,采用t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日照时数年、季节、月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可能影响日照时数的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88.3 h;除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季节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都存在明显的突变,且都变少。安徽省日照时数大致呈纬向分布,分布形式为北高南低;除淮北市外,其它各站的日照时数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大的是淮北的西部和江淮之间中部地区。能见度、大气水汽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玉英  韦小丽  李宇凡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原因存在区域差异,为了反映日照时数变化特点,论文利用标准正态检验法(SNHT),对47个站点1961—2012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得到31个均一站点,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吉林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2年期间,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平均每10 a减少53.9 h,1985年前后吉林省日照时数由明显偏多变为明显偏少;四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近52 a来,吉林省大部分地方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中西部地区的东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西部为显著减少区。低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淑媛  张勃  郭玉刚  郭玲霞  王兴梅  
利用石羊河流域气象站点1959年-2008年的逐日、逐月、逐年的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分析研究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复值Morlet小波法分析研究区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并在ArcGIS环境下分析了研究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近50a来流域年日照时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变化趋势(β)值为1.78;四季日照时数均为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增加为主;②日照时数变化存在25a的主振荡周期和5~8a左右13a左右的次振荡周期;③日照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北部城区日照时间长,南部山区日照时间短,中部走廊平原的日照等值线大概和纬线平行;④暗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日光城──拉萨一瞥拉萨的转经道大小共有4条。除了八廓街,还有绕布达拉宫和药王山的两条小转经道,而围绕拉萨城一周的路被称作大转经道。凌晨踩着露水走上街头的就是城市里最早起身的转经人,整个城市在雾气笼罩的寂静中还没醒来,站在通往大昭寺的大街西头,就能听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义花  汪青春  王振宇  李林  
基于青海省51个气象站1971年-2007年各月日照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日照时数分布特征:青海省多年平均日照实数在2351.5~3397.7h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是柴达木地区,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是果洛地区。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青海省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5月,只有果洛地区的几个县最高日照时数出现在4月。从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只有格尔木呈上升趋势,其余地区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同仁、共和日照时数分别上升60.8h、83.7h;而西宁、乐都、德令哈、格尔木、玉树呈下降趋势,除乐都、共和略有增加,其它地区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洁  陆桂荣  吕相娟  
本文通过近50年日照观测站和西部相邻观测站日照时数记录的变化对比分析,得出日照市太阳辐射资源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对因探测测环境变化对日照时数数据的影响予以修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艳艳  张勃  张耀宗  康淑媛  
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并借助地统计软件ArcGIS(9.X)对黑河中上游1960年~2005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均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β值为18.57;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均为上升趋势,β值分别为7.13、7.72、3.18和6.96;②年、季节的日照时数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日照时数而言,酒泉、金塔、鼎新一线为日照时数升降的分界线,以北为主要的上升趋势区,升幅大于8.0h/年;以南则主要表现为下降趋势,降幅在(1.9~31.5)h/年;③日照时数年变化具有12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5年左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赵芳芳  
本文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1958年~2001年日照时数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参数检验法对其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58年~2001年的年、典型月日照时数序列均大致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年序列所选77个站中有53个表现出下降趋势,只有24个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在有意义(拒绝零假设)的34个站点中,28个站点表现出下降趋势,6个显示出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阐明日照时数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研究区的气候特点,将黄河流域分为5个子区域。结果表明子区域Ⅰ,Ⅱ和Ⅲ的日照时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在子区域Ⅳ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华维  范广洲  陈权亮  周定文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68个气象台站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7 a来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并且其空间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东南部、西藏中部和西藏西南部以及青海北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减少较为明显,高原西部、西藏中东部地区和青海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近47 a来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日照时数增加区和减少区分别存在12.1和21.1 a左右的时间尺度;增加区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年日照时数处于偏多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波  娄伟平  
利用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3个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形式,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a长江中下游地区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幅为68.2h/10a,多于同期全国平均减幅,明显的年代际转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出现在1963年和1971年,但未出现过异常偏少年。各季的日照时数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3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冬季、秋季和春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华维  范广洲  周定文  陈权亮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7 a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整体上均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其空间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和中部日照时数增加,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呈减少的趋势;近47 a来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偏少为主,70年代和80年代整体偏多,90年代和21世纪初高原日照时数以偏少为主,各年代之间日照时数区域差异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传华  赵军  
地形起伏是对日照形成遮挡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太阳的运行,相同的地形起伏在不同方位对日照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思想,讨论了基于方向异性的地形起伏度的地理日照时数的计算,并以全国634个气象台站为对象,推导了关于地形起伏度的地理日照经验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回归系数R2为0.841。由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全国地理日照时数与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日照时数,两者相关系数为0.953。此模型只需地形起伏度便可计算地理日照时数,参数简单易获取。气象站点坐标固定,一定范围内地形起伏度也是一个定值,地形起伏度可以作为站点计算地理日照的固定参数,推广也较方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